第三十五章 卢浮宫光,匠魂昭世 (第2/2页)
展区外突然传来悠扬的《茉莉花》旋律,老范德萨领着上千名华人社团成员走进来,他们手里的灯笼依次亮起,暖光顺着展厅的走廊蔓延,与展台上的龙影连成一片。“这是我们华人在巴黎的心意,”老范德萨举着灯笼,“当年陈敬山先生守护文物,今天我们守护传承,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匠声。”
陈坤走到屏风前,将“敬山”木牌轻轻贴在屏风的“德顺斋”记榫符旁,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爷爷,您看,屏风回家了,手艺也传下来了。”恍惚间,他仿佛看到爷爷站在灯笼光影里,穿着同样的中式对襟衫,笑着向他点头——跨越八十载的坚守,终于在这一刻圆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安娜主任当场宣布:“将‘百宝嵌屏风修复工程’列为全球非遗保护典范案例,匠魂集团获得联合国非遗年度贡献奖。”她看向流浪,“纽约总部的巡展,我们希望能加入‘中法合作修复纪实’板块,让更多人看到非遗合作的力量。”
秦峰的直播屏幕上,国内在线人数已突破1.5亿,文旅部官方账号发来贺电:“‘非遗出海’计划再添新成果,江城已成为全国非遗出口基地,后续将有二十个非遗项目跟随巡展走向世界。”王伯的视频连线突然接入,背景里是江城非遗街区的热闹景象:“浪娃,老街的匠人都在看直播,我们等着你们带着新技艺回家!”
傍晚的庆功宴上,布丽吉特特意邀请流浪和陈坤共坐:“法国将在明年举办‘中国非遗年’,希望你们能担任总顾问。”她举起酒杯,“文化没有国界,就像这屏风上的龙纹与法国的卷草纹,都值得被世界珍视。”
让·勒梅尔带来了一个意外消息:“我在家族档案里发现,当年‘万国来朝屏’还有一套配套的‘瓷板画’,抗战时期流落比利时,现在被布鲁塞尔皇家博物馆收藏。”他递过一张老照片,“瓷板画的榫卯扣与屏风完全匹配,这是它们的‘全家福’。”
“叮!触发新主线任务‘寻回瓷板画’,任务线索:布鲁塞尔皇家博物馆近期将举办‘东方瓷器展’,瓷板画为核心展品。任务奖励:匠心值+3000,解锁‘比中非遗合作’权限,欧洲非遗联盟会员资格。”系统提示音响起时,林墨已经打开了布鲁塞尔的地图:“浪哥,我查好了,少年非遗论坛下一站可以设在布鲁塞尔,我们顺路去谈瓷板画的合作!”
深夜的卢浮宫展区,游客早已散去,只有屏风与烛台的暖光还亮着。流浪站在展台前,看着屏幕上全球各地的贺电——从江城老街到巴黎卢浮宫,从少年传承人的笑脸到国际政要的认可,中国非遗的路越走越宽。陈坤走到他身边,手里握着那把法国老刻刀:“下一站,布鲁塞尔?”
流浪点头,望向窗外的埃菲尔铁塔,塔尖的灯光与展台上的龙影遥相呼应。他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瓷板画的寻回之路、中法研究院的筹建、全球巡展的延续,还有无数等待传承的非遗技艺,都在前方等着他们。
“匠魂无界,”流浪轻声说,“我们的旅程,才刚刚过半。”展台上的龙影在暖光中轻轻晃动,仿佛在回应他的话——那是跨越三百年的匠心,是走向世界的自信,更是代代相传的中国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