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483章 《霍元甲》拷贝破纪录

第483章 《霍元甲》拷贝破纪录

第483章 《霍元甲》拷贝破纪录 (第2/2页)

李良荣向复旦提交了延迟返校申请被复旦中文系批准了,现在成了刘一民的新华社研究项目的助手。
  
  资料分发完毕,刘一民将闫真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没来得及问你,你考研考的怎么样?”刘一民看向闫真。
  
  闫真轻松地说道:“过线肯定是没有问题,今年的专业课考题考了您的文学思想,我经常跟在您身边,我自然非常了解。”
  
  “我的文学思想?”
  
  燕大今年的中国语言文学系专业课的考题是严家炎和吴组缃等几个教授出的。
  
  “是啊,除了整体的文学思想,还出了《宠儿》的魔幻现实主义。”闫真笑着说道。
  
  “那你好好准备复试。”刘一民说道。
  
  当然复试闫真肯定是没问题的,研究生笔试成绩相对很客观,但面试就很主观了,燕大的几个教授对闫真印象很不错,到时候面试只要不打复试老师,估计都能过。
  
  闫真正准备走,刘一民说道:“明天上午我不过来,吴组缃教授那边有份文件,你记得找他对接一下。”
  
  “我知道了,刘老师。”
  
  翌日早上,刘一民和朱霖吃过饭后,两人骑着摩托车一起朝市内骑去,到了天安门附近,刘一民向南拐,再走了一会儿,终于来到了电影局门口。
  
  刘一民刚把摩托熄火,汪阳等人就坐着吉普赶到了。
  
  汪阳身穿黑色风衣,皮鞋擦的锃亮,头发上抹了头油,神气无比。
  
  “汪厂,您这打扮的怎么跟新郎官一样?”刘一民忍不住说道。
  
  “今天就跟新郎官差不多,这叫一扫颓气。我得让局里和中影的丁达明看一看北影厂的气势。”
  
  走进电影局,在电影局工作人员的安排下他们先在审片室等了会儿,没过多久夏言就来了。
  
  跟刘一民寒暄了几句,冲汪阳点了点头,中气十足地说道:“看你们的表现,你们要是不中用,就别说部里不给支持。”
  
  汪阳挺直了胸膛说道:“沈老,您放心,一分价钱一分货,两百万肯定不能只听个响。”
  
  等中影丁达明过来的时候,汪阳拍了拍丁达明的胸膛:“老丁,你可得给我使劲儿卖。”
  
  “我先看看。”
  
  今天不组织各省分公司订购拷贝,真正的看片会在后天举行。
  
  等到人来齐后,放映员开始放映。
  
  电影自从开始播放,众人就屏住了呼吸认真看了起来,电影局的这群人看的时候,要认真看台词,看镜头语言,不仅仅是看是否精彩。
  
  一百分钟的电影播放完后,中影公司的丁达明率先鼓掌,激动的起身冲大家说道:“这样的电影,在国内至少能卖一千五百个拷贝。”
  
  “老丁,我们可是冲着外汇去的。”汪阳笑着说道。
  
  丁达明看向汪阳:“国外不敢保证,但是在香江、在东南亚,一定有很大的市场。香江和香山澳上映好说,在国外上映肯定时间要晚。”
  
  “别忘了我们的分成。”汪阳忍不住说道。
  
  “瞧你那小气样,我们肯定按规定走。”
  
  夏言看向旁边的电影局局长:“电影局的同志们怎么看?”
  
  “成功过审!”
  
