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第三百四十四章 烂透了的权贵!

第三百四十四章 烂透了的权贵!

第三百四十四章 烂透了的权贵! (第1/2页)

每一次黄河泛滥对于黄河下游的百姓来说,都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尤其是,这些年大魏财政困难,导致水利不兴。
  
  这就导致,这一次的天灾损失空前绝后。
  
  受灾最为严重的,就是山东两府。
  
  先遭旱灾又遇洪涝,真真是民不聊生。
  
  若忠顺亲王所言属实,那贾家父子简直该死!
  
  冯一博的心中,已经怒不可遏。
  
  他自己虽然也借机渔利,可“渔”的却是人口之利。
  
  受灾百姓被迁移到东海郡,也是变相帮助地方安置灾民。
  
  正是因此,地方官才在一定程度上默认,甚至估计他的行为。
  
  也是因此,从没弹劾过东海郡。
  
  可按照忠顺亲王刚刚所言,贾家的作为却是在发国难财!
  
  任是谁听到这样的事,怕也都难以接受。
  
  说实在的,大魏的政体毕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身处这样的时代,冯一博心中所期待的,这个时代的底线,自然也不是后世那样,真正奉行人命大于天的和谐社会。
  
  受于时代所限,像贾府那样给奴才宽容和体面的,已经是仁善之家。
  
  相比其他权贵,即使是宁府那样不堪的,在这些年里,或打死,或发落的奴才都极少,
  
  对于这些权贵们来说,背负几条人命其实真就算不得什么。
  
  尤其是死个丫鬟、小厮,这样奴才的命。
  
  即使偶尔传到耳中,冯一博也只能感慨一叹。
  
  这并非是他麻木不仁,而是他暂时还无法彻底改变这个吃人的现状。
  
  在这样的时代,说每一天都有这样的事发生也不为过。
  
  别家的他管不到,贾家的他没法管。
  
  即使真的想管,也该从制度上做出改变。
  
  只有从根子上彻底变了,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杜绝这样的事继续发生。
  
  这也是他在东海郡尝试废除贱籍的原因之一。
  
  不过,几条人命他可以暂时不管。
  
  还可以说是,自己在等将来积累足够,进行制度上的改革。
  
  但,发国难财可不一样!
  
  这可不是这个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而是在任何时候,任何人,任何制度下,都不该触碰的底线!
  
  这是大义所在,他没法视而不见!
  
  只要还是个“人”,就不能容忍这样的事发生!
  
  “王爷可知,这事都有谁参与了?”
  
  眼睛冯一博一身煞气勃然而起,看着自己。
  
  忠顺亲王难免有些诧异,坐直身子,皱眉道:
  
  “怎么?你还真想管管这事儿?”
  
  一听这话,在震怒之余,冯一博还是留了几分心眼。
  
  忠顺亲王的话可信,但也不能全信。
  
  若贾家父子真的做下这样的事,那早该有人弹劾。
  
  科道言官就算改吃素了,也不可能在这样的事上无动于衷吧?
  
  “没有,我只随口打听打听。”
  
  冯一博意识到自己情绪外露,忙平复了一下心情。
  
  笑着朝忠顺亲王摆了摆手,还道:
  
  “平安州只是黄河途径的一小段,所以我顺着想到,其他的因为改道空出来的河道,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呢?”
  
  在元朝的时候,黄河有一次水患最大。
  
  当时共有十五处决口,最后形成三股支流。
  
  其中一股经中牟县,由颖水入淮。
  
  一股在开封境内折而南流,由涡河入淮。
  
  而最大一股,则至沛县,经单、丰二河,俱入平安州的漕河。
  
  前些年,入怀的黄河各支流逐渐淤积。
  
  黄河就开始了东趋,也就是主要走漕河这边入海。
  
  可是单、丰间河窄槽浅,水流并不顺畅。
  
  因此在平安州这一带,堤防常有决溢之事发生。
  
  这一次更是将两府之地涂炭。
  
  现在经过两年的治理疏导,黄河下游的水道彻底改了方向。
  
  如今,黄河已经不走漕河。
  
  而是从河泽下经砀山、徐州,最后夺淮入海。
  
  正是想到这里,冯一博才发现了不对。
  
  因为平安州虽然受灾严重,但黄河只是曾从那里汇入漕河。
  
  现在即使黄河改道,能腾挪出来的河道应该也不多。
  
  毕竟,漕河不是单纯的黄河支流,本身就有自己的源头。
  
  也就是说,平安州有河床可占。
  
  但若论数量,应该不会太多。
  
  而真正的大头,应该是平安州南部的济宁。
  
  那里曾有黄河水道,却又是黄河流向漕河的过渡部分。
  
  所以,忠顺亲王说的事应该是真的。
  
  但显然,对于全局的情况还是有所保留。
  
  “确实还有不少人,但贾家绝对是最明目张胆的那一个了。”
  
  果然,听到冯一博的推断,忠顺亲王的身形微微顿了一下,才笑着回了一句。
  
  虽然不明显,但应该是有些尴尬了?
  
  不过他遮掩的很及时,还道:
  
  “别处不太清楚有没有这样的情况,但平安州腾挪出来的河道,几乎被贾家整个吞下,从中得利至少在十万两以上。”
  
  果然如此!
  
  这帮蛀虫!
  
  一听这话,冯一博心里就明白了。
  
  虽然忠顺亲王顾左右而言他,话里话外说的都是贾家。
  
  但显然不止贾家!
  
  很可能,有多方势力参与了这事。
  
  怪不得不见有人弹劾!
  
  听这话的意思,连忠顺亲王自己也不干净!
  
  只是他没有触碰平安州的河道,才敢大方的说出来。
  
  “那其他州府如何?”
  
  冯一博又试探了一句。
  
  可这一次忠顺亲王却没有接茬,而是继续刚才的话,道:
  
  “说实在的,若非你招揽不少灾民,估计早就民变了。”
  
  东海郡的移民政策,给了山东灾民一条活路。
  
  这也是东海郡人口爆炸式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见忠顺亲王转移话题,冯一博也不好再追问河道的事。
  
  “不过是尽些绵薄之力,何况东海郡也缺少人口,算是两边利好的事。”
  
  他先笑着摆了摆手,想了想,便问起灾民的事,道:
  
  “如今那边的真实情况如何了?”
  
  听到这个问题,忠顺亲王微微一愣。
  
  他有些诧异的看着冯一博,道:
  
  “看来,之前我一直小瞧一博你了,你不止能为自己牟利,竟还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
  
  本来,他还以为冯一博一直致力私利。
  
  不仅挖大魏墙角,转移沿海人口。
  
  还和新贵合作,一起赚足了银子。
  
  刚刚打听河道的事,忠顺亲王也以为他是想多掌握些秘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