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霍元甲》拷贝破纪录 (第1/2页)
华侨公寓,导演张鑫炎拿着电影胶片小心翼翼的,跟抱孩子一样,亲自将胶片装到放映机上,看到画面出来后才松了一口气。
“一民,你看看,你这个放映机设备好,再加上好的拍摄设备,放映出来的清晰程度要比很多电影的画面都清晰。”张鑫炎笑着说道。
“张导辛苦了,还有各位导演。”刘一民笑着说道。
李文化冲刘一民说道:“一民同志,这里面的很多拍摄视角都是我和几位导演精心设计的,效果特别好,您可以专门留意一下。”
“文化是摄像出身,对镜头别有一番研究。”汪阳说完后摆手提醒大家不要打扰刘一民观看。
喜梅端进来一个果盘之后,就带着刘雨和刘林在客厅里玩耍。
电影刚开始整体呈现出暖色调,昂扬向上的氛围显示了少年霍元甲精彩的成长经历及霍家拳大成后的春风得意。
“这一拳二十年的功夫,你们挡得住吗?”电影里李连杰一拳将武馆的木桩打断。
拍摄的时候,这一镜头拍了多次。
这部电影不愧是花了两百万预算的功夫电影,跟香江拍摄的功夫电影相比,在服化道和场景布置方面与香江的电影相比,多了几分厚重。
香江武侠电影往往布景简陋,但胜在剧情和情节节奏。张鑫炎带来了香江风格的导演技术,注重人物塑造,两者相互组合,拍出来的非常经典。
等看到朱霖出场,刘一民不自觉地勾起了嘴角。
张鑫炎低声说道:“朱霖很能代表东方女性形象,失明的角色被她演绎的活灵活现,我相信走出去肯定会有很多的观众认可。”
刘一民点了点头,继续看了下去。此时的霍元甲没有了当时的年少轻狂,跟人斗武的时候拳法成熟稳重,也懂得点到为止。
汪阳说道:“点到为止和克制是中国武术文化的精髓。”
“但点到为止也往往容易纵容坏人。”刘一民低声说道。
随着电影高潮的来临,看过几遍的导演们也忍不住激动了起来。
霍元甲去沪市为国打擂,连赢数场,在对战小日子时,被小日子下毒。他拼尽全力赢得比赛,却中毒倒下。
一代传奇大侠,彻底陨落。
电影结束,几人看向刘一民想问问他觉得怎么样,刘一民笑着说道:“很好,节奏很快不拖沓,武打的场景真实精彩。汪厂,在国内的拷贝数量至少能卖出一千个,比《神秘的大佛》要好。”
最初的预算是电影局专项资金加上北影厂经费总共一百七十万,但拍着拍着经费就不够了,北影厂咬着牙追加了三十万。
要是按照以前和中影分成的标准,北影厂不但不挣钱还赔钱,现在拷贝卖的好,能挣不少钱,不过汪阳最希望的还是挣外汇。
“准备什么时候送到电影局审片?”刘一民问道。
汪阳随着刘一民走出电影室:“老张过几日就要回香江了,你要是没问题的话,我们准备明日就送到电影局审片,审完片后由中影举办看片会,看看能卖多少拷贝,顺便再讨论一下在海外发行的问题。”
“完全同意。”刘一民笑着说道。
张鑫炎和几位副导演第一次来华侨公寓,刘一民带他们参观了一下自己的书房。
五名副导演里面李文化很活跃,陈大导的父亲陈怀楷比上次沉默了许多,谈论的时候也刻意避开了陈凯格,仿佛是怕刘一民再次提及当年陈凯格骂他的事情。
陈凯格从北影学院毕业之后,先是到了北影厂青年制片厂,后被借调到了桂省电影制片厂和老谋子汇合了。
陈怀楷想带着他来见见刘一民,陈怀楷知道,导演能力再重要,还是要靠本子。
但陈凯格是个打着不走,牵着倒退的倔驴,想要把他的脑袋按下来何其艰难。况且陈大导也有自己的骄傲,刚毕业就拍出了《黄土地》,获得了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一时间风光无限。
书房里,大家欣赏着刘一民的书架和获得过的奖品,尤其是意大利那银质奖杯被大家摸来摸去。
张鑫炎想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拍的剧本,可惜他感兴趣的都被拍完了。
当汪阳看向刘一民翻盖在桌边的手稿时,刘一民又假装漫不经心地用一本书压在了手稿上面,汪阳冲刘一民露出质询神色,刘一民低声说道:“保密。”
汪阳不解,但仍然点了点头,随即又不甘心地问了句:“是哪种级别的,是个人的还是”汪阳用手指了指天花板。
刘一民没说话,也指了指天花板、
“好!”
