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光宗耀明 > 第383章、命运偏转

第383章、命运偏转

第383章、命运偏转 (第1/2页)

泰昌九年,天子北狩,于通辽会盟北疆诸族。
  
  泰昌十年,天子南巡,再于广州受南洋各邦朝觐。
  
  但懂的都懂,天子除了理藩院的方从哲,还带了官产院的贺盛瑞、文教部的徐光启和博研院的许多供奉,目的就不那么简单。
  
  这一次,太子没有随行。
  
  京城里还有六相,太子还年轻,监国自是不能,但田乐、定国公、英国公都在京城。
  
  他们与叶向高及其余四相共同组成天子南巡时的中枢班底。
  
  咨政学士们也在。
  
  这当然算一次考验:在天子郑重拜相之后的第一年,他们能不能在天子南巡时继续稳步推进此前就定下的改革?
  
  四月二十,百官送至京城外。
  
  通往通州的运河上,这次是真正的“龙舟”。
  
  御极之初,王德完等人奏请停龙舟之役。那个时候,工程制度完全不同,纯粹是要派出岁办杂办、征伐徭役来完成。而有了昌明号、遮洋行之后,造船业本就是皇帝关注的一个重心。
  
  秉承实用主义的指导,原先只放置于西苑湖泊之内的旧“龙舟”都被拆除,可用的木料成为了奉天皇极殿的一部分。
  
  如今这仍然以舒适为核心的龙舟,是南京那边的船厂新造的。
  
  皇帝有心巡视他的国度,这件事从来不是秘密。
  
  现在新政之风烈而急,变法的实质深度不知比泰昌元年深多少,天子终于要亲临江南了。
  
  说是龙舟,但也不算阔气。它的大小,比最大的漕船也只略大一些——毕竟沿途还有许多闸口。
  
  不同的只是装饰,是船上的结构。
  
  当然了,一艘这样的龙舟上,只有天子和丽妃母子、荣妃母子,另外则是内臣、宫女,这自然不算拥挤。
  
  整个船队则有大小船只近四十。
  
  “京城就交给你们了。”朱常洛看着叶向高等人,然后又看着大儿子,“太子讲筵不能断,你要多听,多学。”
  
  “儿臣谨记。”
  
  朱由检看到父亲冲自己笑了笑,又遥遥看了看那边龙舟上挥着手的小人儿。
  
  “行了,朕这就启程。”朱常洛冲他们摆了摆手,“如有要事,自可奏来。”
  
  他最后只看了看王安,便带着邹义和刘若愚向龙舟走去。
  
  身后先是一片恭送和祝福南巡顺利、天子恩泽被及诸省的赞颂,然后又是伴驾群臣与同僚们的道别。
  
  伴驾的诸人当中,有年轻的徐霞客。自从母亲和夫人被接了过来,他就安居于京城。但这回博研院数位供奉都跟随皇帝一同南巡,他也要跟着一起学习。
  
  而另有五个年轻的进士,其中就有孙传庭,他授职在理藩院做外使司主事。
  
  没想到去年今年恰好联捷高中。
  
  其他四个新科进士,有授职在枢密院的,也有官产院等衙。他们被点名伴驾,自然都是难得的机遇。
  
  孙传庭登上了他们理藩院官员们乘坐的一条船,自然就与其他人开始交谈起来。
  
  对官场,孙传庭还比较陌生。但是对孙传庭,大家都很客气——毕竟还没到二十岁,孙传庭今科虽不是名列前茅,却也不容小觑。
  
  “这一路,到广州之前咱们是没多少事的。”说话的是外使部的右侍郎,“不过如今北疆既定,圣天子遥看外滇南洋,路途之中还是要把功课做好。孙主事,南洋外滇诸国世情册籍和历年奏报辑录,都在船上了吧?”
  
  “下官领命以来,都已经办好了,枢密院那边也给了不少。”孙传庭起身道,“下官这就去取来。”
  
  “伯雅辛苦了。”他笑着看他的背影,随后对其余四个理藩院官员说道,“到今日,伯雅实岁还不足十八吧?”
  
  “万历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一的生辰。”有人记得很清楚,“明日满十八,虚二十。”
  
  “前途不可限量啊。”
  
  “……难道说,不是院里呈了他的名字上去?”有人看着他的神情,明白了些什么。
  
  这右侍郎并不言语,仿佛只是有感于他的年轻。
  
  但理藩院伴驾随行名单是过了他的手的,他知道呈进宫之前是没这个名字的。
  
  不论是不是皇帝钦点,能把他加进去的,都至少是二品以上的重臣。
  
  这不是前途不可限量是什么?
  
  说话之间,船队还在做着准备。
  
  过了许久之后,先是外面鞭炮齐鸣,随后船身微微震动。
  
  南巡队伍这才真正启程了。
  
  到了临近傍晚时,船队才到了通州西面。
  
  运河北岸的陆路上,自有行人。
  
  他们退开了近百部,因为护驾亲军在两岸行进。
  
  “那就是靖国公?”
  
  人群之中有人遥遥望见了一面将旗,小声开口。
  
  年幼的李鸿基伸长脖子看了过去,然后问他爹:“爹,靖国公是谁?”
  
  “俞大将军的儿子。”
  
  “我说你这老汉,如今该说,靖国公这功业可是超过俞大将军了,这国公,可是这做儿子的挣出来的。”
  
  李鸿基他爹缩了缩头,并不与之争辩。
  
  他只是听说过俞大猷,知道如今的靖国公就是俞大猷的儿子。
  
  时间过去了这么久,他们一家才从陕西来到了这里。
  
  现在旁人开始说着那是俞大猷未遇明主,又有人说陛下接连北狩南巡耗费太多,李鸿基他爹都不想参与,只希望御驾早些离开,他们好赶路。
  
  听到有人说新边和辽宁省多有大工,李鸿基他爹倒不认为这是什么坏事。
  
  因为据说那边都是官府出钱雇工,不是佥派徭役,那不就是有更多路子挣家用?
  
  推着载有家当的车子,看着车上抱着儿子的媳妇,他只小声说道:“再忍忍,耽搁了一阵,天黑前怕是到不了通州。”
  
  等了小半个时辰,他们终于得以继续赶路。
  
  天色渐暗,他一下子没看清路,独轮车的车轮在一个小坑里一震,随后竟翻了。
  
  确认了媳妇和儿子没摔着之后,再去看车子时才发现轮子摔坏了。
  
  一路从陕西推到了这里,它也确实扛不住了。
  
  “当家的,这怎么办?”他媳妇抱着刚才被惊醒的儿子,愁眉苦脸地问着。
  
  李鸿基他爹蹲在一旁,勉强看着已经断裂的轮轴和已经吃不住力断了一根撑柱的车子也一时无措。
  
  家当都在这上面,车子一时半会也修不好。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他更舍不得这个车子。
  
  “没办法了,找找看附近有没有什么庙对付一夜吧。你抱着娃,我扛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