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让我们向刘一民同志鼓掌一千次!(求月票) (第2/2页)
各大报纸称赞《尘埃落定》话剧是一部能够使人得到教育,了解藏地变革史,使青年树立远大理想的话剧。
一月二十五号,燕京城凌晨开始下起了小雪,到早上已经成了中雪,地面上铺了约五厘米的雪层。
燕大大饭厅周围的雪被踩的脏兮兮的,有的地方干脆被踩化了。
傍晚晚饭过后,大饭堂的工作人员就开始紧急的清理了起来,等到七点访谈即将开始的时候,周围的雪和大饭堂已经被打扫的干干净净。
央视将自己的设备通上电后,大饭堂的灯光比平常亮了十几倍,一个专门设计的舞台的出现在了学生的眼中。
舞台后面立着一个背景板,上面写着“青年之惑,应由青年来解——专访中国青年导师刘一民教授。”
这次访谈采用电视录播和广播直播的形式,没有到现场观看的学生,全都蹲在收音机面前支着耳朵。
八点半访谈正式开始,刘一民在八点十分走进了舞台的后台,导演跟刘一民讲着一会儿出去要招手,要向镜头招手。
时间到后,赵忠湘率先上台,向现场的学生和观众做了欢迎词。
“接下来有请刘一民教授。”
刘一民从后台缓步走出,冲着激动地学生和镜头摆了摆手,接着坐在了赵忠湘的旁边。
“刘教授好。”
“主持人好。”刘一民看着赵忠湘笑着说道。
赵忠湘觉得刘一民的笑容有点奇怪,这一诧异差点打扰到了他采访的节奏。
赵忠湘先从最近大家都挤破脑袋要看的《血战台儿庄》入手,询问刘一民的写作思路以及对历史的态度。
刘一民趁机讲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正确对待历史和国家统一的问题,最后点题到了老兵归国探亲的问题上。
“刘教授认为双方可以逐步的扩大交流,是这个意思吗?”赵忠湘问道。
“对,通过一步步交流,扩大互信,我们谁都不能做历史和民族的罪人。”
刘一民讲了一些老兵的境况和对家乡的想念,台下的学生听到后泪流满面。
赵忠湘一看势头不对,赶紧换话题,心里祈祷别让学生哭完喊起口号闹了会场。
采访进行了约三十分钟后,赵忠湘终于切入了正题,开始询问刘一民关于一些中国青年迷茫的问题和对出国的向往。
“迷茫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会存在,尤其是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更会迷茫。我们的国家也在不断地投石问路,由此折射到个人身上,自然也会迷茫。
出国问题确实存在,在燕大也有很多学生。但我很想问问现在的大学生,你们是一个民族通过高考选出来的最优秀的一批人,你们出国是为了享受,还是为了报效国家。
我跟钱学森钱老聊过,聊过他为什么会回来?他说为了国家和民族。如果我们这部分最优秀的年轻人都不为了祖国和民族,那还有什么希望?当然,中国奔腾的历史证明,永远有无数的年轻人愿意为国家的发展抛头颅洒热血。”
央视的人对刘一民的反应十分满意,台下的杨伟光频频点头。
赵忠湘夸赞道:“不愧是青年人称呼您为青年精神导师,我相信这同样是无数青年的心声。很多人觉得外国很发达,很有人文精神,更民主和自由,人们也更平等,你觉得呢?”
“那就回到一个问题,黑人是不是人?如果黑人不是人的话,可能确实比较平等,这只是比较。另外,大资本家和普通人是不是平等呢?如果是的话,也就不存在剥削了。所以,平等在哪里呢?”
“出国的人好像都在告诉我们,国外真的很好。”
“我出国我也会说我过的很幸福,我要说不幸福,我有面子吗?这不是幸不幸福的问题,这是面子问题。我在国内不幸福,到国外还不幸福,那我不白出国了吗?”
