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章 最具冒险开拓精神的时代——大元 (第2/2页)
不过,另一重说法,就比较稀奇了。郭康听得比较多的,是欧洲人有冒险精神,塞里斯人则没有。因此,只学习科技和军事还不够,还需要向欧洲人学习这些开创精神、还有民主精神之类。而现在元人的说法,直接反过来了,初一听很是古怪。但仔细一想,人家说的也确实有道理。
如果不承认这个说法,就意味着所谓欧洲人兴起的因素,其实都不是什么新奇的东西,人家大元也有。欧洲人兴起,和历次蛮族潮一样,没有什么新鲜的。但这样一来,就等于说,确实只要学这些“高科技蛮族”的科技就行了——连他们在军事上的诸多经验,都只适合蛮族社会,不用去学。那么,后续一大堆要求继续学习欧洲文化的论述,就都经不起推敲了。而这些论述,很多已经是郭康那个时代,人们心中的真理,直接给否定了,大家就算不至于接受不了,也肯定会觉得别扭。
但反过来,要是承认这个说法,认为这些要素确实重要,那么学欧洲人还不如学大元。毕竟,元联邦在很多方面,比欧洲人还激进,而且也比人家早。况且,关键的本土化工作,大元已经替大家完成不少了。与其隔这么远学一帮不认识的外人,不如宣布大元重新启动,今后大家一起当元友……
当然,爪哇方面也承认,元朝再好,也还是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的。而爪哇元建立初期,就有不少对内对外的大动作,属于元朝遗留下来的老问题。
最早的时候,大家对于大元的前途,都不怎么看好。如果条件允许,很多人可能就选择直接投降大明了。然而后续发生的几起大案,打消了大家的念头。
明军一开始也对遥远的爪哇没有兴趣。因此,借助早些年在当地经营的种植园,这些人成功在爪哇落脚,甚至还有闲心互相竞争。
元朝灭亡之前,当地就已经很无序了。红巾军四处扩撒之后,元朝维持本土的军事部署都已经很麻烦了,在这边就更加有心无力。和其他地方一样,连表面工作都懒得去做,直接把军权让渡给了地方豪强们。
在爪哇,元朝东南沿海来的大商人,势力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元军当年攻打爪哇的时候,当地土王还能率众进行反抗。等到元末这会儿,虽然名义上没有什么正规军存在,但这些商人的私兵,比正规元军还狠。
相比大都派来的官员,这些大商人也难缠的多。他们基本都在当地经营了两代人以上,许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在这边深耕,早已树大根深。
南洋虽然整体环境恶劣,粗看起来甚至都不太适合人类居住,但这几百年来,随着技术进步,一些肥沃的土地已经可以开发利用了。商人们占据了这些地区,开始种植经济作物,向中原贩售——其实就是取代了之前三佛齐、朱罗这类朝贡国的角色。类比起来,其实就是汉人组成的“外藩”。
而和当地大国一样,他们也组成了自己的“曼荼罗”朝贡网。商港就是他们的王城,种植园和守卫就是他们分封下去的庄园和封臣武装。一方面,他们和不少土王、头人都有勾兑,会借助自己的汉人身份和老家的人脉,带着这些人完成利润更高的对中原贸易;另一方面,借助直属武装,他们也能够压制当地人,必要的时候杀鸡儆猴。
对南洋土人来说,这些更加本地化、融入当地统治秩序的商人集团,比元朝派来的流官和军队,要难搞太多了。由于元朝的充分放任政策,他们能从中原方便地获得武器和补给,不比正规军弱小,能对土人形成碾压;而另一方面,他们又深谙此地的地理、族群分布和矛盾、各个土邦的情况等重要信息,处理起来得心应手。所以短短五十年时间,元朝还没结束,南洋的重要港口,就都被他们占据了。
而南洋土人的另一个致命弱点也在此显示出来:和孟加拉那种情况一样,他们之中,有一定抵抗能力的“大国”,都是严重依赖航海和港口的。一处优良港口,一般也是个中心城市,周围的土地也不会差。像爪哇这种地方,其实很适合稻作农业,产量不低。因此靠着贸易和周围的农业,就形成了一个个“大国胚子”。大君们从这里出发,讨平各个中小城市,形成一套治理体系。
但这些地区,也是元朝大商人最喜欢的地方。他们坐着船带着兵过来,第一个打的,就是这种核心城市。而只要作战失利,一个土人大国就很容易崩解。哪怕国王和贵族们成功逃走,也失去了重要的财源和人口,更加难以与大元商人对抗了。
这种尴尬情况下,元朝商人的拓殖运动进行得非常成功,让郭康都感觉有些惊讶。而大元官方对此也漠视甚至鼓励。
元朝瓦解之后,当地商人首先进行的,反而是一轮兼并。经过时间不长、但烈度不小的三年战争,基本上只剩下十几家大商会。而能拿出足够军事力量的大族,只剩下个位数了。但他们的规模,也空前壮大起来,各个跨洲连岛,实力进一步提升。
而明军攻占云南之后,商人们也很快得到了消息,开始焦虑起来。最后,大商人陈文康提出,应该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响应朝廷,抵抗贼寇。在他的奔走下,南洋大族们形成了第一次联盟。
而这个时候,大都已经丢掉了。他们试图找朝廷认证,也找不到人,索性自己给自己封了几个行省,划定了势力范围。而大家集合之后,凑出来的正规军队的名字,也是此时定下来的。
按孙十万的说法,汉人军队的含金量,看的不是守了多少城、修了多少水利和工程,而是要看打到了哪里。八卫汉军的兴盛期虽然短暂,却完成了“封狼居胥”这一汉人军事界的最高成就。从古到今,也没有多少人能做到。因此,还是非常值得纪念的。
本着这个“北伐获胜”的美好愿望,他们从那时,就选定了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