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三十九章 顿军关前潜袭至

第三十九章 顿军关前潜袭至

第三十九章 顿军关前潜袭至 (第1/2页)

夏日的烈阳无情炙烤着太行山麓。
  
  王须达率其部主力出了秀容,一路东南而行,出楼烦郡界,入太原郡界,过汾阳东北境,入盂县西北境,在崎岖的山道上行近两百里,终於兵临白马关下。
  
  这座雄关扼守要冲,关城依山势而建。
  
  关前狭窄的坡地布满了棱角尖锐的碎石,几乎没有像样的攻城阵地。
  
  稍事休整,王须达求胜心切,即调遣精卒,展开了攻关的战斗。
  
  汉军士卒顶着滚烫的甲胄,推着云梯,向关墙发起攻击。关城占地不大,守关的唐军人数不多,只四百人,但早已有备,且关城险峻,占尽地利,——汉军虽众,能够参与攻关战斗的人数有限,故王须达虽严令督促,攻关的进展,却出乎他意料的艰难。
  
  关墙上箭矢如蝗,夹杂着沉重的擂石滚木,将攀梯士兵接连砸倒、射穿。惨叫声在山谷间回荡,鲜血很快浸透了关前的土地,在烈日下迅速凝固成暗红色的斑块。
  
  第一天的猛攻除了在关墙下付出了百余伤亡外,毫无进展。
  
  关隘的险要,远超了王须达的预料。
  
  一个四百人守的关卡而已,岂能阻滞大军的前进?况乎李善道在令旨中已向他明确指出,“白马要隘,易守难攻,须有成算,方易拔取,公唯自度‘必能克之’,此岂可乎”?是他自信百倍,没把李善道令旨中的这句话当回事,则面对此困,王须达自是踔厉奋扬,当夜将己军中的一干悍将,如左三军总管李勇、右一军总管张茂等悉数召集过来,当面严令,明日再攻关时,各军选本军精卒,五百人一轮,次第上阵,敢退者斩,务於明日拔克此关!
  
  他并鼓舞诸将,说道:“历观近年歼宇文化及、李密诸大战,我军皆功少;若陈敬儿、高曦、高延霸诸军,屡立功勋,上至营将,下到军士,无不得封赏甚厚。今入河东,前攻代北,我军功又不及高曦、宋金刚。彼辈男儿,公等莫不就非男儿?怎可甘为人后,宜当奋发图强,既拔此关,再陷盂县,以足并肩高曦、宋金刚诸辈於殿前,共受圣上赐给殊勋!公等勉之!”
  
  众将受命,士气为之一振。夜色中火把连营,兵刃映光。诸将退还本军后,皆依令选择精锐,摩拳擦掌,静待明日再战。山风掠过关堞,似亦带杀伐之音。暂且不必多说。
  
  ……
  
  就在王须达血战白马关的同一日的这天黎明,静乐城在薄雾中悄然苏醒。
  
  一队队唐军精锐趁着天光未亮,开入城外营中。
  
  却正是李世民亲率而至的唐军精锐,共计步骑五千。柴绍、殷开山、宗罗睺等重臣、重将随之,侯君集、段志玄、翟长孙、公孙武达、向善志、丘师利、丘行恭、梁胡郎、浑干等爪牙皆从。兵马才入营中,方才安顿下来休整,最新的斥候急报从秀容飞马送到。
  
  “报!殿下,自王须达亲率其部主力,於三日前出秀容,东南而往攻盂县后,秀容城内并无异动,现仍只守卒千人。并仍是昼夜紧闭城门,唯早晨开城门一个时辰,放军士、百姓出城砍樵、取水。小人等向北远探至崞县、五台县,宋金刚、魏刀儿、萧裕等部汉军亦尚仍分驻两县,并无增援秀容、亦无向盂县之意。”斥候满头大汗,进禀之时,犹且喘息未定。
  
