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奉海铁路 (第1/2页)
曲绍扬想办法给振业那头发电报,询问振业对婚事的意见。
过了好些时候,振业回复的电报到了,说婚事任凭父母做主,他没什么意见。
儿子这么说就是不反对,于是曲绍扬回信给徐世昌,同意了亲事。
并送去信物,约定好过两年振业留学归来,就给俩人办婚事。
要是徐家同意的话,也可以把徐家闺女送去美国读书,正好俩孩子培养感情。
徐世昌那头接了信,十分高兴,两家就这么说定了亲事。
大连大栈桥(码头)至电气游园(动物园)有轨电车轨道铺设竣工,全长近五里,中秋节之前开始运营,是东北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
没过多久,吉省这边也得知消息了。
曲绍扬很是心动,命人前去考察,将来可以在吉林城、长春、哈尔滨等几个主要城市修建。
八月末九月初,孙先生委派廖恩煦由倭国经天津到吉林,以吉林巡抚幕下日文翻译的身份做掩护,秘密进行策反工作。
廖在吉林省府任职期间,与林祖涵经常往来,并协助吴禄贞与倭国进行交涉。
与此同时,于六月间返回东京同盟会总部的熊承基,为了筹集经费,与另外一名成员孙元共同回国。
试图出售倭国参谋部《军事书》,换取沙俄人手中的白银。
熊承基第二次来到长春,通过臧贯三的儿子臧克明的关系,住到臧贯三家中。
臧贯三是怀德人,商人地主出身,在怀德经营粮米店。
宣统元年四月间来到长春,开设旭东洋烛胰皂公司。
此人是个奸商,利欲熏心,一边宣称帮助熊承基代找买主取得信任,一边通过关系联系二道沟沙俄守备队。
熊承基警惕性不够,被其迷惑,酒后失言,泄露了身份,被臧贯三抓到了把柄。
得知熊就是安徽悬赏五千两白银严拿的对象,臧贯三起了贪念,想要告密。
熊承基自知身份泄露,无法在长春呆下去,于是离开长春前往哈尔滨。
熊承基在哈尔滨一方面扩大售书筹款的门路,一方面暗中联络密山一带农民起义力量。
八月末,锡良接到外务部诏令,倭国伊藤博文公爵将赴东三省游历。
朝廷命令锡良等人,要优加接待。
曲绍扬得知消息后,立刻传令给王和达、杨玉麟等人,让他们乔装改扮,秘密进入哈尔滨,先安顿下来,听候命令。
曲绍扬示意吉省西南部几伙“马匪”闹出点儿动静来,然后致电锡良,言说境内有马匪与革命党人密谋叛乱。
他亲自带兵前去平叛,就这么离开了吉林城。
九月十一,沙俄财政大臣戈果甫佐夫到远东考察,抵达哈尔滨。
第二天戈果夫佐夫在哈尔滨中东路管理局发表演讲,宣称中东路是沙俄修建的一条永久性铁路。
扬言即便是租让期满之后,也不会把铁路交还给清廷。
九月十三,前倭国驻高丽统监、枢密院议长伊藤博文乘坐专列抵达哈尔滨。
此次他来到哈尔滨是要与沙俄财政大臣会晤,修订日俄密约。
与伊藤博文一起来的,还有十多位倭国的官员,随行医师等数十人。
专列到达哈尔滨车站后,沙俄财政大臣戈果夫佐夫走进车内,与伊藤博文进行了长达二十五分钟的谈话。
然后二人走出车厢,在站台上检阅沙俄仪仗队。
之后,伊藤博文走向了倭国欢迎的队伍。
而这个时候,早就埋伏在欢迎队伍中,扮做倭国人模样的高丽人安重根突然从人群中冲出来,举枪向伊藤博文射击。
安的手枪里有八发子弹,向伊藤博文连开了三枪,另外四枪射伤了倭国驻哈尔滨总领事川上、森泰二郎和田中清次郎。
医师小山善于慌乱中急忙爬起来,解开伊藤的礼服为其疗伤。
但是由于三颗子弹都射中了内脏部位,小山善随身携带的简易器械无法取出。
加上安使用的是高杀伤力的开花子弹,使得伊藤内脏大量出血无法止住。
十几分钟后,伊藤不治身亡。
在安开枪之后,埋伏在人群中,也是扮做倭国人模样的杨玉麟等人,趁乱开枪,试图制造混乱,帮助安脱身。
然而,安并没有趁乱离开,反而在沙俄宪兵扑过来的时候,扔掉了手中的枪,用俄语高喊三声“高丽亚乌拉”,随后从容被捕。
杨玉麟等人见状,不敢久留,立刻混入人群逃走,通过事先安排好的路线,迅速出城离开。
上午十一点四十,专列载着伊藤的尸体驶向大连。
安则被带到了火车站内的沙俄派出所,简单询问后,倭方就来要人了。
随后,安被押往倭国驻哈尔滨领事馆,被关押在地下室内。
沙俄军队全城搜捕所有可疑的高丽人,不久之后,安的几个伙伴在蔡家沟火车站被捕,其他在哈尔滨城内的同伴,也纷纷被抓。
远在吉林西南平叛的曲绍扬,“惊闻”噩耗后,也顾不上平叛了,立刻返回吉林城,下令“全力”配合沙俄和倭方调查搜捕。
十来天之后,安与同伴们被押往旅顺监狱,倭国和沙俄各派了十几名宪兵押送。
“大人,咱们要不要多安排些人手,半路劫人?”杨玉麟等人躲在吉林城中,找曲绍扬密商。
“不用了,你我已经尽力,当时若他配合你们,完全有机会能逃出去。
此人是条汉子,他根本就没想跑,他是想以此举,昭示天下,唤醒高丽百姓。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他是为了心中的信念和理想。
就算咱们安排人去救,他也不会逃走的。”曲绍扬摇摇头,叹了口气。
这个人,值得敬重,曲绍扬原本也只是想尽自己所能救人。
他尽力做了,人没能救出来,问心无愧。
因伊藤被刺杀一事,倭国外务部向清廷问责,锡良与曲绍扬都被朝廷下旨斥责。
不过这事儿归根结底,是倭国与高丽的恩怨,跟大清没多少关系。
日俄双方戒备森严,还能被人钻了空子,只能说是他们无能。
更何况曲绍扬当时平叛去了,根本就不在现场,怎么算也找不到他头上。
因此,朝廷象征性的惩罚一下,也就过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