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谣言粉碎,古门藏珍 (第1/2页)
当狼毫笔最后一次划过漆盒的缠枝莲纹时,老街的暮色已浓得化不开。流浪放下笔,朱红漆色在油灯下泛着蜜蜡般的光泽,原本断裂的盒身被“退光漆”工艺修补得浑然一体,连王伯都得眯起眼,才能在木纹衔接处找到补漆的痕迹。
“这手艺……是祖师爷赏饭吃。”王伯摩挲着漆盒,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今晚你住仓库,行军床是新的。明早我带你去看那扇古门——再拖,街道办的推土机就该来了。”
流浪刚躺上行军床,手机就震个不停。秦峰发来截图,学院论坛首页被赵天宇的帖子霸屏:《设计学院流浪,剽窃不成竟雇凶!》。帖子里颠倒黑白,说流浪“借鉴”他的设计被戳穿后,竟“指使社会闲散人员威胁”,配的侧脸照还刻意挤出泪痕。下面骂声汹涌,秦峰和几个课堂目击者的辩解,转眼就被水军淹没。
【系统提示:触发支线任务“澄清谣言,树立非遗正面形象”】
【任务要求:24小时内扭转舆论,获100名以上师生认可】
【奖励:匠心值300点,解锁非遗直播权限,金丝楠木材料图谱】
流浪指尖划过评论区,一条质疑格外醒目:“光吵没用,拿真东西出来。”他勾起嘴角,打开秦峰整理的文件夹——里面有模型制作全程照片、课堂录音,甚至有同学匿名发来的“赵天宇过往抄作业证据”。但他没急着反驳,反而登录校园文化节官网,提交了参展申请,展品名填着《榫卯匠心:古建微缩与技艺实录》。
做完这些,他才在论坛发了条短帖:“明晚七点,设计学院展厅,用手艺自证。附:榫卯模型制作全程视频。”视频是秦峰连夜剪的,从选料时的木料纹理,到雕刻斗拱的刻刀轨迹,时间戳完美覆盖赵天宇声称“独立创作”的半个月。帖子刚发三分钟,就被顶到热评第一,质疑声渐渐弱了下去。
天刚蒙蒙亮,王伯就拽着流浪往老街口走。远远地,那扇百年楠木古门就撞进视野——高五米的门楼歪向一侧,“江城旧韵”四字雕刻崩裂了大半,七层斗拱断落七处,漆皮像枯叶般剥落,露出里面发黑的朽木。
“日军轰炸都没伤着它,现在要毁在咱们手里。”王伯往门柱上踹了一脚,尘土簌簌掉,“上个月暴雨冲垮地基,街道办说修不好就拆,建水泥路。”
流浪绕门走了三圈,指尖抚过开裂的门板,系统立刻弹出数据:【左侧门柱地基沉降3厘米,斗拱缺失2处,木胎腐朽面积12%,需楠木修补+天然防腐处理】。他刚记下数据,就听见卡车引擎声——林董派来的材料车到了,车后跟着个穿白衬衫的姑娘,举着相机快步走来。
“流浪同学,我是考古系苏清瑶,受林董委托记录修复过程。”姑娘胸前的校徽闪着光,目光落在流浪沾着木屑的手上,“你那榫卯模型的照片我看过,‘攒尖式斗拱’的变体工艺,现在能做的不超过五个。”
流浪一愣——苏清瑶,前世江城考古界的标杆,主持过明十三陵榫卯构件修复,没想到这世会提前相遇。“苏学姐,正好缺人记数据,这门的斗拱是清代独有的‘一木三开’工艺。”
两人正对着斗拱测量,就听见刺耳的嚷嚷声:“流浪,你在这儿装什么大师?视频指不定是伪造的!”赵天宇带着四个跟班晃过来,校服领口敞着,一副混不吝的样子。他昨晚删帖被管理员警告,今早听说流浪要参展,特意来“砸场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