当看到刘一民书架上的《童话大王》杂志时,汪阳会心一笑:“我的两个孙女儿就等着你这个《童话大王》呢,简直是爱不释手,我孙子天天自称‘虹猫少侠’。”
说到最后,汪阳的话里带着几分不解,不明白小孩子为什么那么喜欢。
刘一民说道:“跟着虹猫走学不了坏,只能学会行侠仗义。”
“希望吧,《童话大王》销量达到五十万册了,这数据没有水分吧?”
“没有一点,您老多给孙子孙女买,我们过两月就能冲击六十万册了。
汪阳忍不住说道:“瞧你们牛的,外面都在说你们《童话大王》现在牛的不行,还真是。”
“牛是因为我们有实力啊,不是吹牛,吹的牛皮总有吹爆的一天。”
在书房里聊了约一个小时,汪阳几人离开了华侨公寓,临走的时候汪阳交代,明天在审片的时候请务必到电影局和他们一起。
“好。”刘一民跟汪阳等人一一握手再见。
刘一民看了看时间,回到书房里继续忙碌去了。关于邓老的资料已经收集的差不多了,刘一民正式开始动笔,争取在3月底就能写出来。
11点半左右,刘一民管着刘雨和刘林,让喜梅去做饭了。
刘雨和刘林两人各拉着刘一民的一条胳膊,不断地晃动,搞得刘一民跟被电了一般。
刘一民无奈将两人搂在怀里:“爸爸教你们认字好不好?”
“好!”
两人嘴上说着好,刘一民真拿书教他们“阿啵呲嘚”的时候,一个个嘴都不张,只是一个劲儿的傻笑。
等饭做好,两人又不肯好好吃饭,气得刘一民来了一个杀鸡儆猴,两人才老老实实地张嘴接受喂饭。
刘雨越吃越委屈,等吃了五口之后,两颗小泪花顺着肥嘟嘟的小脸流下,刘林看到后,拿纸给刘雨擦泪。
“你们这搞的跟我欺负你们俩似的。”
喜梅在旁边说道:“刘教授,我来哄他们两个吃饭吧,您先吃。”
喜梅将刘雨抱在怀里,刘林站在旁边,喜梅先把长面条用筷子夹断,再一根一根的给他们喂,喂的时候像做游戏一样,一人一根。
“唉,你照顾两个小家伙也不容易,这个月开始再涨一百块钱工资。”刘一民说道。
喜梅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不可置信地看向刘一民,刘一民说道:“多劳多得,现在他们奶奶也不在,你比平常干的多的多。”
“谢谢刘教授,谢谢刘教授。”喜梅连声说道。
“没啥,不用谢,要说谢,也是我们谢谢你,帮了我和他妈妈的大忙了。”
吃完饭没多久,两个小家伙就犯困了,喜梅将他们抱到房间午睡:“让我看看你们两个谁先睡着!”
两个小家伙争相闭上眼睛,装作熟睡的样子。
刘一民看到两人乖巧的样子才放心地回房间午休了,下午的时候回到燕大上课。
第一节上完回到文研所给新闻专业的研究生分发了一下国外关于国际传播的研究资料,让他们尽快熟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