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谁敢对抗国策 (第2/2页)
土地都是有主的。
士绅大户名下的土地也不是白来的。
这都是人家几代几十代经营积累而来,行政公署岂能一句话就给人家收走,那不成土匪了吗?
国民政府都不敢做的事。
第十三督查区有何底气来推行平均地权?
即便李专员手握重兵,难不成李专员还能不讲青红皂白的把大家抓起来,全部拖到菜市口枪决打靶。
并且,李专员就不怕辖区内的士绅大户告状告到省政府,甚至直接告到南京,引来上头责罚?
“专员!”
徐敬明刚想开口劝说,却被李言打断:
“我意已决,平均地权必须推行,而今乃是工业化时代,农业只能糊口,无法强国,更无法富民。”
“辖区内的士绅大户必须交出多余的土地,使其转为公有土地,平均地权是国民政府的国策,任何胆敢对抗国策者,都将受到严厉惩处。”
“怎么?”
“身为政府三级官吏。”
“难道诸位还想反对国策?”
听闻此言。
四名县长纷纷无言以对。
谁都知道平均地权是国策,可这件事根本没法推行,今天你将地权平均,明天老百姓突然受灾,家里活不下去,只能卖地,到头来土地依然会向上集中。
况且,第十三督查区境内的士绅大户都不是摆设,谁家没有几杆枪?谁家没有几个壮汉家丁?
没人会心甘情愿的交出土地,每一块田地都是旱涝保收的稳定资产、是维持家族繁衍的强力保障。
一旦强行平均地权。
必会引出天大的乱子。
“行政公署是省政府派出机构,我李言不是山里下来的山大王,行政公署不会白拿大家的土地。”
“不白拿士绅大户的土地?”徐敬明、陈元培、姚怀理、张庆舟等人听闻这话顿时轻舒一口气。
陈元培咽了咽口水,他急忙伸手擦去额间冷汗,小心望向李言,低声询问:“专员是准备出钱买吗?”
不怪陈元培冷汗直冒,他不止是定陶县长,同时还是定陶陈家掌舵人,家族坐拥万亩土地。
“曹县的耕地面积是192万亩、定陶是86万亩、城武是81万亩、单县是124万亩。”
“鲁西南四县的耕地总面积约为483万亩,其中至少有70%的土地都掌握在地主大户手中。”
“按一亩地平均50银元计算,338万亩土地共需1.6亿银元,花费1.6亿银元拿下这些土地于我何用?”
听着李言平静讲出这些数字,四位县长不禁眼皮跳动,暗呼李专员确实豪横无边,这可是1.6亿元,然而在李专员口中,似乎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数目。
四人无不坚信,李专员绝对掏得起这笔天文数字,看看新一师那些武器装备便能有所推断,李专员财力惊天,俨然已经达到富可敌国的程度。
如若不然。
李专员拿什么来养活新一师!
可是!既然李专员不准备出钱购买士绅大户手中的土地,这些士绅大户岂能自愿交出富裕土地?
数遍历朝古史。
每一次平均地权都是一番腥风血雨。
从土地再分配,再到土地向上集中,作为传统农业国,几千年来华夏始终无法摆脱这一宿命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