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谣言粉碎,古门藏珍 (第2/2页)
苏清瑶皱起眉,上前一步:“我是考古系苏清瑶,流浪同学的修复过程有专业记录。若质疑他的手艺,不妨现场见证。”她父亲是省文物局专家,在学校里颇有分量,赵天宇的气焰顿时矮了半截。
流浪没理会赵天宇,从材料堆里捡起块楠木废料:“既然大家都在,我演示下‘霸王拳榫’。”他掏出微型鲁班尺,三两下画好线条,凿子翻飞间,木屑簌簌落在青石板上。十分钟后,两个巴掌大的斗拱出现在手中,他轻轻一扣,“咔嗒”一声严丝合缝,用力摇晃也纹丝不动。
“这榫卯全靠结构受力,不用一颗钉子。”流浪指着接口处,“赵天宇,你的设计图里,这里的受力点反了——按你的图,连半个斗拱都做不出来,因为你根本不懂榫卯。”
围观的街坊和晨练老人涌上来,几个学设计的男生抢过斗拱翻看,惊呼:“这精度比教材图例还准!”“赵天宇上次交的图,这里确实是错的!”
赵天宇的脸涨成猪肝色,刚要狡辩,手机突然炸响。李教授的吼声穿透听筒:“赵天宇!学院查清了,你剽窃证据确凿,取消评优,全院通报!”
挂了电话,赵天宇腿一软,差点摔在青石板上。他恶狠狠地瞪了流浪一眼,带着人灰溜溜跑了。街坊们却围上来,七嘴八舌地说:“小师傅,这门就拜托你了!”“我家有祖传刨子,下午给你拿来!”
苏清瑶看着被人群围住的流浪,眼睛亮得像星星:“我们考古系刚挖出一批汉代榫卯构件,木头糟朽严重,想请你参与修复。”
流浪刚要答应,系统突然弹出提示:【检测到左侧地基下有异常木质结构,疑似清代“藏匠匣”】。他蹲下身,扒开地基裂缝里的湿泥,指尖触到一块方形木角——纹路与古门楠木完全一致,边缘还刻着极小的“匠”字。
“王伯,苏学姐,这里有东西。”流浪指着裂缝,“是老辈匠人藏的工具匣,里面可能有技艺笔记。”
王伯猛地蹲下来,手指颤抖地摸了摸木角,眼泪瞬间掉下来:“是‘传匠匣’!我师父说过,顶尖匠人会把绝活记在本子上,藏在自己建的建筑里,传给出师的徒弟!”
苏清瑶立刻拿出手机:“我联系文物局的老师,专业人员没来前,先用塑料布盖住,避免受潮。”
夕阳西下时,学院论坛彻底反转。赵天宇的帖子被删除,流浪的参展信息被置顶,评论区全是期待:“文化节必去看榫卯!”“为非遗大佬打call!”秦峰发来截图,认可人数已经超过300。
【系统提示:支线任务完成,奖励已发放】
流浪激活直播权限,对着古门拍了段视频,配文:“三天后文化节,带你看千年榫卯的重生。”按下发送键时,他看见苏清瑶正对着藏匠匣的位置拍照,王伯在一旁比划着修复方案,街坊们扛着自家的老工具往这儿凑。
仓库里的刨木声彻夜未停。流浪在赶制文化节的展品——一座微缩的古门模型,斗拱部分特意做成可拆卸的。王伯坐在一旁磨漆料,突然说:“那匣子里,说不定有‘燕尾扣’的失传技法。”流浪手上的刻刀顿了顿,看向窗外老街的灯火,嘴角扬起笑意。
他知道,修复古门只是开始。那些藏在岁月里的匠魂,那些被遗忘的手艺,终将被他一一唤醒,在这个浮躁的都市里,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