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 香江商界,已进入‘林浩然时代’! (第1/2页)
香江证券交易所,在确认林浩然将入主和记黄埔且明确表示不会对其进行私有化后,和记黄埔的股票在开盘后便迎来大幅上涨。
要知道,银河证券公司本身就持有高达86.9%的股份,这意味着其他投资者手中的股份仅占13.1%。
而且,其中还有一部分股份被长期持有者锁定,这使得活跃在二级市场上的和记黄埔流通股更少了。
如今,林浩然已成为和记黄埔的大老板,投资者们自然对和黄的未来充满信心,不再担忧。
股市里,除了那些做短线交易、低买高卖的投资者外,其实还有不少人倾向于长线投资,比如看好某只股票的长期发展前景。
在这种情况下,和记黄埔的股票自然很容易出现买单多、卖单少的情况。
所以,正如戴石向林浩然汇报的那样,股市一开盘,和记黄埔的股价便如火箭般飙升。
林浩然回到康乐大厦的时候,和黄的市值已经再次突破百亿港元。
虽然涨速已经慢了,但依然保持着稳健的上扬态势。
他径直走进办公室,戴石早已等候在此,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
“老板,您看这个走势。”戴石指着手中手工描绘的走势图,“从开盘到现在已经上涨了超过60%,现在市场情绪依然很高涨。”
林浩然脱下西装外套,在办公桌前坐下,看着手中的数据图。
“现在股价多少?”他问道。
“每股已经达到23.8港元,总市值约106.3亿港元。”戴石迅速回答,“我们计划减持的11.9%股份,按当前价格计算,价值超过12.6亿港元,高于我们之前从市场吸纳的成本。”
林浩然轻轻敲击着桌面,沉思片刻。
“分批出货。”他果断地说,“从今天下午开始,分五天完成减持,每次市场出现较大买单时,我们就适当放出一些股份。”
戴石连忙记录着指示,“那目标价位呢?”
“不必拘泥于具体价位。”林浩然抬起头,“我们要的是平稳减持,不要引起市场恐慌,记住,我们减持后仍然是和黄绝对控股股东,股价的长期稳定对我们更有利。”
对林浩然而言,这减持的部分,倒是没有想过要赚多少钱,反正不亏就行了。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下来看,即便他没想过要赚,也肯定能赚不少,也算是一个意外之喜了。
“明白了,老板,我会把握好节奏,既不错过当前的高价位,也不会因为大量抛售而打压股价。”
之前,与马世民商量好不寻求对和记黄埔私有化后,和黄那边便向香江证券交易所以及证监处递交了相关公文申请。
而香江证券交易所也不愿意和记黄埔这么一家上市公司就此退市,毕竟,一旦和黄退市,对香江股市而言,也是一大损失。
林浩然的有钱,他们可是知道的,如果真的拒绝,对方分分钟可以将和黄私有化。
因此,香江证券交易所甚至主动与证监处那边洽商,希望能够尽快批准这份申请,以稳定市场预期。
所以,证监处那边也加快了审批流程,当天就同意了和黄这边的申请,允许林浩然持股75%,留25%的股份在市场上流通。
按理说,这多出来的11.9%股份若卖给大财团,无疑是极为合适的选择,毕竟强强联手往往能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协同效应。
然而,林浩然心中有着更为缜密且长远的考量。
如果将这部分股份卖给实力雄厚的大势力,短期内或许确实能迎来诸多潜在的合作契机,比如资源共享、业务拓展等方面的助力。
但与此同时,这也极有可能引发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权力博弈与利益纠葛。
不同大势力背后往往有着各自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和战略诉求,一旦介入和记黄埔,很可能会打破公司现有的稳定架构和战略节奏,干扰林浩然精心布局的未来规划。
和记黄埔在林浩然眼中,早已不仅仅是一家普通的企业,而是他布局未来、实现宏大商业愿景的重要棋子,重要性不输置地集团。
他有着清晰且长远的战略规划,希望按照自己的节奏和理念,将和记黄埔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业巨擘。
因此,林浩然绝不愿因为一时的利益诱惑,而让公司陷入不必要的权力纷争和利益冲突之中,从而破坏整体的战略布局。
更为关键的是,在如今的香江股市环境中,想要找到一个愿意拿出十几亿港元入资和记黄埔,却又不寻求干涉权乃至控股权的财团,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以香江股市目前的格局和财团的投资逻辑来看,若一个势力能够拿出如此巨额的资金,在投资其他企业时,大概率都有机会获得控股权,进而掌握企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
所以,从现实角度出发,将这11.9%的股份卖给大财团这条路,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并非最佳之选。
倒不如直接让香江的普通股民们分享和黄未来发展的红利,这样既能增加市场流动性,也能在广大投资者中树立更好的企业形象。
时间,很快过去数个小时。
看了看时间,已经下午三点多了。
坐在舒服的老板椅上,林浩然翘着二郎腿,惬意不已。
正思量间,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
“进来。”
进来的是马世民的助理。
至于马世民,如今忙碌得很,既要接管和记黄埔,又要筹划建立银河战略发展委员会,还要负责置地集团的重要事情批复,可以说他早已经恨不得一个人分成三个用。
如今,估计还在和黄大厦那边忙碌着。
“老板,大厦前台那边传来消息,说李加诚先生没提前预约,不过人已经到这儿了,他表示想拜访您。”助理微微欠身,态度恭敬地说道。
几个小时前他们才刚见过面,而且双方已然达成和解,此刻李加诚突然到访,究竟是何用意?
