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卢浮宫光,匠魂昭世 (第1/2页)
巴黎的晨光刚漫过卢浮宫的石墙,东亚展区外已排起蜿蜒的长队。法国少年举着“木语无界”的标语,华人游客胸前别着迷你榫卯徽章,连《费加罗报》的记者都扛着相机守在入口——今天,“非遗回家”全球巡展巴黎站,将在这座百年艺术殿堂拉开帷幕。
临时休息室里,流浪正帮陈坤整理中式对襟衫的盘扣:“你爷爷当年在巴黎穿的就是这件款式,王伯特意按老样子改的。”陈坤摸着衣襟内侧绣的“德顺斋”暗纹,指尖微微发颤,恒温箱里的“敬山”木牌与修复好的烛台莲花托并排摆放,金箔在晨光下闪着柔和的光。
林墨和卢卡斯带着中法少年传承团跑进来,每个孩子手里都捧着一件亲手做的榫卯小摆件:“浪哥,我们的‘少年非遗宣言’写好了!要在启幕仪式上念给全世界听。”卢卡斯举着法语版宣言,小脸上沾着一点金箔粉——那是昨晚帮让·勒梅尔贴金箔时蹭到的。
“叮!触发主线任务‘巴黎巡展启幕’,任务要求:完成百宝嵌屏风与烛台的联动展示,获得国际社会认可,推动‘中法非遗合作计划’落地。任务奖励:匠心值+5000,解锁‘全球非遗资源共享平台’权限,联合国非遗年度贡献奖提名。”系统提示音响起时,皮埃尔匆匆赶来:“总统夫人的车队到了,让大师已经在展区门口等候。”
展区入口处,让·勒梅尔身着中式唐装,与穿西装的皮埃尔形成奇妙呼应。看到流浪一行人,他快步上前,举起手里的木盒:“这是我祖父留下的‘路易十四时期木刻刀’,今天送给陈先生——就像当年你祖父和我祖父的友谊,这是手艺的传承。”陈坤打开木盒,刀身上的纹章与爷爷日志里的手绘图案完全吻合。
法国总统夫人布丽吉特的出现,让现场的闪光灯瞬间连成一片。她没有先去主展区,而是走向少年传承团,拿起林墨做的螺钿龙纹书签:“我的孙女特别喜欢中国文化,这个书签能送给她吗?”林墨立刻递上一个包装精美的礼盒:“这里面还有榫卯拼图,背面刻着‘友谊’的中法双语。”
当众人走进主展区时,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中央的展台上——百宝嵌屏风静静伫立,两侧的烛台已安装好新修复的莲花托,黄铜底座与紫檀木灯柱在暖光下相得益彰。“这组藏品的修复,是中法匠人合作的结晶,”流浪走到展台前,“烛台的莲花托用了法国金箔镶嵌,而固定金箔的,是‘德顺斋’传承三百年的老漆。”
布丽吉特饶有兴致地凑近烛台:“我听说它们有‘灯影联动’的秘密?”皮埃尔点头示意,工作人员立刻熄灭展厅主灯,只留下烛台内的模拟光源。当温暖的光线透过烛台的导光孔,精准落在屏风的龙纹上时,全场突然陷入寂静——螺钿反射出的金色光斑在龙身上流动,原本静态的龙纹仿佛活了过来,鳞片开合间,竟似有龙吟在展厅回荡。
“不可思议!这是‘会呼吸的艺术’!”布丽吉特忍不住鼓掌,“中国匠人不仅修复了文物,更唤醒了它们的灵魂。”《纽约时报》的记者举着相机不停拍摄,镜头里,金色的龙影与卢浮宫的穹顶交相辉映,构成一幅跨越东西方的画面。
“叮!完成‘灯影联动’核心展示,获得国际高度认可,匠心值额外+1000,‘中法非遗合作计划’正式启动。”系统提示音刚落,让·勒梅尔走上前,向全场宣布:“法国皇家木艺工坊将与匠魂集团共建‘中法榫卯研究院’,首批学员下月开课,我们要让两种文明的手艺,在年轻一代手中融合共生。”
少年传承团的宣言声适时响起,林墨和卢卡斯并肩站在话筒前,中法双语的声音清亮激昂:“我们是非遗的孩子,用刻刀连接过去,用创意拥抱未来;我们相信,木语无界,匠魂永存!”孩子们举起手中的榫卯模型,拼成一个巨大的“匠”字,展台上的龙影恰好落在“匠”字中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