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天狼诀2 > 第七十八章王师北定中原日

第七十八章王师北定中原日

第七十八章王师北定中原日 (第2/2页)

临安风云
  
  濠州的战报传到临安时,李新正在家中整理奏章。看到赵勇战死的消息,他的手一抖,毛笔掉在砚台上,墨汁溅了满纸。夫人端着汤药进来,看见他通红的眼睛,叹了口气:“老爷,您已经三天没合眼了。”
  
  李新摆摆手,拿起那份战报反复看着。上面详细记载了赵勇的死状,还有李守忠斩杀完颜烈、大破徒单克宁的功绩。他忽然明白,自己赌对了人。但史浩等人绝不会放过这个攻击他的机会。
  
  果然,第二天早朝,史浩就拿着战报弹劾李新:“陛下,李守忠刚愎自用,致使损兵折将,赵勇战死,五千精兵覆灭,此皆李新举荐不当之过!”
  
  李新出列反驳:“史相此言谬矣!赵将军为国捐躯,虽死犹荣。李守忠以少胜多,大破金军,正是有功之臣!”
  
  朝堂上再次争论不休。孝宗看着争吵的群臣,忽然想起李新当初“愿以全家性命担保”的誓言。他揉了揉太阳穴:“传朕旨意,追赠赵勇为忠毅侯,厚葬。李守忠晋爵一级,赏黄金百两。另,命户部即刻调拨粮草十万石支援濠州。”
  
  退朝后,李新刚走出宫门,就被史浩拦住。“李侍郎好手段,用五千条人命换来了你想要的前程。”史浩的眼神冰冷如刀。
  
  李新停下脚步,转身直视着他:“史相可知,那五千人里,有多少是从金占区逃回来的流民?他们宁愿战死,也不愿再做亡国奴。你在临安锦衣玉食,怎知边关将士的苦?”
  
  史浩冷笑一声:“苦?若不是你们这些主战派穷兵黩武,他们何至于此?当年的靖康之耻,还不够吗?”
  
  “靖康之耻,正是因为我们退让得太多!”李新的声音陡然提高,“土地被占,百姓被屠,难道我们要永远苟且偷生?史相可曾见过黄河边累累的白骨?可曾听过中原父老的哀嚎?”
  
  两人在宫门前争执不下,引来不少官员围观。忽然,内侍总管匆匆跑来:“陛下有旨,召二位大人即刻进宫。”
  
  走进御书房,只见孝宗正对着一幅地图出神。那是一幅北宋疆域图,上面用朱笔圈出了东京、西京、南京等故都。“二位爱卿,”孝宗转过身,眼圈泛红,“刚才接到奏报,李守忠在濠州大败金军,斩敌三万,缴获粮草无数。”
  
  史浩脸色一白,低头不语。李新却忧心忡忡:“陛下,虽然获胜,但我军伤亡也不小。更重要的是,金军主力尚未出动,恐怕……”
  
  “朕知道。”孝宗打断他,“朕已命淮东、淮西诸军皆归李守忠节制,再调十万禁军北上。这一次,朕要倾全国之力,与金贼决一死战。”他拿起案上的玉玺,重重盖在调兵文书上,“李侍郎,你即刻前往濠州,协助李将军统筹全局。”
  
  李新愣住了:“陛下,臣不懂军务……”
  
  “朕要的不是你懂军务,是你的忠直。”孝宗的目光坚定,“朝堂之上,需要有人替前方将士说话。你去告诉李守忠,朕等着他的好消息,等着他把那幅地图上的故都,一一收回来。”
  
  血战宿州
  
  宿州城外的麦田已经成熟,金黄的麦浪在风中起伏,像是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李守忠站在山坡上,看着远处金军的大营,那里驻扎着完颜亮亲率的十万精锐。“将军,临安的旨意到了。”传令兵递上文书。
  
  李守忠展开,看到李新的名字时,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他抬头望向南方,仿佛能看见那个在朝堂上据理力争的身影。“传命,明日拂晓攻城。”
  
  宿州城墙高大坚固,金军在上面布置了无数弓箭手。宋军的攻城梯一次次被推倒,城下的尸体堆得越来越高。李守忠亲自擂鼓助威,鼓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激战到午后,城门终于被撞开,宋军如潮水般涌了进去。
  
  巷战异常惨烈。金军凭借熟悉地形节节抵抗,每一条街、每一座房子都成了战场。李守忠杀得浑身是血,他的长刀已经卷了刃,却依旧挥舞得虎虎生风。在县衙门口,他遇到了负隅顽抗的完颜亮。
  
  “李守忠,你以为赢了吗?”完颜亮的盔甲上沾满了脑浆,手里的狼牙棒滴着鲜血,“我大金铁骑百万,迟早踏平临安,将你们的皇帝捉去五国城!”
  
  “做梦!”李守忠一刀劈向他的面门。完颜亮用狼牙棒格挡,巨大的力量震得李守忠虎口开裂。两人从县衙杀到街上,又从街上杀到城墙。激战中,李守忠的左臂被狼牙棒扫中,骨头碎裂的声音清晰可闻。
  
  他踉跄着后退,靠在城墙上。完颜亮狞笑着扑上来,狼牙棒带着风声砸向他的头颅。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支冷箭破空而来,正中完颜亮的咽喉。他难以置信地看着城楼下,那里站着李新,手里还握着弓。
  
  “李侍郎?你怎么来了?”李守忠又惊又喜。李新跑上城来,扶住他受伤的手臂:“陛下派我来监军,顺便……给你送些粮草。”他看着满地的尸体,眼圈泛红,“这就是战争吗?”
  
