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第三百六十五章 加官进爵,大赦天下

第三百六十五章 加官进爵,大赦天下

第三百六十五章 加官进爵,大赦天下 (第1/2页)

李守中问起冯一博的同时,心中不由自主的,也想到自己的初心。
  
  他的心中偶像,就是范仲淹。
  
  他的初心自然是想为国为民做点实事。
  
  也就是说,李守中的心中,本就有点改革之意。
  
  可严格来说,他想要的可能又不是改革。
  
  至少不是冯一博印象中,那种彻底的改革。
  
  或许,应该叫改良才更为贴切。
  
  对于冯一博几人搞出的新学,李守中一直不置可否。
  
  他知道自己徒弟的心性,不然对这样极端的做法,李守中肯定持否定意见。
  
  但冯一博做事,向来又极有章法。
  
  这样极端的学说之中,可能隐藏着其他原因。
  
  后来就发现,这门新学虽然争议不小,但却传播的极快。
  
  李守中就知道自己猜对了。
  
  可即使如此,他也并不认可这种做法。
  
  子曾经曰过:“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在他看来,冯一博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虽然成效显着,但必然不能持久。
  
  李守中之所以没反对,也只是不介意冯一博受些小挫罢了。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
  
  都中国子监祭酒蒋奉文,原本反应最为强烈。
  
  可最后却不了了之,对此事的态度变成了默许。
  
  这让李守中想象中的小挫,一直也没能到来。
  
  甚至,现在随着这新学的传播,“君子之风”也被带到了大魏各处。
  
  虽然带起这股风潮的,不是士子。
  
  反而是各地不学无术的纨绔。
  
  但不得不说,满口仁义道德的纨绔,战斗力竟然空前强大。
  
  一众士子不仅在口头上占不到便宜,在手头上更是被压得死死的。
  
  关键是,他们还不占“礼”。
  
  这让李守中想到冯一博初到都中,在贾府的持礼而辩。
  
  似乎这个徒弟很擅长这套。
  
  可此前李守中还有心培养冯一博,作为自己的接班人。
  
  到时候师徒俩前赴后继,一起努力改良大魏。
  
  现在看来,这个徒弟当初以初心相激,用的就是同样的法子。
  
  感情上已经不比儿子差,可却不能做他理念上的接班人。
  
  而冯一博的理解,却有所不同。
  
  他觉得李守中这是将他当做亲子一般,才会这么说。
  
  在他看来,很多时候,人就是这样。
  
  别人家的孩子,一定不介意给予鼓励。
  
  年轻人嘛!就是要有冲劲儿!
  
  不要有点挫折就轻言放弃,多去尝试尝试最好。
  
  而自己家的孩子……平安就好。
  
  但凡有一点危险,就会说一句“放着我来”。
  
  现在的恩师和他的关系,不知不觉更近一步。
  
  显然也带着这样的情绪。
  
  这是对他不再放养,而是生出了强烈的护犊意识。
  
  一时间,冯一博心念百转。
  
  “恩师放心好了,您知道我不是鲁莽之人,做事必然会做好筹划。”
  
  本来,他其实对这事也没那么上心。
  
  但谁让他现在真的有点想做曹贼呢?
  
  曹贼“挟天子以令诸侯”。
  
  冯一博就挟天子他妈以令天下。
  
  起码宣治帝长大之前,他可以过一过太上皇的瘾。
  
  不坐龙椅,但可以在幕后遥控朝局。
  
  所以,曹贼是“魏太祖”。
  
  他现在也算半个“新一代大魏太祖”。
  
  之所以是半个,当然是因为宣治帝还没认祖归宗。
  
  李守中闻言,依旧摇头道:
  
  “此事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冯一博有些哭笑不得,只能道:
  
  “虽然改革之事很难,但想保证自身不难。”
  
  李守中眉头一挑,有些不满的道:
  
  “不管怎么说,以后若有想法,可以先让我看看再说。”
  
  感情归感情,理念归理念。
  
  况且,改革失败的下场,他可不想让弟子品尝。
  
  冯一博闻言,明白知一时半会无法扭转恩师的想法。
  
  他只能无奈的点点头,苦笑着应道:
  
  “好吧。”
  
  不久之后,就是新皇登基的第一次朝会。
  
  这是同样是太后垂帘听政的第一次朝会。
  
  此时的太极殿中,龙椅旁摆着一道珠帘。
  
  元春就在后面新摆放的软椅上。
  
  宣治帝也不在龙椅上,而在她的怀里。
  
  百官之中,不少人还有些不习惯。
  
  好歹完成了礼仪,侍班官员就上前宣旨。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朕初登大宝,肇受元命,夙夜兢兢,不遑假寝……”
  
  这话一听就是翰林院那边写的。
  
  夙夜兢兢,不遑假寝?
  
  宣治帝上次在朝堂上都睡着了!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一长串代皇帝忧国忧民之后,就开始宣读人事调动。
  
  “文渊阁学士陈勤之,老成谋国,大魏柱石,加太师。”
  
  “东阁学士李守中,燃薪达旦,破卷通经,加太傅。”
  
  “华盖殿学士赵舜君,安国富民,济世经邦,加光禄大夫。”
  
  “武英殿学士贾化,善甲厉兵,文韬武略,加荣禄大夫。”
  
  上一次重组内阁的时候,四学士已经重新分配。
  
  不过,这一次除了加虚衔,还顺便将四人的权责点明。
  
  陈勤之身为首辅,负责掌控全局自然不用多说。
  
  而李守中从礼部出来,照例负责文事。
  
  赵舜君虽从荣禄大夫升到光禄大夫,但职权没有什么变化。
  
  依旧负责财政大权。
  
  而贾雨村做过兵部尚书,自然顾问兵事为主。
  
  内阁的设立,就是皇帝的顾问部门。
  
  所以这些权责,其实都是他们为皇帝提出建议的方向。
  
  只是现在皇帝还不能亲政,他们就从建议暂时转为各担一块了。
  
  这其中的权力差异,天差地别。
  
  当然,想要直接掌权还是不行。
  
  毕竟还有元春这个太后垂帘听政,需要代皇帝进行最终首肯。
  
  所以,元春此时才算是这个程序的权力终端。
  
  所以,只要冯一博愿意。
  
  就能通过元春,拒绝那些他认为不合理的“顾问建议”。
  
  挟天子他妈以令天下,可不是玩笑。
  
  这边才宣布完内阁四人,就听侍班官员继续道:
  
  “楚国侯冯渊,允武允文,其武有不世之功,文有辅国之才,今武以国侯待之,文当加少师左朕。”
  
  这样的夸赞让百官都是一脸迷惑。
  
  怎么听着比太师、太傅还厉害几分的感觉?
  
  冯一博也是一脸懵逼。
  
  这事元春可真没和他商议啊!
  
  正所谓:位列三孤升极品,名加大国启新疆。
  
  他上次刚晋了爵位,成为楚国侯。
  
  楚国这个国号可不是杂号,绝对算得上名加大国了,
  
  如今又位列三孤,加了少师衔。
  
  可以说,看遍整个大魏朝堂,也都绝对算得上是人生赢家了。
  
  一时间,他有些哭笑不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