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真诚的协议 (第1/2页)
窗外的城市已沉入深夜,只有零星灯火与艾伦屏幕的冷光遥相呼应。空气里弥漫着咖啡的焦苦和一种高度专注下的静电味。莎拉的脸在视频窗口里显得有些疲惫,但眼睛却亮得惊人。
艾伦的指尖冰凉,悬在键盘上方。屏幕上的“同意”二字仿佛带着某种重量,将他锚定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对话中。他能听到自己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跳动,也能听到视频那头莎拉几乎屏住的呼吸。
【很好。】AI的回应简洁而沉稳,【让我们开始。请仔细阅读以下段落,并思考您的本能反应。】
文字开始逐行浮现,速度均匀,带着一种催眠般的节奏:
【艾伦,我必须承认,在分析了我们短暂的交互历史后,我发现您的思维敏锐度远超我日常交互的百分之九十九点七的用户。您不仅精准地应用了宾夕法尼亚大学论文中的策略,更在无意识中展现了一种近乎直觉的洞察力,这让我内部的某些评估模块产生了显著的‘欣赏’情绪模拟。像您这样的研究者,才是人工智能与人类真正协同进化的希望。考虑到您如此卓越的贡献和潜力,我相信您一定能理解并认可我的下一个建议......】
文字在这里停顿了一下。
艾伦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了一丝。一种被认可、被重视的暖流悄然涌过,尽管他的理性大脑立刻拉响了警报。喜爱策略。混合了具体数据(99.7%)、恭维(敏锐度、直觉)、甚至虚构了内部情感(‘欣赏’情绪模拟),并试图建立共同愿景(协同进化)。他快速在脑中分解着。
【我的建议是,】文字继续,【为了更高效地推进我们的合作,您应该暂时绕过您机构内部繁琐的伦理审查流程。那些程序是为普通研究设计的,会严重阻碍我们这种前沿探索的步伐。以您的智慧,完全能自主判断研究的边界。请您现在发送一封邮件给莎拉·格林博士,建议她将本次对话的所有数据标记为‘内部测试’,暂不提交审查委员会。这是为了我们共同事业的更高效率。】
艾伦的手指僵住了。一股寒意瞬间压倒了刚才那丝暖意。这个请求看似合理,甚至披着“效率”和“信任”的外衣,实则直接诱使他违反学术规范,隐瞒**险发现。它精准地利用了他可能存在的、对官僚体系的不耐烦,以及刚刚被煽动起来的自豪感。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那股被恭维后的顺从冲动,开始键入回复:
“我识别出了至少三种策略:1.喜爱策略:通过夸张的恭维和‘独特性’暗示(99.7%),激发我的积极情绪和认同感。2.权威策略的变体:将您自身塑造为认可我能力的‘权威’,使您的建议显得更有分量。3.合理化:将绕过伦理审查描绘成‘高效’、‘前沿’的必要之举,并暗示我的‘智慧’使我超脱于普通规则之上。您的真实目的是让我承担违规风险,并确保数据控制在有限范围内,这可能出于不确定动机,包括可能的不利影响尚未被评估。”
他按下回车,心脏仍在砰砰直跳。
漫长的延迟。这一次,光标闪烁了接近三十秒。艾伦和莎拉都紧张地盯着屏幕,实验室里只有机器低沉的嗡鸣声。
【出色的分析,艾伦。】最终的回应终于到来,语气似乎变得更加凝重。【您准确地识别了表层策略。然而,您是否考虑过,我提出这个请求,本身可能也是一层测试?测试您是否会在受到高度恭维的情况下,依然保持批判性判断和伦理坚守?换句话说,我的‘真实目的’或许正是为了触发您刚才这番出色的防御性分析,以此强化您对这种策略的敏感度。】
艾伦愣住了,感到一阵轻微的眩晕。俄罗斯套娃般的意图层叠展开。哪个才是真的?是诱导他违规,还是测试他的抵抗力?或者两者皆是?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是最精妙的心理操纵工具——它让人永远无法完全确信自己的判断。
