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 > 第764章 ‘公司医生’正式重返和黄!

第764章 ‘公司医生’正式重返和黄!

第764章 ‘公司医生’正式重返和黄! (第1/2页)

时光匆匆,转眼间来到了9月28号,北方已经开始进入深秋,层林尽染,寒意初显。
  
  然而,此刻的香江,仿佛还停留在夏天。
  
  炽热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白天的气温最高甚至能达到34摄氏度,街头的行人依旧穿着轻薄的夏装,短袖、短裙随处可见,空气中弥漫着慵懒又热烈的气息。
  
  距离林浩然以雷霆手段清洗和记黄埔管理层、震慑香江商界已过去一周。
  
  这个星期里,林浩然与李加诚几乎占据了整个香江的头条,一件又一件的大事,足以震惊市民们。
  
  香江商界的天平,已经在不断倾斜。
  
  原本处于劣势的华商,因为林浩然的强势崛起,早已经彻底超越英资财团。
  
  康乐大厦顶层,林浩然豪华的个人办公室沐浴在上午明亮的阳光中,透过圆形落地窗,维多利亚港的繁忙景象尽收眼底。
  
  和黄股价在暴涨数天后,市值稳固在一百五十亿港元之上。
  
  这是和黄从未达到过的一个巅峰,也足以看得出香江股民对林浩然的极度信任与狂热追捧。
  
  而这段时间里,银河证券公司也顺利将和黄的那11.9%股分抛售于二级市场中,成功回笼资金16.2亿港元,远高于预期。
  
  此刻,林浩然正听取马世民关于和黄过渡期运营的简报,敲门声响起。
  
  马世民的助理轻步入内,声音带着恭敬对林浩然说道:“老板,韦理先生到了。”
  
  林浩然闻言,嘴角微扬,对马世民道:“终于来了,世民,你先去处理你的工作,晚点我们详谈。”
  
  马世民会意点头,迅速收拾文件离开,与门口那位身材高挑且气质沉稳、眼神锐利的英裔男子擦肩而过时。
  
  两人目光交汇,彼此颔首致意,这是两位实力派经理人无声的互相审视与认可。
  
  韦理步入办公室。
  
  他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深灰色西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神情平静,但紧握公文包的手和紧盯林浩然身影的目光,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一周前,他还在为百宝利集团收购中华巴士的泥潭中挣扎,如今,他站在了决定他职业巅峰能否重现的关键人物面前。
  
  “林先生,久仰大名,冒昧前来拜访。”韦理主动伸出手,一口流利但略带英伦腔的粤语,显示出他对香江环境的融入和对这次会面的重视。
  
  1964年便已经来香江的韦理,已经在香江生活了足足17年时间,早已经精通香江话。
  
  林浩然起身相迎,微笑着与对方握手道:“韦理先生客气了,请坐,香江商界传奇人物,今天终于得见真容。”
  
  他指了指会客区的沙发,亲自走到茶柜旁,“咖啡?还是茶?”
  
  “红茶,谢谢。”韦理依言坐下,目光快速扫过这间象征着香江顶级权力的办公室,简洁、现代、充满力量感,如同它的主人。
  
  曾几何时,他也拥有一间差不多这样的办公室,那是在和黄大厦。
  
  林浩然亲自泡好两杯红茶,放在茶几上,在韦理对面的沙发坐下。
  
  “一周的时间,韦理先生很准时,看来中巴那边的事情,已经圆满解决了?”
  
  韦理端起茶杯,指腹感受着杯壁的温热,坦然道:“幸不辱命,也算对罗家有个交代,林先生消息灵通。
  
  正如外界所知,中巴收购案基本已成死局,颜氏和郭家斗得难分难解,价格早已脱离理智。
  
  我建议罗家适时抽身,趁着鹬蚌相争,将手中近15%的中巴股份,以高出我们最初收购价近40%的价格,打包卖给了急于巩固优势的颜家。
  
  罗家获利颇丰,虽未达成收购目标,但结果也算皆大欢喜。”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解脱:“至于我担任董事长的亚隆公司,本就是为收购中巴而设的‘壳’,收购战尘埃落定,我的使命自然结束,所以,我现在是自由身了。”
  
  这番话既是解释,也是表明态度——他已无后顾之忧,具备随时上任的条件。
  
  林浩然点点头,抿了口茶:“韦理先生行事果断,懂得进退,善用时机,难怪当年能拯救和记国际于水火。
  
  那么,你今天来见我,想必不只是为了告知我你恢复自由身的消息?”
  
  核心问题被直接抛了出来。
  
  办公室内的空气似乎凝滞了一瞬。
  
  阳光投射在光洁的地板上,映出两人清晰的轮廓。
  
  韦理放下茶杯,目光直视林浩然,坦诚而锐利:“不错,林先生,我今日前来,是想知道,和记黄埔的大门,是否还为我韦理敞开?
  
  而您,林浩然先生,作为和黄绝对控股的新主人,打算如何与未来的行政总裁共处?”
  