  李世民令他们下去休息,令从吏继续遣派斥候出探,秀容各方面的情况已经了如指掌,底下来主要需探的是崞县的宋金刚、五台县的魏刀儿、萧裕部的动静。
  
  柴绍等将闻讯赶来。李世民便将探报内容与他们转述一遍,末了说道:“王须达孤军往攻盂县,既在我料中,却又出我料外!正是天赐良机!破贼扭局,正在此时!传我军令,今日诸军休整一日,入夜后,我亲率往取秀容!”虽未着甲胄,扬眉转眸之际,英挺之气尽露。
  
  两天前,从定胡昼伏夜行,刚开始向静乐进军的时候,李世民就已多遣斥候,密切探查秀容、崞县、五台等地的汉军情形。故昨日在来静乐的路途中,李世民与诸将就已接到了王须达率主力离开秀容的探报。综合昨日和今日的数道军报,王须达离开秀容的情报已是可以确定。
  
  如前所述,李世民总共是定下了两个进兵方略。
  
  而后者袭取崞县的这个方略,也如前所述,不如打下秀容,歼灭王须达部这个方略更有把握。
  
  故而柴绍诸将闻得此报,俱是振作。
  
  然在听到李世民的最后一句,他决定要亲往攻秀容后,诸将却面面相觑,又俱显惊色。
  
  柴绍立即趋前半步,出言劝阻,说道:“殿下先以亲引骑往攻大蛇头隘,此又欲亲引兵攻秀容,殿下身系三军安危,国家重望,岂可一再轻涉险地?秀容虽虚,然兵战凶危,万一有失,仆等万死莫赎!请殿下坐镇静乐,统筹全局,仆等愿为前驱,为殿下拔取秀容!”
  
  殷开山也说道:“柴公所言极是。殿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即可。冲锋陷阵,乃仆等之责也!”
  
  柴绍、殷开山都不仅是李世民所率这支唐军的重将,并且皆是跟随李渊太原起兵的元勋,是唐室的重臣。柴绍现官居左翊卫大将军,受爵临汾县公,并是李渊的女婿;殷开山在李渊刚入长安时,就被李渊任为当时还是隋之长安朝廷的礼部侍郎。他两人意见的分量很重。
  
  李世民抚摸短髭,沉吟多时。
  
  他才二十多岁,英武天纵,一手射术深得李渊之传,可谓绝妙,则再智略无双,不免亦有年轻气盛的冲动,遂自太原起兵以来,素有亲临战阵、身先士卒之风。当下之际,歼灭王须达部此战,对於唐军来说,又是也许可以扭转局势的重要一战,他当然也就依然很想亲至前线。
  
  但转念一想,柴绍、殷开山两人所言亦在理。自己身为主帅,确实不宜一再轻率临战。尤其是当前将要打响的此战,与他前不久的奔袭大蛇头隘,在本质上还有差别。奔袭大蛇头隘,就是一场奔袭战;而当前此战,却并不是一场战斗就可解决,包括了歼灭王须达部、阻击宋金刚、魏刀儿、萧裕部这两大块的战事,则他作为主帅,的确是应该坐镇静乐,居中调度。
  
  终究将渴战的念头按下,李世民接受了柴绍、殷开山的建议,说道:“诸公赤诚,世民感佩。既然如此,便依诸公之言。此战,便由阿哥你为主将,开山为副。我於静乐,静候佳音!”
  
  柴绍、殷开山慨然领命。
  
  自太原起兵至今,凡唐军历次之大战,柴绍、殷开山几乎无役不与。两人沙场的经验丰富。殷开山有才智,能抚军心;柴绍的祖父柴烈官至北周的骠骑大将军,他出身家门,自幼便矫捷有勇力,任侠闻於关中,从李渊起兵后,霍邑之战,力战有功;其后下临汾、平绛郡,皆先登陷阵;又在潼关与屈突通交战时,他与史大奈等大败桑显和军;再其后,征讨薛举、薛仁杲等役,他也都有从李世民进战,各有战功,端得李渊的一大臂助,唐军中的一员猛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