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火种,西行 (第2/2页)
曾国藩苦笑一声:“少荃,你就别推了!”他摇了摇头,“如今的大周已经名存实亡了。不大周从来都没真正存过,它不过就是名教的火种罢了。咱们师徒做的,就是为名教保下这一团火种!少荃,说说吧,你打算怎么挑起这重担?”
夜风穿过马车的缝隙,吹得油灯忽明忽暗。李鸿章沉默良久,终于开口:
“皇上,等到了河中,我打算效法西周。”
“哦?”曾国藩微微抬眼。
“定王畿于费尔干纳群山环绕之福地,封五藩于大河之畔、绿洲之中。”李鸿章的声音低沉而坚定,“畿内行名教之礼,以存儒家元气;五藩则因地制宜,以安河中万民。”
曾国藩闭上眼睛,似乎在思索。半晌,他缓缓道:“好好一个‘畿内名教,五藩安民’。”
他睁开眼,目光如炬,其言也善:“但你要记住——不要再想什么恢复中土,也不要折腾什么工业产业。河中还不如关中,我们没有那么多本钱去跟太平军拼枪炮。”
李鸿章深深一揖:“学生明白。”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曾国藩喃喃道,仿佛在对自己说,又仿佛在告诫李鸿章。
第二天黎明,号角声响起,队伍继续向西行进。
李鸿章领着数十个“洋枪骑士”,护卫在大周皇帝曾国藩所乘坐的四轮马车之侧,而在那辆四轮马车里,这位病入膏肓的大周天子靠在软垫上,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只是轻声念道:“少荃,名教的道就靠你了!”
美利坚,华盛顿。1861年6月6日。
白宫前的宾夕法尼亚大道上已经挤满了人。戴维斯总统和他的高级顾问咸丰并肩站在大理石台阶上,望着最后一队南军士兵踏着鼓点从白宫外走过。
罗伯特·李骑着他那匹名叫“旅行者”的灰色战马,走在队伍最前方。他身后是五千名俄国雇佣兵,清一色的灰衣和米涅式步枪,靴子踩在石板路上发出整齐的咔嗒声。这些打过第九次俄土战争的老兵的脸上没有表情,仿佛只是去参加一场围猎。
“太慢了……”咸丰突然开口,声音压得很低,只有戴维斯能听见,“拖拖拉拉几个月,才凑出五万五千人,八十多门炮……这点兵力,怎么打垮北方?”
戴维斯的手指在西装口袋里捏着一枚金币——那是佐治亚州议会送给他的纪念币,上面刻着“州权至上”的字样。
“美国总统不是独裁者。”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美利坚合众国的军队由各州民兵组成,联邦无权越过州政府强行征召。国会没有批准战争拨款前,我连一门炮都不能多买。”
咸丰侧过头,看着这位南方总统的侧脸。晨光映在戴维斯的金丝眼镜上,镜片后的眼睛中散发出的是一种不应该出现在的清澈咸丰心想:我和老六当年一定也和现在的你一样蠢,根本不知道大清是个什么东西!
“总统,您守护的到底是宪法……”咸丰轻声道,“还是棉花和种植园?”
戴维斯的表情终于出现了一丝裂痕。他猛地转头,镜片后的瞳孔微微收缩:“赵先生,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远处,南军的炮兵车队正缓缓驶过。十二磅拿破仑炮的炮管看着倒是威风凛凛,只是已经过时.
“北方有工厂、铁路、钢铁……”咸丰望着那些大炮,声音平静得像在讨论天气,“而南方只有棉花。总统先生,您真的相信,靠这些”他指了指正在行军的队伍,“真能打赢一场工业化战争?”
戴维斯沉默了片刻,突然笑了。
“赵先生,您不了解美利坚。”他从口袋里掏出那枚金币,在指尖翻转,“北方确实有工厂,但欧洲的列强都支持我们!”
他们也曾经支持大清.咸丰同情地看着戴维斯。
“英国兰开夏的纺织厂,每天要消耗我们南方五十万磅棉花。”戴维斯的声音中却带着近乎虔诚的笃定,“伦敦的银行家们可以假装关心黑奴,但他们绝不会让自己的机器停转。”
咸丰望着远去的军队,突然叹了口气。
“总统先生,您有没有想过……”他低声道,“如果有一天,英国人找到了新的棉花来源?比如印度?或者埃及?”
戴维斯的笑容僵在了脸上。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沉默。一名传令兵飞驰而来,在台阶前勒住缰绳,战马前蹄高高扬起。
“急报!北军的主力正在哈里斯堡集结!兵力至少七万!”
戴维斯的手指猛地攥紧了那枚金币。咸丰瞥了一眼他发白的指节,轻轻摇了摇头,然后语气肯定地说:“会赢的这次会赢的!但南方需要尽快集结更多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