台下笑声一片,访谈的氛围顿时轻松了起来,赵忠湘采访的压力也小了很多。
赵忠湘继续说道:“最近几年一些知青找不到工作,也有一些青工下岗待业,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青年人要解放思想,这是一个巨大变革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变动,说明机会也多。卖茶叶蛋都比造导弹挣钱,这说明普通人也有机会。
如果现在是三四十年后,当我们回顾改革史的时候就会发现,这是最好的时代,一个机会和梦想并存的时代,是造梦时代。你的想法会变成财富,会变成你想要的一切。
但当各行各业无比紧密,你会发现机会并不对普通人开放,一个人的试错成本被无限抬高,抬高到普通人无法试错的地步。”
刘一民拿国外跟国内进行了分析,除非出现生产力的变革,会造成财富的重新分配。如今国内不只是生产力在变革,各方面都在变。
八九十年代,大部分国营单位、体制内的工资比外面低的多。有点小生意头脑的摆个地摊就能富起来,头脑再好点的,买了房子,有几家铺子
不过退休后,退休工资倒是反过来了。
接下来的演讲,基本上赵忠湘成了配角,刘一民的引申分析的话题远远超出了他的采访范围,有些不懂的怕出错,也不敢轻易接。
社会结构、种族性到社会发展,台下的学生越听越精神。
等访问完毕,学生提问,基本上是前排提问的多,后排想提问声音也传不到台上来。
“刘教授,您刚才说卖茶叶蛋的不如造导弹的。如果我们未来找不到工作了,去摆地摊,燕大不会觉得我们丢人吧?”
“同学,你叫?”
“我是85级中文系的陆步轩。”
刘一民点头说道:“不会,凭自己双手吃饭的人,永远不丢人。”
“话是这样说,毕竟地位和待遇会有很大的不同,我相信会有人说我们浪费了国家的资源。”
“第一,你只要不给国家添负担,就相当于没浪费。第二,如果将国家的投入算做成投资的话,投资是允许部分失败的。
第三,如果你能将你的地摊发扬光大,给社会提供就业,那你对社会就是有贡献的。”
陆步轩坐下后,另外又有学生站起来询问刘一民是不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外国。
“我举的例子你能证明他是假的,说明我是戴着有色眼镜,如果不能反驳,说明是真实的。另外,同学,西方有没有戴着有色眼镜看我们呢?”
刘一民讲了讲西方是如何看待中国的,让大家意识到现实的世界和理想世界的差距。
“同学们,生活就是问题迭着问题,我们唯有做的就是解决问题。如果你觉得你的国家不好,那就建设它;如果你觉得人民没素质,就从你开始做一个高素质的公民;如果你觉得同胞愚昧无知,就从你开始学习并改变身边的人,而不是一味的谩骂、抱怨、逃离
我上大学的时候曾经讲过一段话,你所站立的地方是中国,你的心跳就是中国的心跳。对于国家而言,已经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青年同志们,让我们挺起胸膛,向未来出发!”
在掌声中,访谈正式结束,无数的学生想冲上台跟刘一民握手。保卫处的人早有准备,挡住学生,让刘一民顺利离开了大饭堂。
深夜十一点的燕大,无比热闹。在宿舍听广播的学生,打开窗户冲着外面呼喊。
燕大的喇叭响起,燕大团委书记在广播里向全校的学生喊话:“让我们向刘一民同志鼓掌一千次!”
学生们走出大饭堂,依然不断地鼓掌,仿佛是要响应团委的号召鼓掌一千次。
清华、北师大、人大的学生携手走出燕大的校园,在黑窟窿东且刮着寒风的冬天,一个个手舞足蹈,重复着刘一民刚才的讲话,雪从缝隙灌进鞋子里面也丝毫不觉寒冷。
“刘教授就是刘教授,他对中西方社会和政治制度的研究太透彻了。”
“是啊,深入浅出,还用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个成语,不需要过多思考,就能明白国与国之间的竞争。”
“咱们要清醒一点了!”
刘一民回到华侨公寓,一家人正在等着他,朱霖用鸡毛掸子将刘一民身上的雪给掸掉:“刘老师,可威风喽,让我们为刘一民教授鼓掌一千遍。”
刘雨和刘林在喜梅的带领下鼓起了掌,刘一民揉了揉通红的耳朵:“你们就不要跟着起哄了,我去暖气旁暖和一下。”
第二天,各地的媒体都在报道,鼓励青年人去听一听刘一民的讲话,不少年轻人听着刘一民的讲话就来劲。
“陆遥,你怎么来了?”刘一民看着门口的站着的陆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