  李守忠点点头,忽然剧烈咳嗽起来:“是啊,这就是战争。但我们别无选择。”他指向北方,“越过这条淮河,就是中原。那里有我们的父老乡亲,有我们的根。”
  
  夕阳西下,染红了宿州的天空。李新扶着李守忠站在城楼上,看着士兵们在打扫战场。远处的麦田里,几个幸存的百姓正跪在地上,朝着南方叩拜。“他们在拜什么?”李新问。
  
  “拜陛下,拜朝廷,拜我们这些当兵的。”李守忠的声音有些哽咽,“他们以为,我们能把金贼赶出去,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李新握紧拳头,指甲深深嵌进肉里:“我们一定能做到。”他从怀里掏出一封信,“这是陛下给你的,他说,等收复了东京,要亲自为你斟酒。”
  
  李守忠接过信,却没有打开。他望着北方的天空,仿佛看到了无数英魂在云端注视着他们。“告诉陛下,臣等不了那么久。臣要带着弟兄们,一路向北,直捣黄龙!”
  
  功亏一篑
  
  大军在宿州休整半月后,继续北上。一路上,百姓纷纷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不少青年主动加入队伍,宋军的兵力很快扩充到十万。李守忠看着日益壮大的队伍,信心满满,他计划直取徐州,然后沿着运河直逼燕京。
  
  然而,就在大军抵达徐州城下时,临安传来了坏消息。史浩联合主和派大臣弹劾李新滥用职权、虚报战功,孝宗虽未降罪,但下令暂缓进军,等待朝廷进一步指示。
  
  “荒唐!”李守忠将圣旨狠狠摔在地上,“此时正是破竹之势,怎能停滞不前?”李新站在一旁,脸色苍白:“将军息怒,这都是史浩的阴谋。他怕我们真的收复中原,断了他的荣华富贵。”
  
  “那我们就不管圣旨,继续进军!”副将周瑾急道。李守忠沉默良久,缓缓摇头:“不可。我们是大宋的军队,不能抗旨。”他看着北方的天空,眼中充满了不甘,“传命,原地待命。”
  
  这一等,就是一个月。徐州城内的金军趁机加固城防,调来了援军。等孝宗终于醒悟,下令继续进军时,战机已经错失。宋军连续攻城二十余日,伤亡惨重,却始终无法攻破城门。
  
  更糟糕的是,史浩暗中派人与金国议和,答应割让淮河以北的土地,每年进贡岁币。消息传到军中,士兵们士气大跌。“我们流血牺牲,难道就是为了让那些文官卖地求和?”一个士兵将头盔狠狠摔在地上。
  
  李守忠看着军心涣散的队伍,心急如焚。他找到李新:“必须想办法让陛下明白,我们有能力收复中原。”李新点点头:“我这就回临安,面见陛下陈说利害。”
  
  李新走后,李守忠决定孤注一掷。他亲率三万精兵,趁着夜色偷袭金军大营。那一夜,他身先士卒,杀得金军溃不成军。就在即将攻破中军大帐时,一支冷箭射中了他的右腿。
  
  他踉跄着倒下,被士兵们救回营中。军医检查后,摇着头说:“将军,箭上有毒,恐怕……”李守忠摆摆手,让军医退下。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弥留之际,他让人找来周瑾:“我死后,你要继续率军北上,不能让弟兄们的血白流。”他从怀里掏出那封孝宗的亲笔信,已经被鲜血浸透,“告诉陛下,臣尽力了……”
  
  话音未落,李守忠便闭上了眼睛。帐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周瑾出去查看,发现是李新回来了,他身后跟着的,是朝廷派来的议和使团。“将军呢?”李新急切地问。
  
  当他走进大帐,看到李守忠的遗体时,忍不住失声痛哭:“将军,我回来了,陛下已经同意继续进军了,你怎么能……”
  
  周瑾将李守忠的遗言告诉他,李新擦干眼泪,目光变得坚定:“我们不能让将军白白牺牲。传命,明日拂晓,全力攻城!”
  
  然而,一切都太晚了。金国的援军已经赶到,与城内的守军里外夹击。宋军腹背受敌,很快溃散。李新带着残部拼死突围,一路上,他看到的都是倒在血泊中的士兵,听到的都是百姓的哀嚎。
  
  回到临安,李新被革职查办。史浩等人弹冠相庆,他们的议和主张终于得以实现。孝宗站在皇宫的角楼上,望着北方的天空,眼中充满了迷茫。他手里拿着李守忠的遗体送回时附带的那封血书,上面只有四个字:“北定中原。”
  
  多年后,陆游路过濠州,听到当地百姓讲述李守忠的故事。他站在李守忠战死的地方,写下了一首诗:“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诗成,陆游抬头北望,仿佛看到无数英魂在云端呐喊。他知道,虽然这次北伐失败了,但总有一天,王师必将北定中原,完成那些烈士未竟的心愿。而那一天,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