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490章 《南侨赤子》感动整个东南亚

第490章 《南侨赤子》感动整个东南亚

第490章 《南侨赤子》感动整个东南亚 (第1/2页)

走廊里,大家看到这一幕都有点疑惑,李敖跟在刘一民身后大大方方地朝着餐厅走去,丝毫不避讳其余人的目光。
  
  第二天的文学论坛上,刘一民讲《中华文化对于文学的影响及对海外华人的影响》。
  
  “几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国人,也造就了中国作家,文学表达是作家内在文化、思想上的体现。
  
  从甲骨文、《诗经》《楚辞》、汉赋唐诗.”
  
  刘一民向他们灌输中国文化悠久的历史,增强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荣誉感。各地的华人作家不断地记录着刘一民演讲的内容,刘一民为了降低他们的理解难度,很多东西都要掰开了揉碎了讲。
  
  好在刘一民有一个上午的时间,不少欧美华人作家听到刘一民讲解的内容,才知道自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
  
  姚雪垠和秦牧等人不断地点头,尤其是秦牧,准备总结一下,等回到暨南大学中文系,按照这种讲课方式讲传统文学。
  
  “许多华人在融入西方,彻底的融入,在移民家庭,第二代一般会双语,第三代基本上只会少量的母语词汇,第四代已经是美国人、西班牙人等等。
  
  但肤色的不同,一旦对方询问‘你是谁?你从哪儿来?’,移民的后代会说‘我跟你们一样啊?’,一样?但你肤色长相为什么跟我们不一样?此时,一个看似已经融入的个体开始缓慢的剥离,会陷入自我怀疑——我是谁,我从哪儿来。
  
  我相信这是边缘族群永远会遇到的问题.所以,还是要懂自己的文化,知道自己的根。一些华侨回乡寻祖、中国人讲叶落归根,其实都是在找自己的根,给自己的灵魂寻一个安放之所。
  
  中国人敬祖宗,所以离乡是一个很难甚至是无奈之举。西方人敬上帝,上帝是全能的,不管走到哪儿都有上帝。中国人要走,得把祖宗牌位抱走才安心”
  
  刘一民讲了一上午,讲的口干舌燥。见杯子里没水了,李敖比服务员跑的还快,大步上去给刘一民端了一杯温茶。
  
  “李敖先生,你没往里面吐口水吧?”刘一民笑着问道。
  
  李敖大方地说道:“没有口水,但是有我迫切想要寻找灵魂安放之所的心。”
  
  李敖说完,现场笑了起来。在场的人都没想到,李敖的态度为什么转变的那么快。
  
  刘一民又跟他们讲了约一个小时,才结束了上午的讲话。
  
  《联合早报》主编杜南发说道:“刘一民同志,你这篇讲得好啊,我想在《联合早报》上全文刊发,您觉得怎么样?”
  
  “我们来到新加坡,处于你的‘控制’之下,自然是您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刘一民开玩笑道。
  
  杜南发笑着说道:“那我们就刊登了,我相信,东南亚不少报纸会转载这篇讲话。”
  
  “大陆的文学教授水平就是高,一个人比得半个岛。”李敖的吹嘘让刘一民都觉得有点过了。
  
  姚雪垠谦虚地说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互相学习嘛!”
  
  中午吃饭,余光中本来想再次邀请他们一起吃饭,可看到李敖跟个狗皮膏药一般,随即一个人找个角落去吃饭了。
  
  吃完饭,等李敖离开,姚雪垠冲刘一民说道:“一民,你是怎么搞统一战线的?”
  
  “您别夸赞,咱们不仅要听其言,观其行。”刘一民笑着说道。
  
  李敖的转变肯定有他自己的理由,但转变的如此之快,刘一民也觉得不可思议。
  
  下午没有会议,蒋子龙和王安忆提议出去转一转,看看新加坡。
  
  《联合早报》的林仁君此时走了过来,得知他们想出去看看新加坡的时候,给他们找来了一辆车。
  
  “司机是本地人,这是一辆小型的观光巴士,你们想去哪里,都可以跟司机说。”林仁君说道。
  
  蒋子龙说道:“也太贴心了。”
  
  “刘一民先生是金狮文学奖的获得者,跟其余的文学奖相比,我们的招待算得上寒酸。听说意大利诺尼诺文学奖有专属的车辆,这辆车随时恭候刘一民先生抵达意大利,是真的吗?”林任君问道。
  
  刘一民点头道:“组委会是这样说的,实际上我又能去几次意大利呢!”
  
  “还不如直接送给一民,运到大陆使用。”蒋子龙觉得这组委会是有点鸡贼,直接送多好。
  
  林仁君笑了笑没说话,他提议下午跟着他们一起去观光顺便和刘一民聊聊。
  
  “好,不过报道可要客观中立啊!”刘一民说道。
  
  下午,他们沿着新加坡的海边观光,海边有海风吹拂,除了有点晒之外,不算太热。
  
  刘一民拿着相机帮大家拍了许多的照片,蒋子龙走到刘一民旁边低声道:“新加坡这么小的地方,发展的是真好。”
  
  “是啊,不过不要气馁,咱们也能建设成这样。看似繁荣,像这样的地方,扼守马六甲海峡,兵家必争之地,实际上很脆弱。越有钱,越不安。”刘一民低声说道。
  
  蒋子龙感慨“真是往事越千年”,想知道当年郑和下西洋又是何等的盛况。
  
  等到林仁君过来,两人便停止了交流。
  
  林仁君询问两人在讨论什么,刘一民笑着说道:“我们在讨论南洋的历史。”
  
  沙滩上,林仁君询问着他们的感受。刘一民等人讲话各不相同,林仁君一时不知道如何报道。
  
  这次游玩直到傍晚才回去,王安忆买了不少新加坡的饰品,除她之外基本上没人消费,大家不知道买什么,有些东西国内都有。
  
  他们特意到珍珠坊参观了一下中侨百货,沪市的大白兔奶糖在新加坡深受新加坡华人喜欢。
  
  第二天,《联合早报》正式刊登了刘一民在文艺训练营上的讲话,东南亚的华人拿着报纸仔细地品读了起来。
  
  大部分华人看完之后都是竖大拇指,认为刘一民讲的非常对。
  
  在酒店看电视的时候,不少电视台的记者深入一些华人社区,询问他们对刘一民文章的看法。
  
  “讲的很对啊,没有根,我们又是什么人呐?”
  
  “很高兴大陆青年一代出现了一位代表性的作家,他是我们华人世界的荣耀。我家的孩子都在看他的书,通过他的书增加了对大陆的了解。”
  
  听到这些华人的赞誉,刘一民满意地躺在床上。
  
  隔天,《联合早报》再次发表一篇文章,称赞刘一民是华人文学界的标杆,是新一代华人大作家。
  
  【大陆青年文坛共一石,刘一民独得八斗!】
  
  蒋子龙拿着报纸找到刘一民调侃道:“一民,那两斗呢,被谁拿走了。”
  
  “子龙同志,你就别讲了。”刘一民拉着他坐下,让他看了看自己的手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