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宿主的救赎 (第1/2页)
暗青色的灭菌光带在金属穹顶上交错,将整个会议室笼罩在冷色调的消毒光晕中。
长桌中央悬浮的投影水晶嗡鸣转动,折射出的蓝光映在参会者紧绷的面容上。空气里弥漫着消毒凝胶的刺鼻气味,与角落里几台机械运转的嗡鸣交织,仿佛连呼吸都带着倒计时的压迫感。
伊莱娜·维瑟拉站在全息舆图前,指尖轻触水晶表面,一道蛛网般的思维导图骤然展开。
她的声音冷静如手术刀:“诸位,黑斑病毒的源头并非人类,而是沃肯公国的猫猹。”
舆图西北角亮起一片冰蚀海岸的轮廓,一只形似猫与黄鼠狼混合的生物投影浮现。
“十八年前,天蛮族巫医在釉岛猫猹体内分离出原始毒株。”她敲击水晶,画面切换至基因测序图谱,“猫猹的食谱主要是蝙蝠和老鼠,后者的基因链中存在相似片段——病毒在三种生物间形成了跨物种传播网络。”
吉鲁尼共和国的医学专家们低声议论,沃琳低头快速在数据板上记录,笔尖在屏幕上划出细密的痕迹。
爱德华多博士微微前倾,目光锐利:“所以病毒变异的关键节点是?”
“天蛮族与猫猹的长期接触,某些人食用了染病的个体,导致黑斑病毒实现跨物种传播。”伊莱娜调出两张染病区域对比图,左侧釉岛的疫区如星点散布,右侧瓦伦港却已连成血红色的巨网,“原始毒株通过体液传播,潜伏期长达二十天,但如今的变异体潜伏期缩短至五天,且能通过飞沫扩散。”
她指向瓦伦港码头区的一处闪烁红点:“这里——银雾女神号上,检测到高浓度黑斑孢子。我怀疑病毒的二次变异与银骸家族有关——他们在船舱中囤积的硫磺粉颗粒催化了病毒基因重组。”
一名身穿藏蓝制服的检疫官员起身:“我们调查了银骸家族旗下‘熔火疗庭’的货运记录,发现他们在疫情前曾通过硫磺货物夹带不明生物样本,这些样本极可能是黑斑病毒的原始载体。”
“熔火疗庭的仓库必须全面查封。”伊莱娜眸光冷冽,“但眼下,溯源是为了找到治疗突破口。”
此时,一名身着灰条纹西装、面容刻薄的吉鲁尼女专家突然插话。
她将数据板重重扣在桌上,耳侧的铂金发夹随着动作摇晃:“伊莱娜女士,黑斑病已蔓延至全世界,而本次疫情的源头是洛贝仑帝国——三个月前,他们的首都发生一起生化恐袭,病毒随后扩散至全球。”她刻意加重了“洛贝仑”一词的发音,仿佛在咀嚼某种腐臭的食物。
“洛贝仑的专家今天倒是躲得干净。”女人身旁的中年男专家——蓄着络腮胡,领口别着吉鲁尼国旗徽章,立刻冷笑接话:听说他们国内死了几十万人,防控措施几乎没有,既不封锁,也不追踪密接,简直像在养蛊。”
伊莱娜的指尖在水晶舆图上轻敲两下,压下议论声:“无论洛贝仑如何应对,我们需要解决方案,吉鲁尼的专家们有什么建议?”
后排一名年轻男专家猛地举手,他戴着厚重的护目镜,袖口沾满药剂污渍:“应该重新抓捕猫猹!既然它们是病毒原始宿主,活体解剖一定能找到新线索!”
“这不可能!”一道清冽的嗓音骤然响起。
众人转头看去,沃肯公国的代表——银发束成高马尾的年轻女性正站起身。
“猫猹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现存野外种群不足百只。”她穿着天蛮族传统长袍,耳垂悬挂的冰晶坠子随动作轻晃,眉间凝着霜雪般的怒意,“十八年前因人类滥捕,它们已濒临灭绝,难道要为了研究,让整个物种陪葬吗?”
伊莱娜抬手示意双方冷静:“活体研究暂不可行,但我们可以通过基因模拟和古药配方逆向推导——”她转身望向会议室侧门,语气中多了一丝郑重,“而接下来的研究突破,需要由雾影回廊首席医疗执行官沈芳璃女士亲自说明。”
众人的目光随她所指方向汇聚。
沈芳璃从阴影中走出,银发如冷月流辉,「愈灵之茧」在灭菌光下泛着微芒。她步履沉静,眉眼间交织着天蛮族特有的神秘与决绝。
“沈医师不仅是天蛮族抗体携带者,更是改良古药配方的核心研究者。”伊莱娜退后半步,向众人颔首,“她的血,或许是终结这场瘟疫的钥匙。”
掌声稀落响起,随即如潮水般蔓延。
吉鲁尼专家们交换着惊疑的眼神,沃肯公国的银发女代表则单手抚胸,行了一个天蛮族祝福礼。
沈芳璃走向讲台时,银发在灭菌光下泛起冷辉。她身后的药剂科主任埃里克·斯菲特林推来一台密封舱,舱内悬浮着数支泛着荧白光泽的试管。
“五日前,药剂科主任质疑我为何用自己的血做培养基底。”她掀起袖管,露出手臂内侧未愈合的抽血针孔,目光扫过埃里克。
埃里克微微颔首,神情肃穆:“沈医师让我去沉默图书馆寻找古药配方,而我找到了这个——”他举起一支试管,液体中漂浮着霜岩苔的根茎碎片,“改良版的「岩苔愈生膏」,结合了天蛮族抗体与霜岩苔萃取液,理论上能唤醒其他种族的抗病因子。”
全息屏切换至「银发区」的感染数据——天蛮族移民的染病率仅有百分之五,且多为老人和小孩等免疫力低下群体,而普通成年健康者几乎未受感染。
“天蛮族巫医的「岩苔愈生膏」激活了我们的免疫系统。”沈芳璃继续说道,“十八年前釉岛的幸存者,血液中仍有抗体,这正是我们改良药剂的基础。”
“理论?”沃琳皱眉翻动数据板,“但根据吉鲁尼的流行病学模型,抗体跨种族适配的成功率不足百分之三。”
“所以需要志愿者。”沈芳璃点击投影水晶,画面跳转至一间隔离病房。王昭林躺在病床上,黑斑已从胸口褪至肩胛,“他服用新药三天,病毒载量下降百分之四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