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南侨赤子》泪洒全场 (第1/2页)
听到还有额外福利,会议室里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准备离京回家的人也不回了,准备好好的在燕京游玩一阵子,等到国庆去人艺看话剧。
“同志们,要学会闷声发大财,其他的组可没有这个待遇。”袁微子咳嗽一声,话里话外让大家不要过度声张。
何东长的秘书根据举手的人数,将话剧票一一分给了参会的委员。
秘书准备递给刘一民,刘一民笑道:“我就不用了吧。”
“哈哈哈,不用给他,他没票也能进去。”何东长说道。
等何东长一走,一群人纷纷围到刘一民身旁打探话剧编排的到底如何。
“同志们,人艺的剧目,编排的自然不错,届时欢迎诸位大驾光临,注意备好手巾。”
“为什么?”
“因为要擦泪。”
今天最后会议结束的早,刘一民终于能早点回到家里休息一会儿,这阵子没少在会议室里跟这些人打嘴炮。
回到四合院,刘一民看到了坐在院子里的梁向东。刘一民刚进来,梁向东立马紧张地站了起来。
刘一民也愣了一下,随即想到梁向东应该是来找喜梅的,因为今天是周日。
“别紧张,小梁。”刘一民笑着说道。
梁向东红着脸坐下,喜梅正在厨房里准备食材,听到声音赶忙走了出来:“刘教授,今天有点忙,我让梁向东过来帮下忙。”
“没事,没事,你们两个是得多聊聊,毕竟平常见面的时间不多。”刘一民说道。
朱霖今天休息,带着刘雨和刘林去看朱父朱母去了,并没有在家。
刘一民坐在石桌旁,跟梁向东聊了一会儿,谈论了一下目前《童话大王》的财务情况。
梁向东对各项数据熟记于心,刘一民非常满意。九月期《童话大王》截止目前已经卖了四十万份。
“刘教授,我跟郑主编建议,再去找发行所、出版社和印刷厂谈一谈,咱们刊的销量越高,应该能拿到更优惠的价格。降一降印刷成本,这样咱们的利润又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梁向东建议道。
梁向东说完,见刘一民直直的看着自己,以为自己说错了什么话:“刘教授?我说的不对吗?”
“对,很对,你可以了解一下其它杂志的印刷成本,另外算一算降低后增加的利润点。之后找老郑,等利润提高了,额外发奖金。”刘一民鼓励道。
梁向东高兴地说道:“谢谢刘教授。”
“没事,好好干。”刘一民打了一个哈欠:“我有点困,我到屋里躺一会儿,你们聊。”
梁向东跟喜梅在院子里聊了半个小时,就离开了四合院。
等刘一民再次醒来的时候,看到刘雨正张牙舞爪的扒拉着刘一民的被子,接着脑袋上就被搂了一巴掌:“爸爸,妈妈让我喊你起床吃饭。”
“你”刘一民瞪了刘雨一眼便泄了气:“好好好,起床吃饭。”
刘一民穿上衣服,抱着刘雨走出了卧室:“小小年纪拽我被子,等我老了,还不得把我的氧气管拔了。”
“刘老师,你瞎说什么呢,快来吃饭,喜梅做的青椒黄瓜炒玉米,超级好吃。”朱霖说完,忍不住又夹了一筷子。
9月底,正是吃嫩玉米的时候。玉米和青椒放在一起炒,青椒的辣和玉米的香甜混为一体,味蕾同时受到多种味道刺激,非常下饭。
“不错不错,唇齿生香,又辣又甜。”刘一民冲着朱霖和喜梅说道。
刘雨和刘林也想吃,可是看着青椒望而生畏。喜梅从厨房里端出来了一盘没有辣椒的玉米:“来,小雨,吃这个。”
看着两个小家伙吃的非常开心,刘一民和朱霖相视一笑:“喜梅,辛苦你了。”
“没事儿,刘教授,霖姐,都是我应该做的。”
吃完饭,刘一民洗了个澡,回到书房忙碌了起来。
翌日一大早,便赶去参加了闭幕大会。闭幕大会上,来的领导更多,整体上他们对这次大会取得的成果非常满意。
“同志们,这次要表扬语文小组,他们坚持爱国主义为核心,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学生,这些学生走入社会,便会成为四有公民。同志们,教育是国之大计
此次制定好的中小学教材大纲,将于今日起正式下发,下发至各学校,各编写单位。
同志们,会议正式结束,咱们到外面合影留念。全体委员一起合影,之后各个小组分别合影留念。”
中午十一点半,闭幕大会正式结束。现场大部分人都准备等国庆之后再回家,不少人相互邀请,一起吃饭,一起游览燕京。
有人邀请刘一民去故宫,刘一民以下午在燕大有课给拒绝了。
中午吃完饭,刘一民午休完毕,优哉游哉的赶到燕大上课。会议一结束,刘一民就觉得浑身轻松,重新回归不紧不慢的生活状态。
九月底,燕大新生已经军训完毕。他在课堂上讲课的时候,经常看到大一的新生跑过来听课。
由于刘一民讲的是大二和大三的课程,大一的学生并不一定能听懂,但大部分学生过来也就是想见见刘一民。
下课铃声一响,刘一民赶紧收拾东西离开教室。
文研所里,一群人低头研究着文献,刘一民走进来都没人发现。
闫真率先看到刘一民,刘一民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说话,指了指旁边的一名学生,让闫真将她带了进来。
刘一民走进办公室,闫真和刘萍紧随其后。
刘萍是今年考取刘一民研究生的另外一名学生,她本科也是燕大的,刘一民教过她,但对她并不熟悉。
“你们两个坐,从9月份开学到现在,我比较忙,也没什么时间跟你们聊。首先,祝贺你们两个考上研究生,开始为期三年的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生涯。
文科的研究生学习,相比理工科没有那么累,但是也不能懈怠,学术这条路并不是好走的,大部分时候要面临学术压力。刘萍?”
刘萍立即坐直看向刘一民:“老师。”
“闫真毕业早,工作早,又在文研所待着这么长时间,科研能力不是你能比的,你以后有问题,我不在的时候多多向闫真请教。
我是第一次当导师,我对研究生的要求比较严格,等到毕业时,论文我会亲自看,如果论文不过,那就没办法正常毕业。”
目前研究生还没有延毕这一制度,文学硕士三年,达不到毕业条件,能正常毕业,但只有毕业证,不授予学位。
刘萍立即直起身子说道:“刘老师,我明白,我一定好好学习。”
“嗯,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也可以找我帮忙。”
“没有,刘老师。”
“好,你们两个目前最重要的是增加阅读力,多看看资料和文献,闫真你能力强一点,可以做点自己想做的研究。如果想跟所里一致的话,也可以申请入所研究。”刘一民说完,让两人离开了办公室。
刘萍关上办公室的门,立即如释重负,拍了拍胸口,让自己情绪平复一下。
闫真笑着说道:“不至于吧?”
“怎么不至于?以前上课都是远远地看,而且本科生上课,刘老师很和蔼,讲课有趣。现在研究生,才见识到了严厉的一面,刚才刘老师那么一讲,我忽然有一种没办法拿到学位的感觉。”刘萍心有余悸地说道。
闫真安慰道:“刘老师严厉是严厉,对学生也是很好,补贴发放到位,时不时还会给额外的补贴。跟中文系的其它研究生比,咱们就是富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