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 集装箱船只订单 (第2/2页)
早年湾湾造船业刚刚开始,杨文东就是第一批去购买的人,价格方面,湾湾也让利很多,就是为了先打开市场,获得第一个客户。
包玉冈道:‘那杨生的意思,是你我都买?我估摸着等你其他事情忙完了,六机部也会去找你的。’
杨文东与他可不一样,他也就是船王,而杨文东涉及的产业多多了,还涉及一所大学当然,他也有一栋酒店要捐赠;
“的确可能会找我,那明天上午,我们一起去六机部商量一下这件事。”杨文东想了想道:“我本来明天要去与一机部协商汽车合作的事情,那就调一下时间吧,先把这件事,我们两一起解决了,免的还要折腾两次。”
他这次来燕京,不少业务都是需要一次性处理的,在内地的几个合作,他都需要先将大概框架定下来,然后再让手下来谈判。
“好,这样最好不过了。”包玉冈点点头,随即问道:“那我们就是买下几艘船了?”
其实,即使是船灾期间,对他们来说,多买几艘船,也没什么影响.当然,肯定也会亏的,但这个时候来内地,本身就不指望在内地赚钱,至少现在肯定不行,而是要图谋以后。
杨文东道:“内地的船只,还是那种很久以前的货轮吧?万吨级别的?”
包玉冈道:“对,可以说过时了,但内地自己本身还在使用,世界范围内,很多发展中国家也没有集装箱码头,所以也在用。”
“嗯,买船可以,但这种船买了对我们来说,用处真的不大。”杨文东摇摇头道:“即使改成大宗商品货轮,可吨位又太小了点,经济上也不划算。”
不同船只有自己的吨位的,大宗商品的货轮,一般都是几万吨打底的,靠着一次性运输足够数量来拉低单位质量的成本,跟大型油轮是一个道理,特别是如今油价很贵的时代,油轮都是越来越大,动辄20万吨以上。
要不是钢铁材料有极限,估计百万吨的都能造出来。
包玉冈也似乎明白了杨文东的意思:“你是想让国内造集装箱船,还是造大宗货轮?”
杨文东则反问:“两个都可以,你觉得哪个合适。”
“恐怕都很难。”包玉冈摇摇头道:“集装箱货轮,国内应该没这个经验,大宗货轮就更造不了了,即使技术简单,可对船坞要求太高,国内可能没有这样的民用船坞。”
“嗯,这些都是问题。”杨文东点点头;
国内之前一直与海外脱轨,至今国内还没有集装箱码头,那自然没有集装箱货轮制造了;
至于大宗货轮,跟普通万吨货轮用的船坞也不一样,差了好几倍,就是不知道军方那边有没有,但也不太可能借给民用;
包玉冈道:“杨生是想逼着国内自己退步?”
杨文东摇头道:“其实不是,我是挺希望国内能够早点造出集装箱货轮的,现在这才是时代需求,老式的货轮早就该淘汰了;
以国内的物价、生产能力,如果能够造出集装箱货轮或者大型油轮,那价格方面,肯定会比湾湾、韩国还要便宜,对你我也是有好处的。”
包玉冈问道:“所以你想给国内下集装箱货船订单。”
杨文东笑道:“对,我可以给足够的单子,他们能做出来,能够满足你我的需求,那我们不亏;他们要是放弃,也不好再要求我们了,对吧?一举两得;”
“杨生这是好方法啊,那明天,我们一起去六机部。”包玉冈感觉到了自己问题似乎解决了。
“嗯。”杨文东点点头,又道:“其实即使国内接下这个新单子,还要重新设计,这恐怕也需要几年时间了,这样对你我,也能够现在节省一些资金。”
虽然买几艘船的资金也不算很多,但在船灾时期,早买一天就亏一天,所以买的越晚越好了。
包玉冈笑道:‘哈哈,也对,还是杨生想的周到。’
,.
第二天,包玉冈与杨文东一起来到了六机部;
六机部的领导对于二人也是热度欢迎,一阵活动后来到了会议室内。
杨文东与包玉冈,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集装箱货轮?”六机部的官员听到要求后,顿时低声讨论了会,随即一位王局长道:“杨生、包生,其实国内已经在研发集装箱货轮了。”
“哦,那就太好了。”杨文东想了想,似乎也对;
国内应该也看出集装箱是海外的趋势,可能也有这方面的想法了。
包玉冈则问:“是多少TEU的。”
“目前上沪造船厂,正在研发300TEU的集装箱货轮,载重1.2万吨。”王局长回道。
包玉冈则道:“有点小了,现在不管是什么货轮,都是越大越好,国际上的集装箱货轮,基本上都1000TEU以上了,这种小型集装箱货轮,只用在短途海运之间了。”
杨文东没有说话,但也同意包玉冈的观点;
这种船只太小了,300个集装箱,在国际市场,亏成狗,只有东南亚、欧洲内部这种小区域运输,才会用这种小船。
王局长尴尬说道:“抱歉,目前国内也只是刚刚开始尝试。”
“300TEU的太小了,我的建议是你们要研发1500TEU的,最少也要1000.”杨文东想了想道:“如果你们能够造出来1000TEU以上的船型,我可以先下5艘订单,不过价格方面还需要再协商。”
等国内研发出来再生产出来,估计也要84/85年了,那个时候,海运市场虽然还低迷,但要比前几年好一些了,董家也是趁着市场好转,才逐渐的摆脱债务危机的;
因为亚洲经济开始腾飞,加上内地出口也逐步增大,全球航运需求量开始上升,然后90年代恢复正常,再到98年亚洲金融危机跌落。
自己想要扩大航运市场规模,在85年前后开始增加船队,就是最合适的了。
PS: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