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特赦1959》发表 (第2/2页)
下午五点左右,讨论正式结束。
吃过饭刘一民就坐在演出厅的前排,一边休息,一边等着开演。
现在离演出还早,舞台上面挂着《血战台儿庄》的牌子,红色的大字宛如用血写的一般。
《血战台儿庄》的话剧开场直接是枪杀韩复榘的会议,舞台上,光头跟韩复榘假惺惺的握手,转脸就变成了阴狠的表情,下令追究鲁省丢失的责任。
“鲁省的丢失是我的责任,那么金陵的丢失又是谁的责任?”扮演韩复榘的演员猛地拍响了桌子。
安静的剧场内,这道响声如雷震耳,也是在提醒观众认真看剧。
随后韩复榘被击毙,李宗仁正式出场,开始为保卫徐州出谋划策。
在接下来的舞台上,时不时的传来浓烟和枪炮声、厮杀声。
王铭章在藤县阵亡的时候,全场先是噤声沉默,沉默后掌声如火山般爆发。
等到话剧结束,刘一民感叹道:“排的真有劲儿啊!”
观众依依不舍,有个演员在台上缓缓地吹着冲锋号,号声平缓,如泣如诉。
刘一民上台跟演员们握手合影,向他们表示自己的敬意。
“刘老师,排的好吧!”
“可太好了。”刘一民牵着朱霖的手走出了人艺。
朱霖冲着刘一民说道:“刘老师,我们准备月底去塞罕坝演出。”
“月底啊,你们去演出几天?”
“从这个月的二十八号,演出到五一,五一劳动节之后就回来。”
刘一民忽然想到北影厂正在拍摄的《最美的青春》电视剧版,也不知道拍摄进度如何了。
“这次我们到塞罕坝应该能遇到他们,他们过年就去拍冬景了,现在开春,正好拍春季种树的场景,估计要不了多久就好了。”
到家后,两人抱了一会儿孩子,哄睡后也赶紧去休息了。
躺在床上,两个人有说不完的话,也有干不完的事情。
四月底,刘一民亲自送朱霖和话剧团队的人上了火车:“塞罕坝风沙大,注意安全。”
“放心吧,就几天时间。”
等火车出发,火车上的朱霖和刘一民都担心起来,也不知道两个小家伙平时能不能哄好。
他俩这时候倒是不吃母乳了,各种辅食加上奶粉,足够保证营养了。
回到家看一切如常,刘一民才放心地去了学校。
学校专门安排了刘一民给学生在操场上开一次分享会,要不然学生的情绪一直压着,见刘一民一次围一次。
操场上,刘一民慢悠悠地讲着自己在欧美各国的经历,讲中国流亡在海外的文物命运。
“同学们,大家不必将我看的太高,我们中国人获得外国文学奖也没什么值得自豪的。实际上,我更想告诉告诉所有人,外国人的承认并没有那么重要。就拿国家发展来说,咱们必须要做的事情,不管外国人赞不赞同,咱们都要做。
更重要的是自我认同,外国人的认同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这次分享不只是刘一民一味的作报告,而是采取互动的形式,大部分时间由学生提问,他来回答。
“刘教授,为什么外国人愿意为咱们国家种树捐钱?”
其余学生听到这个问题,纷纷点头,很多学生都觉得这群外国人也太好了,简直都是国际主义分子。
更有人觉得,人家给这么多钱,刘教授怎么还骂人家呢,这不符合礼仪啊!
“这件事情啊,我跟大家讲一讲。尤其是经济系的学生,更要认真地听一听。”
经济系的学生立马绷直了身体,想听听刘一民怎么讲!
刘一民没有单纯的讲国内植树造林的问题,这东西一旦简单的讲国内,那语气肯定软。要讲就要从西方砍伐树木,工业发展,碳排放造成的地球变暖,讲生态循环大系统。
“本质上是一种生态补偿,咱们种好了树不仅中国人受益,世界人民都受益。中国人讲究临时抱佛脚,但天天抱佛脚的是哪种人呢?是一些王公贵族、明面上剥削人民,暗地里吃斋念佛以赎罪恶,这就是西方的赎罪心理。
至于为什么有公司愿意花一百万美金来做慈善,因为这是广告。一百万买来了媒体报道、买来了消费者的心、还有股价上涨。
经济系的同学,可以好好分析一下这个案例,一百万美元在股价增长面前都是小钱。”
下面的很多学生不理解,但是经济系大三大四的学生稍微一想就明白了,刘一民邀请了一位学生上台更详细的讲了讲。
“同学,你学的不错,经济系的教授应该给这位同学加学分。”
一番分析下来,不少单纯的学生大呼自己受到了资本主义的伤害:“这就是资本主义剥削的欺骗性和隐蔽性啊!”
接下来几天,因为朱霖不在家,两个小家伙闹的频次增加了,尤其是晚上。刘一民只能除教课时间外,全部在家里面待着。
只要一闹,就跑过来哄。
杨秀云第一次感觉墙上的挂历撕着那么难,几天的时间偏偏觉得撕了几个月。
“两个小家伙真没良心,你老爸我出差一个月,也没见你们两个这么闹。”刘一民一人赏了一个脑瓜崩,下一秒杨秀云的吼声就来了:“小兔崽子,你再敲个试试!”
刘一民赶紧说道:“娘,我没用力!”
“你还想用力?”
“我惹不起我躲得起还不行嘛!”
五月一号,《人民文艺》正式发表了刘一民的《特赦1959》。
街头巷尾读者议论纷纷,调侃着上面的死硬分子,或者是王耀武等人。
这些事情是那些大人物的隐秘事,往往是群众最爱聊的东西。
什么清宫秘史、慈溪秘史以及一些野史能火,都是因为大家对大人物隐秘事过于感兴趣了。
“这王耀武的立场转变的可真快!”
“这黄维,他娘的就是个死硬分子啊,不过这打仗能力实在一般,不应该放出来啊!”
黄维坐在ZX的文史部门的屋子里,听着郑庭笈等人的议论声,黄维装作没听见的样子,他的资料下面也摆着《人民文艺》,但实在不好意思拿出来看。
“老黄,一民应该感谢你,你要是没那么死硬,一心想替J家王朝陪葬,这书就没那么精彩了。一民的稿费,得分你一半!”
黄维冷哼道:“唉,其实我也没那么硬。我现在想想,真是死鸭子嘴硬。”
黄维这话说完,也想开了,自己拿起《人民文艺》大胆地看了起来,看到有趣的地方,不但自己笑出了声,还调侃旁边的沈醉:“这大特务。”
不过看到杨伯涛嫌弃的目光后,赶紧正色看起了书。
老首长亲自给刘一民打来电话,夸赞他写的好,彰显了我D的包容和政治自信。
“一民,你获得国外文学奖还没来得及恭喜你,现在道一声恭喜。”
“您太客气了,《特赦1959》要出版,我还得麻烦你帮忙写个序。”
“小事,我现在就写,等写好我给你打电话,顺便把你那个银奖杯送来让我掌掌眼。”
第二天,《人民报》发表中顾W首长的文章——《我们的自信来自于人民,要以更大的政治自信去进行改革开放》。
刘一民拿着报纸在站台上,等待朱霖回家的列车。
此时列车上,朱霖已经站在出口不断地踱步。
“朱导,想刘教授了啊?”
“谁说的,我想我儿子和闺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