林浩然不禁微微一怔,对方竟连个电话都没提前打?
尽管心中有些惊讶,但林浩然还是迅速说道:“让前台请李先生上来吧。”
再怎么说,如今他与李加诚也算是和解了,不再是仇敌,该见面还是要见面的。
而且,他也想知道,李加诚再次找他,到底所谓何意?
助理赶忙应声,转身匆匆离去。
林浩然随意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西服,脑海中快速思索着李加诚此番到来的目的。
过了几分钟,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李加诚面带温和的微笑,稳步走了进来。
林浩然看着微笑走进来的李加诚,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意。
这位刚刚在资本市场上被自己斩落马下、却又被迫握手言和的长实掌门人,此刻脸上虽带着歉意,眼神中却少了几分前几日的颓丧与不甘,反倒隐隐透着一股如释重负后的笃定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恭敬。
这个世界的李加诚,终究还远非前世那位已然登顶华人首富宝座的存在。
虽说此前他借入主和记黄埔之机,得以迅速跻身香江顶级豪门之列,但所经历的时间毕竟太过短暂。
而且,即便成功入主了和记黄埔,却始终未能将其全面掌控于股掌之间。
当初拿下和记黄埔时的那份意气风发、豪情万丈,早已在同林浩然一场又一场的商战失利中,一点点地消磨殆尽。
“林生,实在抱歉,冒昧打扰了!”李加诚主动伸出手,姿态放得很低,言语间的客气远超此前在包裕刚会客室时的“精诚合作”。
林浩然起身,与他握了握,脸上挂着公式化但还算客气的笑容:“李生客气了,请坐,此时来访,想必有急事?”
他心中快速盘算着,上午他才与李加诚在太子大厦那边见面,此刻才过去几个小时,对方连预约都等不及就上门,到底是什么事情,让对方如此迫不及待?
马世民的助理奉上热茶。
李加诚没有过多寒暄,也没有提及任何关于长实股价或者市场反应的话题,这些在林浩然绝对的实力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他深吸一口气,直接切入正题,语气带着一种卸下重担后的坦诚:“林生,我刚从渣打银行总部回来,他们最终决定放弃执行汇沣银行与我公司之前签署的那份深度合作协议,接受了解除绑定的要求。”
“哦?”林浩然眉峰微挑,这个结果虽然在他预料之中,但渣打银行能如此“干脆利落”地低头认输,速度之快,还是让他感到一丝意外。
此刻,他终于明白,对方的目的是什么了。
他饶有兴致地说道:“渣打放弃你与汇沣签署的协议了?意思是你打算将长江实业的金融业务转移到我旗下的银行?”
这个其实不难想。
否则,汇沣银行与李加诚解除协议,与他何干?
肯定是与他有关系,才值得李加诚亲自上门。
“是!”李加诚肯定地点头,语气带着对林浩然威势的确认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恭维,“泰伦大班请示了伦敦总部,他们最终选择了接受现实。
林生,他们是真的忌惮了,渣打银行在香江,乃至在远东,都不愿再与你为敌。
这份协议的解除,渣打的屈服,正是林生你如今在商界威势的最佳证明!”他巧妙地把自己和长实的解脱,归功于林浩然的震慑力。
但也表明了自己前往渣打银行的目的是什么。
林浩然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着光滑的扶手,眼中的意外渐渐转化为深邃的思量。
渣打银行迅速认输投降,这一举动不仅意味着汇丰银行在香江苦心经营的根基被彻底连根拔起,更表明李加诚已然决然地斩断了与旧有金融体系、汇丰以及渣打之间的所有关联。
他这份“投名状”所展现出的诚意,已然实实在在地落了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