  他没有拐弯抹角,而是单刀直入地质询最关键的问题,权力分配与管理哲学。
  
  这既是他的魄力,也是他对自身价值的自信。
  
  他太清楚李加诚时代的“绥靖”政策导致的管理层尾大不掉,更是清楚地了解到李察信试图夺权而被林浩然当场“炒鱿鱼”的惨烈结局。
  
  他渴望重回和黄这个能让他施展毕生抱负的超级平台,但绝不希望成为一个被架空、处处掣肘的“高级打工仔”,更不愿重蹈李察信的覆辙。
  
  这趟拜访,与其说是求职,不如说是一场关乎未来合作模式、关乎个人职业尊严的深度谈判。
  
  他需要确认,林浩然给予的空间,是否值得他赌上未来的职业生涯。
  
  林浩然迎上韦理的目光,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缓缓道:“韦理先生快人快语,那么,我想先听听,你对当下的和记黄埔,有何见解?
  
  你渴望执掌它,又想将它带向何方?”
  
  他将球巧妙地踢了回去,意在考察韦理的格局与战略眼光,同时也是一种无形的施压。
  
  韦理精神一振,他过来前,已经做足了充分的准备。
  
  他打开随身携带的公文包,取出一份薄薄的、却凝聚了他无数心血的《和记黄埔未来发展策略纲要》,没有递给林浩然,而是放在自己面前的茶几上,象征性地拍了拍。
  
  “林先生,恕我直言,眼下的和黄,如大病初愈的巨人,表面稳定,实则隐患重重。”
  
  韦理的声音变得沉稳起来,带着一种久经沙场的指挥官气质:“李加诚接手时间太短,他熟悉地产,却对和黄庞杂的码头、零售、电讯、能源等业务隔膜甚深。
  
  我虽然留下了管理班子,但李察信之辈,守成有余,开拓不足,更严重的是心态不稳,山头林立。
  
  您上周的雷霆手段,清除了最直接的威胁,立了威,但同时也带来了短期的业务震荡和人心浮动。
  
  稳定是第一要务,但绝非长久之计。”
  
  他顿了顿,目光炯炯:“和黄的优势在于其庞大而多元的资产网络和深厚的本地根基,但其劣势同样明显,业务线过于分散,部分领域效率低下,国际拓展步伐缓慢且缺乏协同,品牌价值未能最大化释放。
  
  这几年,它吃的是‘四大洋行’的老本,可在太古洋行面前,发展速度已然落后。
  
  它需要一个明确而富有前瞻性的核心战略,需要一场由内而外的‘精兵简政’和‘聚焦突破’。”
  
  韦理抿了口红茶,继续说道:“我的构想是:重塑核心,聚焦三极;全球视野,亚洲深耕;科技赋能,效率至上。”
  
  “哦?”林浩然身体微微前倾,露出了浓厚的兴趣,“具体说说。”
  
  “重塑核心,聚焦三极:”韦理条理清晰,“第一极,港口与全球物流,这是和黄的看家本领,基础雄厚。
  
  未来要进一步整合全球港口资源,特别是东南亚新兴市场和欧洲关键节点,打造智能化、高效率的全球物流供应链网络,成为真正的‘海上丝绸之路’核心节点运营商。
  
  第二极,零售与品牌消费品。百佳超市、屈臣氏是优质资产,应加速在南洋地区以及东亚的扩张,同时通过收购或孵化,丰富中高端品牌矩阵,打造区域性零售巨头。
  
  第三极,科技,这是未来增长的引擎。当下科技浪潮席卷全球,和黄绝不能置身事外。
  
  我们可以插足芯片、计算机等领域,虽然这些领域目前竞争激烈、技术门槛高,但也正意味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和黄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广泛的业务网络作为支撑,完全有能力在其中分一杯羹。
  
  同时,也要剥离或优化非核心、低回报的多元化业务,将资源集中于这三大支柱,这就是‘精兵简政’。”
  
  林浩然点了点头,韦理所说的这些,以他作为“过来人”来说,确实很有意思,很有前瞻性。
  
  实际上,韦理原本还想到了移动通信,不过置地集团旗下的香江电话公司已经进入这个行业,所以韦理才将这条删去,并没有说出来。
  
  韦理停顿了一下,继续道:“全球视野,亚洲深耕:和黄有国际基因,但过往布局重点不够突出。
  
  未来,在港口物流和零售领域,要强化欧美关键节点的控制力;
  
  而在科技领域,则要集中火力,深耕香江以及东南亚这个最具潜力、我们最熟悉的市场,形成‘东方堡垒’,避免盲目全球化导致的资源分散和管理失控。”
  
  “科技赋能,效率至上:”韦理的语调带着一种对未来的洞察,“无论港口管理、物流追踪、零售库存与供应链管理,还是科技,效率就是生命线。
  
  要大胆引入最新的计算机系统、自动化设备和数据分析技术,提升各业务板块的运营效率和管理精细化水平。
  
  就像美国那边的一些企业,早已经做到了利用计算机进行全流程的高效运作,从订单接收、交易撮合到清算结算,每一环节都精准无误且速度惊人。
  
  这不仅降低成本,更是构建长期竞争力的核心。
  
  同时,要建立面向未来的研发部门,密切跟踪医疗研发、数字技术、甚至生物科技等可能颠覆行业的领域,保持战略敏感度。”
  
  这些理念,在80年代的香江,无疑是极具前瞻性的,甚至隐隐触摸到了后世“数字化转型”和“产业互联网”的雏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