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东林的新命运 (第2/2页)
朱常洛要到东林书院来,也是想来看看他们在江南研习教授格物致知论,到底是一种捷径幸进选择,还是出于本心。
此刻听高攀龙这么说,朱常洛心里有一些触动。
“可与不可,不能忘,也不该忘。”他转过身来看着高攀龙,“知其难,正该迎难而上。夫子言四十而不惑,那便是已经有了自己的准则,可与不可,不仅知其所以然,也能泰然处之,故而五十可知天命。朝与野,庙堂与江湖,人的学问,比自然的学问更难参悟。时势,机缘,人心,都算不尽。学子年轻,最难的是教会他们将来如何面对一生的方法。”
顾宪成立刻说道:“格物致知论,正是妙法,故我等如获至宝,勤加研讨,盼学子们能精进学问才干。”
朱常洛点了点头。
如果说太学百家苑是自己特别设立的一个侧重于自然科学的学院,那么目前整个大明,除了通政学苑是面对官员们专门来短期进修一些政治学问,就只有这东林书院目的明确:他们就是瞄准科举出仕为官而专门举办的一个“政府管理学院”。
不仅教人怎么应科举试,也教他们将来怎么施政,甚至提供一个新的官场关系平台。
对朱常洛来说,这也不算什么坏事,只要他们不是仍旧拘泥于旧儒学那一套。
过去这段时间里的东林书院还在过渡时期,从顾宪成、高攀龙他们到来此求学的学子,或多或少都是从旧儒学启蒙过来的。开始宣讲格物致知论或许有功利目的,但有这个开始也不错。
高攀龙说的“实学之道”,也不如叫做理论结合实际了。所以,他们反倒极热衷讨论当前朝政。
但这样一个地方,不能完全放任他们在民间野蛮生长。
尤其是:他们在江南。
“拟旨,改东林书院为文教部下部属大学校,设校长秩正四品。太学及诸省分院、各地办学兴盛之民间书院,皆同此制。”朱常洛说完看着顾宪成和高攀龙,“朝廷,最根本的还是人。教书育人,是千年大计。自有科考以来,朝廷更重考选。朕既专设文教部,考选归进贤院,那便是要两者皆重。”
说罢更看着高攀龙:“拟旨,起复万历十七年进士高攀龙,朕特旨选任为文教部左侍郎,兼太常学士衔,分管部属大学校办学。”
顾宪成和高攀龙两人浑身一颤,随即双双拜倒。
“臣……叩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朱常洛笑着点了点头,“走吧,让朕看看书院学子们学识如何。”
皇帝的讲学仍如之前,东林书院的学子们近距离感受到皇帝的学问之精神。
以朱常洛的理论水平和这么多年的实践,面对学子诸多方面的问题,自然是游刃有余的。
在东林书院的讲学,与其说只是纯粹讲理论,倒不如说也是一场“朝政发布会”。
毕竟东林学子喜欢议论朝政,对如今朝廷设诸相、中枢衙署大改和许许多多的新政方向,他们平日里有许多讨论,也有许多疑惑。
朱常洛并不避讳这些问题。相反,东林书院在无锡,在五府,在江南。
通过他们的嘴巴,通过皇帝突然给东林书院赐下的天恩,通过在这里才公布的文教部今后主要方向,许多问题上朝廷的态度都能传达出去。
和高攀龙“惠商”、“体恤铺行”的感情式方向相比,新政的系统性和长远框架性要细致而具体得多。
上一次面圣,他们只是在皇帝面前挨了一顿训。
而这一次,重新有了官身,他们再听皇帝去讲文教部、工商部、官产院、理藩院、治安院……这么多的新衙署,背后其实是皇帝对国家这个庞大的机器更加深刻及本质的理解。
在野之时义愤填膺,此刻身份一变,又有些惶恐不安。
其实他们好像落伍了,还停留在以为秉持什么原则和方向就能让朝政有大改观的程度,其实很少考虑到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怎么去推行,怎么配合。
如今,文教部尚书徐光启就在一旁。
“高侍郎,陛下对东林书院办学理念颇为认同。到任之后,部里会筹办一次会议,诸省太学分院掌院及民间书院山长都要召入京。届时,高侍郎要介绍一下东林书院……哦不,东林大学校在办学方面的经验。”
“部堂谬赞,下官……一定好好准备。”
徐光启于是就笑笑,再不说话。
皇帝带着他一路南来,就是要先走一圈。
大明的文教确实会完全变一个模样。今后,所有的官学、私塾,文教部都会管。
哪有什么游离于庙堂之外、超然于家国的儒学?朝廷自然什么都该管。
识字、读书、进学,此后或科考出仕,或结业去到各行各业,徐光启想着那功名出身文字改为陛下所言“文凭”的妙处。
慢慢来。
徐光启来做这个文教部尚书,更重要的使命是把陛下更看重的自然格物学科安排到整个文教体系里面去,从蒙学就要开始。
经史人文嘛……高攀龙确实是更适合去操持的。
更重要的是,这个特旨拔擢,必定也会对江南传出一个信号。
别说什么野有遗贤,朝廷所用不得人。只要响应新政,朝廷的门都是大开的。
又或者说,不上船,就别在水里兴风作浪。
东林书院宣讲新学,这就是功,有功自有赏,而且是一跃成为三品大员的头号榜样。
如今中枢衙署大改,诸省改制也势在必行。
官位多多,入得官场,自有待遇。若嘴上说着进学修身齐家报国,结果却只是凭着出身文字在地方做个官府得慎重对待的士绅,那又算什么?
大明有功名在身者,算得多来,新的大明官场都容得下。
不进来?那么当优免待遇褫夺之后,在船上的尤有一份官员待遇,还留在水里的就只能被创了。
说到底,求个功名再求职,不也是求个好工作吗?
不工作凭什么发俸?优免就是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