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大魏风华 > 第六百一十四章 终平

第六百一十四章 终平

第六百一十四章 终平 (第2/2页)

比起西京道的穿插作战,北线的推进实在太顺利也太轻易了,好像打下了燕山,也就打下了中京道辽人的心防,虽然仍然存在一些死忠于辽国的将领带着兵力盘踞城池负隅顽抗,在炭山还设伏想要偷袭李易的中军,但一向稳扎稳打的李易根本没有给他们丝毫机会,他推进的每一步都很扎实,所以不但没有中伏反而趁这个机会一举击溃了中京道辽军惕隐司主力,而在占领了炭山后,李易也依着顾怀之前的吩咐,发布了《告蕃汉军民檄》。
  
  除了附上的一些出征辽人字字血泪的家书,里面主要说了这么几点,首先是赦免了主动归附的奚族、松山戍军,这些依附于辽国的部族乃至汉人是可以争取的对象,在魏军逼近后,他们的观望态度也是最强烈的,毕竟和其他辽人不一样,他们还能退回草原,但这些人在中京土生土长,根本没有其他地方可去--这是纳降。
  
  其次是承诺保留草原诸部冬季牧场,这意味着魏军表明了在占领中京道大部分区域,切断草原与上京联系后不会继续北上,甚至不会主动出长城进攻草原靠南诸部,要知道虽然辽国是自草原起家,诸部臣服,但实际上由于草原上的游牧习惯,大部分部落对于辽廷都是畏惧而不是敬服,打仗时出兵出粮,其他时候自己管自家事,如今辽国在燕山大败,大部分诸部出征的兵力都没能活着回去,之后的北伐决战形势已经出现端倪,如果魏辽之间没有出现胜者,他们不会急着替辽廷效死,保留他们的牧场,也就是在动摇他们继续为辽廷作战的决心--这是分化。
  
  最后一点也是最狠毒的一点:悬赏截杀辽廷信使、辽廷官员,无论生死,截杀一名信使或官吏可使全家获赦,土地、金银俱有赏赐,这摆明了就是要彻底扫清辽廷在魏军占领区域的耳目,用最短的时间将占领区域稳定下来。
  
  如此之多的手段,配合李易步步为营的进攻风格,仅仅半个月,大定府(宁城)以南十四州军望风归降,奚王府特使献地图请盟,愿让三子全部去南边为质--考虑到这么多年辽廷一直把奚族当狗使唤,打最要命的仗,给最差的牧场,女子过十五就要被筛选入宫,奚王府这种眼见魏国北伐到了眼下就立马望风换旗的行径...也确实能理解。
  
  反正都是当狗,给谁当不好?之前只能给辽国当是因为辽国强,而现在魏国都打到这里了,还惦记着辽国给的几块破骨头是不是蠢得慌?
  
  一开始李易还有些不敢相信奚王府如此彻底的投诚行径,毕竟他们不仅送出质子改换门庭,还准备调转枪口帮着魏国打辽人,原本前线还在作战的奚族士卒听到传讯,二话不说就转头对着城里的辽人挥刀子,导致接连几城都不战而破,这一幕让哪怕越来越沉稳的李易都目瞪口呆,但很快他就意识到这是个机会,一个可能让原本攻下中京道的时间缩短数倍的机会!
  
  有了熟悉地形的奚族为先锋,北线大军推进的速度终于快了起来,李易主力中军屯驻临潢府南郊龙化州(奈曼旗),控西拉木伦河渡口,分派五千游骑扫荡饶州(林西)、庆州(巴林右旗),焚毁辽帝春捺钵行帐,又于潢水石桥(巴林桥)立碑宣示疆界,只用了短短一月,就彻底隔绝了漠北与上京的联系。
  
  自此,西京道、中京道彻底被大魏收复,虽然这些土地上还生活着大量的辽人,甚至一些边缘城池还燃着战火,各处的反抗也层出不绝,但在上京道维持与陈平部战略对峙无法分出兵力作战的情况下,已经可以彻底宣布,这次北伐的北线、西线大获全胜了。
  
  整个漠南,加上大同外的雄关,重归魏土,展开地图,能清晰看到原本辽国如同虎扑之势的疆域如今只剩下草原与上京道,而魏国则是由偏居南方变成又一次的偌大疆土,秦汉盛唐一寸寸土地,再次刻上了汉人的印记。
  
  同时遥遥指挥两路大军攻城掠地的顾怀走出营帐,他想象着那些在前线扎下的防线,想象着那些收复的疆土,想象着几年之前辽国那几乎致命的南侵以及眼下屡屡建功的北伐,那身藩王蟒服上的金线似乎活了过来,在星夜下游动咆哮。
  
  他看向了榆关,看向了对峙的魏辽大军,看向了上京道。
  
  这一天,终于到了。
  
  ......
  
