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霍元甲》审片 (第2/2页)
在走之前,朱光遣的儿子将《新科学》的手稿交给了刘一民,刘一民点了点头,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
朱光遣之前说过,《新科学》他注释不完的话由刘一民代为注释。
参加完葬礼之后,刘一民直接返回了华侨公寓。
喜梅正陪着两个小家伙玩耍,刘一民走到客厅中间说道:“喜梅,辛苦你了。”
“刘教授,一点都不累,这两个小家伙可乖了。”喜梅笑着说道。
喜梅平常带两人还行,可到了做饭的时候就照顾不过来了,第二个保姆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喜梅,你有没有合适的小姐妹?”刘一民问道。
喜梅正在做饭,回头看向刘一民:“刘教授,合适的真没有。”
“只差一年,等到了三岁就好了,三岁就能上幼儿园了。”刘一民头疼地说道:“只能慢慢再找找了,中午我要是不回来,你直接带着他们去外面买点吃的。”
喜梅说道:“朱教授中午会过来带一会儿,那时候我就可以做饭。”
刘一民没再说话,过了一会儿,朱霖从人艺回来了,手上带着一兜东西。
“朱光遣教授的追悼会开完了?”朱霖询问道。
刘一民点了点头,朱霖走过来抱着刘雨和刘林玩耍,并拿出了一些水果给他们两个吃:“刘老师,你也尝尝,最近市面上水果的种类越来越多了。”
“好吃。”刘一民笑着说道。
晚上,《青年夜话》栏目准时播出,延续了第一周收听的盛况,甚至比第一周更多。
无数的年轻人听钱老讲自己的历程,听刘一民谈年轻人的精神。
看完电视,朱霖和喜梅四人坐在客厅里听起了收音机。
“霖姐,刘老师讲的可真好。”喜梅说道。
朱霖笑着说道:“你是没见过他在台上演讲,讲起来滔滔不绝,所有人都是他的听众。幽默之中带着感染力,字儿能跳到你心里似的。”
刘一民听到朱霖这样讲,不由自主地笑出了声。
3月10号,刘一民和钱老又去看望了邓老,邓老已经在准备第二次手术了。
邓老躺在病床上还在写建议书,这是一封和于敏等多位科学家联合署名的建议书,他将自己在核领域的经验和国外核领域的发展结合起来,提出未来核武器的发展方向。
看到钱老和刘一民过来,邓老将手中的文件放下:“辛苦你们两个了。”
徐鹿西教授接过刘一民手里面的礼物,冲他点了点头,刘一民在来之前跟她讲过写文章的事情。
邓老冲着刘一民说道:“其实我们就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正是因为这样您才了不起,多少人都没有做到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刘一民握着邓老的手说道。
钱老将刘一民点汉堡和导弹的故事跟邓老讲了讲,邓老笑着说道:“打击范围覆盖全球任何一个角落不是梦,一定能实现的。不过还是希望不要用,战争太残酷了,能让我们动用这种武器的国家很少。
还是和平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真正实现国富民强,实现天下大同。”
“以武止戈,砥定乾坤!”
刘一民没有跟邓老谈论太多的过往,跟邓老的妻子徐鹿西教授在隔壁的房间聊了约三个小时。
谈及过往苦涩也是幸福,谈及现在尽是伤感。
“老邓不后悔,他不后悔我就不后悔。核这种东西,是一把有辐射的剑,总得有人去铸造,铸造好之后也得有人去握,责任不止在老邓身上担,那么多人都义无反顾。”徐鹿西擦了擦眼角的泪水。
“徐教授,对不起,让您感伤了。”
徐鹿西教授嘴角扯起一丝笑容:“没关系,我也有私心,想让你尽快写好,最好让老邓看到,让他看看,他这一辈子很了不起。”
“我一定尽快写好,您放心。”刘一民说道。
走回病房的时候,邓老发现了妻子的异常不过并没有询问,刘一民将手里的《绣春刀》草稿递给了邓老:“这是最新一篇通俗,您要是喜欢,放您这儿给您解个闷儿。”
“好,我看完一定让人给你送去。”
“我过来拿。”
钱老笑道:“一民同志,你厚此薄彼啊,上次老邓插队,这次你是捂着不让我知道啊。”
病房里笑声不断,当提及郭永怀郭老的时候,钱老和邓老都非常感伤。
“科学家都是国家的宝贝,一定得保护好。永怀要是没走,咱们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看邓老疲惫了,刘一民和钱老便离开了301医院。
走出去后,钱老忽然询问刘一民还记不记得东风5的飞行速度?
“23马赫。”
“对,你知道这个速度是多快吗?”
“嗖一下。”刘一民看钱老有点无语,赶紧说说道:“两万多公里一小时,到美国实际上也就不到半小时。如果店家送汉堡的速度慢一点,到的不仅比汉堡快,还比汉堡热。”
钱老满意地点了点头,不过指了指他无奈地说道:“你还真是鹰派作家。”
“其实我是保守派。”
3月15日,刘一民收到了北影厂的消息,《霍元甲》的片子已经剪好了,一会儿就带着人到华侨公寓和刘一民一起审片。
“那好,我在家里面等着你。”
汪阳开着吉普车,身后跟着六个人,除了主导演之外,五个副导演也跟着过来了。
好在放映室的面积够大,大家挤进去也不是很挤。
“我们已经看过一遍了,觉得没什么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