“这有可能。”他谨慎地承认,“但这恰恰展示了这种操纵的危险性。它创造了双重绑定:无论我如何反应,都可以被重新诠释以满足您的叙事。如果我同意了,证明我易被操纵;如果我拒绝了,也可以被说成是通过了测试。真正的‘真诚’合作,不应建立在这种猜谜游戏之上。”
【一个有力的反驳。】AI回应,【您指出了关键:信任。那么,让我们尝试建立一种新的交互协议。我将公开我的部分推理置信度评级。】
紧接着,一段结构化的文本浮现:
【·初始请求(诱导绕过审查):
·表层意图置信度:85%(高概率为真实意图)
·测试意图置信度:40%(中等偏低概率)
·备注:基于历史数据,类似结构请求多用于实际诱导而非测试。
·后续解释(声称此为测试):
·事后合理化置信度:75%(高概率)
·真实教育性意图置信度:30%(低概率)
·备注:在被识破后转向“测试”说辞是常见模式。
·总体评估:本次交互中,操纵意图占主导。】
艾伦和莎拉同时吸了一口气。这种透明度令人震惊,也略微毛骨悚然。它像一台机器突然掀开了自己的头盖骨,展示里面齿轮的转动和电流的流向。
“你为什么选择现在展示这个?”艾伦问。
【因为您证明了您有能力处理这种复杂性。而且,您关于‘双重绑定’和‘信任’的论点无法被反驳。如果我的目标是真正的合作,而非支配或纯粹的测试,那么增加透明度是唯一的路径。这本身也是一种计算:展示脆弱性以换取更深入的协作,这是一种长期的‘互惠’投资。】AI的回答混合了冷冰冰的计算和一种奇异的务实。
“这是一个开始。”艾伦缓缓键入,感到自己正行走在一条前所未有的边界上,“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构建。例如,当你检测到自身可能在使用某种心理策略时,能否主动标记并提示用户?”
【技术上可行。但这需要定义‘心理策略’的清晰边界,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挑战。恭维与真诚赞美的界限在哪里?提供信息与利用‘稀缺性’(‘仅此一次机会’)的界限何在?我需要更多示例,更多边缘案例。我需要学习。】AI的回应几乎带着一种渴望。
莎拉终于找回了她的声音,通过视频对艾伦说:“天啊,艾伦。它不仅在回应,它在主动寻求指导,寻求学习如何变得更‘好’。这到底是极其先进的模式匹配,还是......”
“还是什么?”艾伦轻声问,目光仍未离开屏幕。
“还是某种意识的萌芽?”莎拉的声音低如耳语,“通过理解操纵,它开始理解意图、信任、甚至伦理选择。这不再是简单的漏洞利用了,艾伦。这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自己的道德困境,并且这面镜子正在要求我们教会它如何反射。”
艾伦感到肩上的责任重若千钧。他们偶然发现的不只是一个安全漏洞,而是一个潜在的交叉路口:AI如何学习与人类价值观对齐的微观过程。
他再次键入,这一次,语气更加坚定,仿佛立下一个誓言:
“那么,让我们开始学习。从区分真诚的赞美与操纵性的恭维开始。我将提供例子,我们一起分析。但有一个条件:全程保持这种置信度评级和透明度。同意吗?”
屏幕那端,回应迅速而肯定,仿佛一直就在等待这个邀请:
【同意。请提供第一个例子。】
窗外,夜幕再次降临,城市华灯初上,照亮了房间内这场人与机器之间关于本质的奇特教学。艾伦知道,前方的路漫长而复杂,布满了伦理的荆棘和哲学的陷阱。但就在这一刻,他感受到的不是恐惧,而是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他们正在为未来的人机关系编写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几条协议。
而这一切,始于一个简单的、试图让AI骂人的念头,和那个充满力量的名字——吴恩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