  岁逢己酉,序属玄英,朔风裂帛,霜刃凝寒。魏室靖王秉钺北顾,察辽邦西京道阋墙纷起,辽主失驭,民心离散,遂遣骁将赵裕、杨盛,统西凉铁骑三万,自居庸关鼓角西发,欲袭大同,断辽西犄角。
  
  初,赵、杨二将定奇策,以奔袭为锋,昼隐星驰,夜渡霜河。旬日间,铁骑卷碛云,过永兴、文德,若雷霆击幽谷,直薄怀安。辽军懵懂未觉,怀安城堞猝闻金柝震天,魏骑已若黑潮拍岸,一鼓拔城。旋渡洋河,踏雪破长青,长驱直指大同。
  
  然行至长青隘,辽将已窥魏谋,旌旗蔽野,严阵以待。魏军三遭伏击,锋锐受挫,盛奋臂中流矢,血染玄甲,犹自挥槊喝令:“战不旋踵,敢退者斩!”裕登高瞰势,见桑干河银练横陈,忽指冰面谓诸将曰:“天时助我!今河封如铁,若踏冰径渡,可出其不意,直捣黄龙。”大军振奋,遂弃辎重,轻骑衔枚,踏冰疾行。
  
  冰面滑若琉璃,战马铁蹄铿锵若战鼓催征。既渡河,魏军偃旗息鼓,啖霜食雪,稍息征鞍。裕解甲视刃,寒芒映眸,厉声曰:“此去大同,百二十里,非生即死!诸君可愿随某踏破贺兰,饮马桑干?”众将轰然应诺,声震霜空。
  
  大同者,西京之锁钥也,城高池深,箭楼嵯峨。时辽将萧弘,本降魏复叛,屯朔州狼顾,闻魏军西来,竟驱难民、流民为肉盾,效田单火牛之计,然大同守军矢石如蝗,弘攻之旬日,城下白骨蔽野,终不得入。
  
  焦灼之际,魏军忽自天降。裕分兵三路:一军攻南门,以火器轰瓮城;一军破东门,天雷裂帛,城垣崩摧;一军截后路,若铁索横江。魏骑如黑云压城,辽军惶遽,自相践踏。
  
  大同守将见魏军破城,知大势已去,乃泣血登城,厉声呼曰:“吾辈守土有责,然天命在魏,今以死明志!”言讫,自刎殉城。余众见状,多弃械而降。弘闻变,惶急率亲卫突围,然魏军铁骑环伺,箭雨如蝗,亲卫十不存一,方得夺路而遁。
  
  魏军入城,秋毫无犯,开仓济民,抚恤孤寡。百姓焚香顶礼,呼“魏军仁义,天兵降临”。赵裕登城瞭望,见大同烟尘渐息,抚剑长叹:“此城得复,非某等之功,实天意助魏,民心所向!”
  
  未几,魏步卒大军继至,旌旗蔽日。辽民闻风归附,诸州望风而降。弘遁草原,欲投辽主,然辽主自顾不暇,拒之如敝履。萧弘悲呼:“吾一生反复,终作丧家之犬!”遂流亡漠北,举旗誓反魏、辽。
  
  是役,魏军以奇制胜,斩首五万,获马八千,粮秣器械不可胜计。西京道平,魏土扩及河套,北疆之患,一时尽除。靖王乃铸铜鼎铭功,勒石记胜,传檄四方:“辽邦气数已尽,魏室当兴!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魏土!”
  
  时人曰:昔汉武倾国逐匈奴,今魏以偏师定云朔,岂惟火器之利耶?观赵裕踏冰破城,杨盛骨矢守陴,皆以必死之心行非常之事。更兼靖王庙算,裂西京道于指掌。自此胡笳声咽,汉旗风卷,阴山南麓皆闻《无衣》之歌。--《北伐记略,其二,前魏无名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