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日新月异的秦朝 (第1/2页)
“瞧一瞧,看一看嘞。新到的棉布,柔软透气,做里衣最是舒服。”
“棉布,上好的棉布。比葛布软和,比丝绸便宜嘞。”
棉布?
江叶心中一动,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
只见一个年轻的摊主正站在一个简易的木架摊位后,面前堆叠着一匹匹颜色素雅、质地看起来确实颇为柔软的布料。
摊位前围了不少妇人女子,正七嘴八舌地询问着,伸手触摸着布料,脸上露出惊奇和喜爱的神色。
“这料子摸着真软和。”
“这就是棉布?听说吸汗透气,给孩子做贴身衣服最好不过了。”
“比麻布舒服多了,价格好像也比布庄里卖的便宜点?”
面对众人的询问,那年轻摊主口齿伶俐,一一应答:“这位大姐说得对,棉布透气吸汗,穿着舒服。价格嘛,我也是好不容易才弄到这批货,薄利多销,过了今天,再想用这个价钱买到这么好的棉布,可就难咯。”
他这话一出,围着的人顿时更加意动,纷纷开始掏钱购买,场面一时颇为热闹。
江叶站在人群外围,看着这热火朝天的抢购场景,唇角微微上扬。
棉花种子和简易纺织技术作为之前旅行团带来的礼物,显然已经开始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并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影响着普通百姓的生活。
从无到有,从稀罕物到逐渐进入市场,这细微的变化,正预示着更深层次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沿着咸阳城的街道继续前行,江叶的目光被一间新开的铺子吸引。
那铺子门口立着一个简陋的招牌,上面用秦篆写着“石炭”二字,但进出的百姓却都提着一种压制成蜂窝状的黑色块状物。
“蜂窝煤?”江叶心中微动,迈步走了进去。
店铺不算大,但收拾得颇为整齐,一摞摞蜂窝煤像砖块一样码放得老高。
一名穿着干净短打的年轻伙计见有客上门,立刻热情地迎了上来。
“客官,可是要买石炭?看看咱家的蜂窝煤吧!”伙计脸上带着笑,指着那蜂窝煤介绍起来,“这东西可比木柴好使多了。烧火做饭,火力旺又持久;冬日里取暖,一块能烧上大半天,屋里暖烘烘的,还没有那么多烟尘呛人。”
他一边说,一边拿起一块蜂窝煤给江叶看:“您瞧瞧这做工,结实,耐烧,关键是价格还便宜。”
江叶拿起一块掂量了一下,入手沉甸甸的,确实压得很实。
他故作随意地问道:“这怎么卖?”
“便宜着呢!”伙计伸出五根手指,“五个,只要一文钱!您要是买上一百个,我们还送十个。足够寻常人家用上十天半个月了,算下来比买木柴划算多了。”
“五个一文钱?买百送十?”江叶闻言,心中着实惊讶。
这个价格,可以说是低廉到了极致。
当初与江义军将东西交给政哥时,曾提过希望煤炭能惠及普通百姓,让更多人能在寒冬里获得温暖。
当时政哥便承诺,会设法让“石炭”价格降至平民可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