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508章 《一个人的朝圣》

第508章 《一个人的朝圣》

第508章 《一个人的朝圣》 (第2/2页)

刘一民写的这篇叫做《一个人的朝圣》,根据英国原著改编的。
  
  这部讲述了两个老人的友谊,一名老人得知自己的老朋友生病之后,毅然决定步行前往看望。
  
  原著主人公哈罗德步行87天,途经627英里去看望自己的老朋友,他坚信只要自己一直走,老朋友就有活着的希望。
  
  这本是一场看望老朋友的旅途,最后却成了一场救赎之旅。
  
  哈罗德和朋友原本是同一家工厂的工人,但在工作时老友因为替哈罗德顶罪而离开了小镇。多年以后,一封告别信打破了哈罗德的生活。
  
  哈罗德在旅途中想起了死去的儿子和早已因为隔阂分居的妻子,他在步行的时候直面自己的内心世界,解除了自己对妻子的误解。
  
  而因为他突然离开而担心的妻子,在家中看着曾经两人的照片,也发现自己仍然深爱着对方。
  
  在见完老友最后一面后,哈罗德被妻子接回了家。
  
  这是一部关于友情和爱情的,一经发布就登上了英国畅销榜,在全世界累计销量达到800万册。在中国出版三个月内,连续加印了三版,当年入围英国布克文学奖。
  
  没有宏大叙事,也没有刻意去讲述灾难,凭借着温情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
  
  在中国,有一部类似的小成本电影叫做《过韶关》,讲述了一位老人骑着三轮车带着孙子去看望生病老友的故事,尽管故事没有《一个人的朝圣》那么深刻,但也感动了许多观众。
  
  刘一民将内化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中国故事,身份设定为国营工厂的退休工人,地点是沪市到燕京,时间就设置在85年到86年之间。
  
  里面内化了中国传统文化、父子相处、夫妻相互的模式。也通过老工人的视角见证了从沪市到燕京的发展变化以及和不同城市居民交流的温馨趣事。
  
  国际读者通过这篇,可以更好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友情和爱情这两个元素,也并不会产生阅读门槛,另外这部也适合改编成温情电影。
  
  刘一民相信这一部发表,一定能在世界上畅销,为自己在世界文学上的地位增加一块砖。
  
  大陆要想引领华人文学发展,必须不断有精彩作品在世界上展露头角才行。
  
  刘一民拿着手稿检查了一遍,看看有没有错字或者不合适的地方。
  
  等到修改完,时间已经到了傍晚。
  
  朱霖悄无声息地走进书房,从后面抱住刘一民,将下巴放在肩上,轻轻地摇晃了几下:“刘老师,终于写完了?”
  
  “写完了,大概二十五万字。”刘一民用脑袋碰了一下朱霖。
  
  朱霖用手将稿子拿起:“我看看,我估计很多中老年读者看到这篇文章,肯定会感动到流泪。他们这个年纪,正是深情回忆友情的时候。国内这么多国营厂工人,一纸调令下达,便是天南海北的调,老了想再见一面就难喽。”
  
  朱霖讲的没错,燕京就有许多离开家乡参加首都建设而留在这里的人。其中也有人工人因为各种原因,放弃了工人身份,回到了故乡务农。
  
  朱霖看的起劲,吃饭的时候也没出来。
  
  八点,朱霖终于走出了书房,笑着问刘一民正跟刘雨和刘林聊什么。
  
  “我告诉他们两个,让他们向你好好学习。”
  
  “学习什么?”
  