  “好,汪阳,你们这次拍的不错。鑫焱导演,辛苦你了。”夏言看向一直没有说话但神情振奋的张鑫炎。
  
  “沈老,您过誉了,这也是北影厂给我的机会。我们在香江拍电影,也想大陆的电影走出去。”
  
  夏言赞赏地点了点头,起身跟张鑫炎握了握手:“辛苦你了,辛苦你们了。在以前那个年代,你们在香江能一直坚持战斗,苦了你们了。”
  
  听夏言提起以前,张鑫炎也唏嘘不已。
  
  审完片后刘一民没有久留,直接离开了电影局。
  
  两天后,汪洋兴奋地告诉刘一民,在《霍元甲》的看片会上,总共卖出去了二千一百二十个拷贝。
  
  “两千一百二十个啊,远远超过丁达明的预计,这家伙嘴都笑歪了。”汪阳忍不住将这数字重复了好几遍。
  
  这个数字已经创下了近几年电影拷贝的售卖记录,汪阳还算了一下,要是再多卖七百多个拷贝,那就相当于国内每一个县都能分得一部《霍元甲》的拷贝。
  
  刘一民笑着说道:“这下不担心赔钱了吧?”
  
  “不担心了,按照规定,卖了如此数量的拷贝,部里至少要给我们再补贴三百万。”
  
  中影公司光卖拷贝卖了近四千万,文化部补贴背影三百万跟玩儿似的。
  
  《霍元甲》拷贝创下电影记录,各大报纸争相报道,北影厂在兄弟厂面前好好地出了一次风头。
  
  汪阳睡着了都能笑醒,梦见自己戴着红绣球,旁边各大电影厂厂长冲他说着恭喜,说完之后,一群老外冲了过来,手里面拿着美金英镑。
  
  看到汪阳如此得意,八一厂的刘佩然实在是坐不住了,直接跑到学校等刘一民。
  
  可惜刘一民跑到央视录节目去了,刘一民这一期节目的主题是在当今这个时代,青年人能做什么。
  
  青年人的概念不仅限于大学生,也包括青工,甚至包括想下海的人。
  
  在节目里,刘一民认真地分析了一下当前的政策和经济环境,为青年人指明方向,让他们能够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时机。
  
  “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如此众多的机会就在你的手边。当然,我们也要根据个人的能力,去选择自己的未来。
  
  我相信,在国家经济昂扬向上的年代,个人拥有广阔的天地。但我们也不应该在金钱的潮流中迷失自己.”
  
  刘一民一连录制了两期节目,一期谈青年的机遇,另一期谈青年的道德和文化坚守。
  
  要是只谈机会,估计刘一民一定会被人批一味地向钱看了。
  
  录制完节目,节目制片人走到刘一民旁边,告诉他自从第一期《青年夜话》录制以来,收到了大量的青年来信。
  
  “你们把信整理整理,将青年的问题归类整理一下。另外有好的来信也可以在节目里广播出来,咱们要丰富一下内容。解青年之惑,不是光咱们说,更要听青年有什么困惑。”刘一民说道。
  
  “行,我们一定将来信好好整理,可是这些信有点多,整理完怎么办?”
  
  “多?等凑够一定数量,不行的话送我家里,有地方放。”
  
  “好。”
  
  刘一民想知道到底有多少,跟着制片人去仓库看了看,里面有两大麻袋。
  
  “还行,会越来越多的。”刘一民拍了拍制片人的肩膀。
  
  刚准备走,刘佩然的电话就从燕大打到了央视,刘一民说道:“刘厂,咱们家里面见。”
  
  “行。”刘佩然迅速挂断了电话。
  
  到了华侨公寓,刘佩然正陪着刘雨和刘林玩耍,看到刘一民后,抱着刘雨看向了刘一民。
  
  看到刘佩然的眼神,刘一民笑道:“老刘,你别急嘛!”
  
  “一民,我怎么能不急嘛。”
  
  喜梅从刘佩然的手里接过刘雨,刘一民将他带进了书房。找《绣春刀》剧本的时候,刘一民询问刘佩然《忠犬八公》考虑的怎么样。
  
  “一民,真能挣钱吗?”刘佩然再次发出了来自灵魂的疑问。
  
  “把‘吗’去了,不但能挣钱,还能挣刀乐!”
  
  刘佩然沉思道:“你觉得投资要多少?”
  
  “估计四十万足够。”
  
  刘佩然没说话,接过刘一民手上的《绣春刀》剧本看了起来,剧本还差一点就写好。
  
  刘佩然一下子就被剧本给吸引住了,一声不吭地坐到沙发上看了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