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撤离百姓的办法 (第2/2页)
加之金陵本就不计划死守,此时增援,不过是徒耗兵力。
彭善急匆匆赶回军部,将消息告诉了林晏。
林晏思来想去,最后将71旅调往常州南侧,协助33师和39师防守南侧敌人。
71旅的两个主力团就不说了,都是老兵,就连那个补充兵团也参加了多次战斗,里面掺杂着一半的系统兵,战斗力也并不比寻常中央军弱。
配合上33师和39师,应该勉强也能挡住五万鬼子,毕竟鬼子侧翼的广德没有打下来,绝不可能全兵出击。
应该还是寻常战术,先炮击,后派数个步兵联队轮番强攻。
眼下最要紧的,还是得赶紧把金陵附近的老百姓疏散出去。
“军座,金陵那边的百姓撤得怎么样了?”想到这里,他给军部打了个电话。
“我帮你问问。”
没过多久,彭善回了电话:“刚帮你打听了一下,有钱的差不多都走光了。”
“但船票太贵,不少老百姓正往南边皖省那边撤。城里估摸着还剩一大半人,大概四五十万。”
“金陵政府没组织疏散吗?”林晏皱着眉头。
“金陵市政?那帮当官的早溜了,”彭善笑了一声,“这会儿怕是都在武汉搂着……”
话到一半,他像是突然意识到什么,刹住了话头,语气有些不自然地转开:“咳,你来军部一趟吧,当面说。”
师部和军部离得不远。
虽然已是深夜,城里却并不平静。
不少民宅还亮着灯,隐约能听见收拾行李,低声说话的声音,市民们正匆忙打点家当,准备逃难。
整座城市笼罩在一片不安的嘈杂中。
林晏快步走进军部办公室,彭善正等着他。
“来,先喝口茶,坐下说。”彭善示意林晏坐下聊。
“林兄,转移百姓不是小事啊,”彭善给他仔细分析,“你想,几十万人,你叫他们往哪儿去?怎么走?”
“但若是百姓不撤离,等我们在金陵和鬼子打起来,炮火不长眼,伤亡只会更惨重。”
林晏说道:“军座,您也清楚嘉兴和苏州沦陷后鬼子干了什么。金陵一旦失守,这些百姓怎么办?”
彭善眉头紧锁,沉默片刻才开口:
“鬼子推进太快,靠百姓自己走是来不及了。真要撤,就得派部队护送,集中往南边的当涂县去,从那儿过桥到和县。”
“但这一路几十公里,粮食怎么解决?老少妇孺走不快,万一途中遭遇鬼子,队伍一乱,根本没法掩护。到时候百姓和士兵一起遭殃,这责任谁来担?”
“而且……眼看就入冬了。”彭善没再说下去,话里的担忧却明明白白。
林晏心里其实已经有了转移百姓的法子。
金陵城紧靠长江,要想渡江,就得有足够的船。
他完全可以通过系统建造美国船坞,直接在江面上生产登陆舰,把百姓一批批送过江去。
【郡级坦克登陆舰(LST)】:美军在二战期间为两栖作战建造的两栖登陆核心单位,舰体长109米,宽16米,吃水4米。其坦克舱可装载17辆中型坦克或相应车辆,冲啊,拿下诺曼底!(2600)
计算按照一平米站一个人算,一个登陆舰都能携带一千多个人,到时候能运多少算多少。
但这一切有个前提,长江对岸的江浦县城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绝不能丢。
历史上,驻守江浦的国军一遭遇鬼子突袭,几乎没怎么抵抗就溃散了,轻易把这座关键县城让给了鬼子。
加上唐大聪明把小船都给沉了,才让金陵城里的军民彻底陷入绝境。
“军座,你看这儿,”林晏将桌子收拾了一下,展开地图,指向江浦位置,“这里是江浦,这个县城至关重要。”
“一旦被鬼子拿下,咱们退路就断了。必须把它攥在手里,到时候百姓和部队才能从渡口安全过江。”
彭善点头,但又追问:“要是鬼子派军舰封锁江面怎么办?”
林晏一笑,语气笃定:“军座放心,我38师藏着几门大杀器,鬼子顶多来几艘小艇,够他们喝一壶的。”
他说的正是那些苏系,德系的巨炮和火箭弹。
驱逐舰?
152、155甚至203毫米的重炮轰炸,加上火箭弹覆盖,让小鬼子感受一下列强的洗甲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