  “如饥似渴的阅读精神啊!”刘一民打趣道。
  
  朱霖轻轻地用纸擦了擦刘雨嘴角的米粒:“她们两个现在能如饥似渴地吃饭,不用人喂就难得了。”
  
  “赶紧吃!”刘一民冲着刘雨威胁道。
  
  刘雨比刘林皮多了,寻常的威胁根本不放在心上,只是一个劲儿地撇嘴做鬼脸。
  
  “等再大一点就不喂他们了,爱吃不吃。”刘一民轻哼了一声。
  
  刘林拿着一个勺子往嘴里挖饭,眼睛看着刘一民,仿佛是告诉刘一民看他做得多好。
  
  “赶紧吃吧!”刘一民忍不住说道。
  
  “嗯,爸爸,我会自己吃。”
  
  “行,你了不起,以后教教妹妹怎么用勺子。”
  
  随着两个小家伙越来越大,喜梅比以前轻松多了。刘一民也不再想着再找一个保姆了,只等明年这个时候,安排刘雨和刘林上燕大附幼。
  
  晚上躺在床上,朱霖还在想《一个人的朝圣》这本,她觉得朱父一定会特别喜欢这篇。
  
  “明天你给咱爸打个电话,让他来看看稿子,老丈人总得有点特权嘛!”刘一民笑道。
  
  朱霖笑着拍了刘一民一巴掌:“好好好,明天让爸享受一次提前看稿的特权。”
  
  两人在床头聊了半个小时,朱霖一直聊主人公和妻子的感情,慢慢地有一种要往她和刘一民身上带的趋势。
  
  “夫妻间的隔阂来自于不沟通,或者是无效沟通。大多数的时候沟通都是无效沟通,甚至躺在床上久了,连话都不想说,到了相看两厌的地步,刘老师,咱俩不会这样吧?”朱霖抬头看向刘一民。
  
  刘一民搂紧了朱霖的肩膀:“不会,咱俩争取做新时代模范夫妻。”
  
  “好,新时代模范夫妻。”朱霖贴着刘一民胸膛的脑袋贴的更紧了。
  
  第二天早上,朱霖给朱父朱母打了一个电话,邀请他们晚上过来吃饭。
  
  朱父朱母有点纳闷,以为是有什么事情。
  
  刘一民吃完饭,匆匆赶往燕大上课。
  
  随着时代发展,从市区到郊区相连的这段路程越来越拥挤,自行车和摩托车挤成一团。人们衣服的色彩越来越五花八门了起来,样式也各有特色,不再是往日清一色的灰蓝工装。
  
  交警同志疯狂地吹着哨子指挥交通,刘一民今天第一节的课,看大路人太多,转头冲进胡同,沿着小路抵达了燕大。
  
  燕大的教学楼上挂着“向邓稼先同志学习”的横幅,不单单是燕大,旁边的清华大学也是如此。
  
  抛开邓老的贡献不论,邓老跟燕大和清华渊源很深,邓老毕业于西南联大。他的老师当时是清华大学的教授,院系大调整之后,他的老师被调到燕大当老师,当过燕大的副校长。
  
  中文系大二教室里面,挤满了学生,大家手里拿着《人民报》和《人民文艺》增刊,一脸急切地看向刘一民。
  
  刘一民见状没再继续讲课,而是讲起他们想要知道的内容。
  
  “《横空出世》这本和《邓稼先》这篇文章是一脉相承的,大家通过读这两篇,就可以加深对我国核弹事业的了解。《横空出世》里的主人公和主角妻子的故事,有原型,但又不完全是原型。
  
  邓老的身体情况不容乐观,他在此时还在为国防事业建言献策,为往后的路铺路搭桥。我们常说人死灯灭,死后原知万事空,其实也不对。
  
  不朽的事业成就不朽的个人,邓老的精神、无数科学家的精神在岁月的长河里,会被无数中华儿女铭记。同学们,大楼前面挂着的横幅很对,我们就是要学习。
  
  西方人认为集体主义摧残个人,但实际上分散的个体无法成就伟大的事业,只有劲往一处使,才能干出个人所干不了的大事。西方的国防,也不是靠一个人研究出来的。”
  
  刘一民从一名学生手中拿过《人民文艺》的增刊,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感悟。
  
  “不错,同学们,一定要好好读,好好学习这种科研精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