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光宗耀明 > 第396章、几家欢喜几家愁

第396章、几家欢喜几家愁

第396章、几家欢喜几家愁 (第1/2页)

朱常洛去了无锡,贺盛瑞和邹义则一路往苏州、浙江去。
  
  市舶司在宁波,苏州和杭州也有织造局。
  
  此去任务不轻。
  
  市舶司,要从宁波移到将来的东都。
  
  织造局,要改成厂行,由官产院来管。
  
  所涉也是一个巨大的地方利益团体。
  
  对于地方来说来说,贺盛瑞是亲临此地的第一个实权相臣。邹义更不必说,司礼监秉笔大珰。
  
  先到苏州。
  
  自万历二十八年新君受禅登基,原先管着苏州、杭州两处织造局的孙隆就被换了。
  
  现如今在这里管事的太监在邹义面前又算得什么?虽然他比邹义早入宫,可如今邹义是司礼监秉笔太监。
  
  况且这些年里,宫中内臣要遵守的规矩他又不是不清楚。
  
  “先去震泽、盛泽一带看看吧。”邹义吩咐完了之后就对贺盛瑞说道,“贺相,请。”
  
  贺盛瑞和太监们的关系,以前并不算好。
  
  当年献陵所在的山沟总容易爆发山洪,每年都要修。贺盛瑞领了这差事,过去之后勘察了一下情况,心里就知道了其中猫腻。
  
  因为每年都只是拿砖砌一砌,虚应其事,其实无法取得效果,倒是年年都能再拨一笔银子。
  
  但这事毕竟需要工部督工官员的配合。
  
  贺盛瑞假装配合,先问他们怎么做才能长久。太监们就说应该用砌成墙用的青砖,再灌以灰浆。贺盛瑞就点头答应了,等开了工,就又跑到被冲毁的地方问:“这里以前也是用的青砖吗?”
  
  于是太监们没话说了,贺盛瑞才改了用石头搞定了这件事,一劳永逸。原先用砖,每年要花掉二十万;改用石砌,最后不到五万。
  
  像这样的梁子,当时能干活的贺盛瑞与太监们结了不少,要不然后来也不至于轻易被贬。
  
  如今,官产院又要动内臣的利益。
  
  贺盛瑞看着邹义,边走边说:“内监诸监局,我虽奉旨代为监管,还是要公公们来打理。”
  
  邹义笑了笑:“贺相多虑了。既然陛下有旨,宫里上下自然听命。陛下的意思,倒是我们监管一下账目,由官产院来打理。术业有专攻嘛。在南京那边,不是已经说好了吗?”
  
  “……苏州织造局却又不同。缂丝场都在苏州,宫中贡品……”
  
  “都采办。”邹义说道,“这些账嘛,诸相和陛下算清楚了,宫里也少些费心费力的事。”
  
  于是贺盛瑞就不再多说,只赞了一句“邹公公高义”。
  
  不得不说,泰昌朝的内臣,与万历朝着实大有不同。
  
  盛泽镇不算近,离苏州府吴江县城有六七十里。
  
  这里基本都以蚕桑为业,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以这里为中心,这一带已经成为规模很大的丝绸生产交易市场。
  
  到了盛泽镇上已经天黑,但仍旧繁华热闹。
  
  贺盛瑞粗略数了数,然后就感叹:“这小小盛泽镇上,行庄已有百户了吧?”
  
  “加上震泽等地,数倍于此。”邹义说道,“我已经吩咐过,纱锻绸缎两大公所,其中大的行首庄主都到了。”
  
  “也有机户?”
  
  “都是小机户渐渐累积的家资。他们多的已有机户上百家,小的也有几十家。”
  
  盛泽镇上的一个宅院里,此时已有七个身穿布衣的人紧张等待着。
  
  他们穿布衣,因为如今的规矩,他们还不能穿自己经营的丝绸。
  
  哪怕早有传闻说以后不管这些,但毕竟还没颁下制旨来。这件事,听说是要跟所有百姓悉数定为民籍一同颁行。
  
  如今设立了官产院,原先由内臣管的三大织造局都要由官产院来管,对于他们这些依附于织造局的纱锻、绸缎行庄经营者来说自然是天大的事。
  
  织造局的核心工作其实是为皇家及官府织办,那些该上交的,实则没有收益进项。一开始,还是以佥派徭役的方式,从这一带佥派部分人家成为机户,这部分就是世代匠籍了。
  
  以苏州织造局为例,它底下分成六个堂口,织机共有近两百张,由近千名织工承担制造工作。
  
  但这点点人,哪里满足得了整个大明的皇家及朝廷需求?
  
  其实慢慢下来,民间就出现许多自发的机户,而织造局也会向民间直接采买纱锻、绸缎。那些不是被佥派的机户,就此自产自销,被称作现卖机户。
  
  再之后,小的壮大,大的联合,就有了纱锻、绸缎行庄,还组织了公会。
  
  但他们相比大盐商们还是逊色很多。
  
  大盐商们就算只是在范元柱面前都要恭谨对待,他们虽然不用面对天子本人,但贺盛瑞和邹义的身份难道不比范元柱高上许多?
  
  见到了贺盛瑞,他们是战战兢兢,但贺盛瑞却十分随和。
  
  “此来是好事。”他坐下之后就说道,“大明诸省,如今除江南一带,多在改桑为棉。这里土质黏重,宜桑不宜棉。我听说,缫丝如今已经改二人一车一灶为二釜共一灶门、五人一灶了?”
  
  见堂堂一相开口便是专门的工艺技术,一众丝绸大商先赞颂了一番,随后就介绍起来。
  
  所谓二人一车一灶,这是缫丝这道工序里此前盛行的对缫法。现在,江南一带的缫丝工艺已经在进一步改进。
  
  他们又介绍了如今的染料配方,说是已经从之前的十余种提高到了二十余种。
  
  织机方面,也开始应用新型的斜身大花楼提花机。加了个“迭助”部件,提花织造在体力门槛降低的同时,产品也变得精细均匀。纹样设计对称严谨而复杂,质感光泽多样,这都是新型提花机带来的好处。
  
  贺盛瑞听得连连点头:“陛下设官产院,正是要专设衙署,助百工百业更上一层楼。此行是为江南丝绸织造行业奠定大兴基础,今日我先与你们会面,便是给苏州织造行当一个定心丸。于你们而言,好时候到了。”
  
  这定心丸,此刻他们是不敢吃的,也不见效。
  
  但贺盛瑞说的并没有假。
  
  衣食住行,朝廷对于基础民生行业是着重规划的。
  
  棉布更廉价,但丝绸也有很大的市场。
  
  即将解开对商人等群体穿丝绸的禁,是放大这个市场;即将在广州举办海贸博览会,也是放大这个市场。
  
  今后皇家和朝廷所需都要采买,同样是巨大市场。
  
  其实不必改稻为桑,目前许多省份反倒在改桑为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