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一京三都九边十八省 (第1/2页)
皇帝在南京的逗留波澜不惊,没有像扬州那样有“微服”轶事,也没有对南京诸部衙的未来立即大动干戈。
与往日里不同的,倒像是只有一件:南京的官员们多了些面圣的机会。
反倒皇帝在抵达的南京召见群臣之后就下了道恩旨:自泰昌十一年既华夏纪元一八三三年开始,免苏松常嘉湖五府白粮,此后所需白粮概行采买。
这对于苏松常嘉湖五府的普通百姓来说,自然是天大恩德。
自从大明开国之后,五府已经承担了两百多年的白粮贡赋重担。此刻一朝得以解脱,五府百姓哪个不高呼皇帝圣明?
除了江南部分的官绅大户。
顾宪成是在和王徵等人回到无锡途中知道这旨意的,只听王徵等人感叹:“五府百姓世代担当白粮重担。一朝恩免,陛下真是泽被千秋万代。”
顾宪成要附和,心里却想着五府的反应。
毫无疑问,当御驾前往位于五府其一的常州府无锡时,必定是万民颂德。
官绅虽也一样要颂德,却只能有苦说不出。
白粮是贫民百姓的重担,却是官绅富户的财源。多收的耗米,以此为纽带与官府缔结的地方关系网络,掌握着北京最高层的日常主粮供应,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顾宪成的顾家便是无锡漕粮、白粮的一个基层组织大户,其中的关键,他很清楚。
如今,皇帝是宁可多掏银子出来采买白粮,也不让地方无偿进贡。要打破的,是什么?
朝廷出的钱,可以有小半仍由地方上的一些大族、商行来赚,但大半要给到百姓。过去,因为白粮重担,地方官绅大户可以借口保护小民的利益,以此向朝廷要更多的政策;以后,没了白粮重担,有些要求再不好提,关键是五府小民知道了他们种出的好米可以卖钱,那么卖给谁?
那些明面上只是做粮长为朝廷分忧、并不牵涉生意的大家大族,要么就明明白白地有个商人身份来赚这份钱,要么就再不能插手其事,失去白粮这一个影响地方的支点。
五府的地方大族要做出决断。
而他们唯独不能反对这件事:这是比当初求什么蠲免更大的天恩,是就此免除了五府的一项特别赋税。
皇帝真的是来做仁君的!
奉天殿当中,朱常洛面前的人有:南京户部尚书赵世卿等六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大理寺、通政使司、等一整套过去朝廷衙门的首官。
都是文官在这。
“朕此去无锡讲学,回来之后便听你们的意思。”朱常洛看着他们,“总说南京是国本,说清楚是什么国本。这财计国本的难题,你们商议好。人才国本的事,朕去讲学。舍此二者之外,若只为社稷万一就常设诸部衙虚耗空转,那反倒是有损国本。”
赵世卿等人低头称是。
“执政院及诸相尊重南京,所以此事,自然要朕来先问过你们。该给的出路要给,该给的权力会给。朕是肯放权的皇帝,任官佐政为民办公,但官却终究是官。朕只有一句话:在地方扎得太深想做土皇帝,朕和朝廷都不能容。”
“臣等万死不敢!”
这话说得太重了,奉天殿内跪倒一片。
“敢不敢,朕走出这一步了才知道。”朱常洛却站了起来,“回去吧,朕刚才对你们说的,好好想一想。朕离开南京之前,盼你们都有主见和方略了,怎么和北京那边开始商议后面的南京和南直隶改制。”
他起身往后面走,赵世卿等人高呼遵旨,恭送天子。
而后,便是离开这南京紫禁城。
“……到我户部官厅议一议吧。”
赵世卿开了口,其他人自然都凝重地点了点头,默不作声地随他而去。
南京诸部衙,大多就在南京紫禁城的南面,和北京没多大区别。
而昨天面圣之后,今天这一次南京重臣们参加的燕朝上所说的内容过于震撼,他们都需要消化,需要交换意见。
到了南京户部,赵世卿先让闲杂人等离开了官厅。奉上茶之后,就连南京户部右侍郎等人也无法坐过来。
“陛下既然是对我等一起说了大略,其实不怕消息出去。”赵世卿看着他们,“不过,陛下之坚决,诸位也知道了。”
众人都十分沉重地点了点头:连土皇帝这种话都说了,当然坚决。
“意思明白,这回倒希望我等为官身宦途计,一力配合朝廷,把南京和南直隶改制做好。过去种种,将来不能如此了,要议的无非是诸位有什么隐忧在身,免得将来走不上那出路。为此,还是先守口为好。御驾离京前,没什么不能先私下里说好。”
“……”
能放心大胆地说吗?
南直隶疆域广阔,形势堪称龙蟠虎踞,襟带长江而北控黄淮,财赋、物产、文教都甲于天下。
它的出现,是由于大明立国从南打到北,当初设计的目的基本源于军事:尽可能让南京控制附近的军事节点。
比如:
控制了九江以下的长江两岸,所有可以渡江进攻南京的渡口都在南直隶手中。
控制了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进攻南京的门户安庆。
控制了淮东淮西这个“守江必守淮”的北部防线。
控制了北上进攻的战略要地徐州。
那是由于大明立国之时,南京确确实实就是国本。在大明疆域未稳的情况下,当然事事以中枢为先。
只要定都于南京,南直隶的存在没有半点问题。
现在问题来了,而且已经存在两百年。
时刻担心北京灭亡才需要一个备份朝廷,而大多数情况下,南京和南直隶仍如旧制的核心功能却是维稳。
维朝堂斗争的稳——有个养老去处,地位、权力都有一些。
维朝廷财政的稳——江南只要不捣乱,安心供着北京,那有些事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大明只需要付出一部分成本就够了。
现在皇帝说:南京顶多算个财计国本、人才国本,南京和南直隶都要改制。
实质上朝廷早已通过设置诸多巡抚切割着南直隶的权力,加强朝廷对于江南的控制力。
而这一次,皇帝的意思是:淮安、徐州、凤阳、庐州、安庆五府单设一省曰江淮省,省治设于凤阳;扬州、滁州、和州、太平、池州、宁国、广德、镇江、常州、苏州、应天则为江宁省,省治为改称金陵的南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