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意大利版宁予外人,不予家奴 (第2/2页)
你们可能无法想象,荒漠在你们的眼前变成绿洲,这是奇迹,奇迹!这样的奇迹,我们正在复制。西方不断地呼吁环保,但我希望更多落在实处上,去行动,我们需要的是行动。”
讲话的时候,重复重要的词汇能够增强感染力,说到“奇迹”和“行动”的时候,刘一民念的格外重。
“地球是个整体,我们中国人植树收益的不只是中国人,而是全世界人民。”
《卫报》的记者说道:“我看过法国记者到塞罕坝的采访以及照片,照片和事迹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我相信,那样的地方,在英国将没有人愿意去工作,即使是最狂热的环保主义者。”
“这就是我们跟你们的区别,我们很少说,但总是去做。你们说,但你们不做。”
“但我们觉得你们有夸大的成分?”
“你们不相信法国记者的话,你们可以去看看。不过我相信,你们比他们会更感到震撼,因为现在种活的树又多了很多。”
刘一民说完,扫了两人一眼再次说道:“美国的环保主义者正在用实际的行动进行支持,我相信,欧洲的民众也应该支持。你们《泰晤士报》和《卫报》都是世界顶级报刊,你们更要有责任感。”
“我们会将你的呼吁写进去的。”
采访的时间一到,约翰立即走进来将记者请了出去。
在牛津大学的行程中,国内报社的记者随行。
记者李舟看着《卫报》和《泰晤士报》的报道说道:“很少有第三世界的国家指责发达国家在环保问题上无动于衷,大多是发达国家指责第三世界国家砍伐摧毁地球。”
“记者同志,这就是西方人的高明之处。他们总是设立了无数的议题等我们去钻,我们应该给他们设立议题,让他们自证。”
日本人说没那场战争,刘一民就说广岛和长崎没有被核平,让小日本子去自证。
大多时候,太要脸的人吵架太吃亏。
李舟说道:“我们的媒体大多在国内战斗还行,外战外行。西方的很多人不要脸,跟政客一样,翻脸如翻书,提上裤子不认账跟家常便饭一样。”
“我们也有人不讲历史,不要脸,但这全用在咱们自己身上了。”
牛津大学的学生对于人文和环保很关注,他们手中拿的最多的书是《老人和狗》《宠儿》。
得知一位学生是话剧社的社长,跟她沟通了一会儿后,刘一民决定回国后将《老人和狗》的剧本寄给她。
“这是美国旧金山的环保团体义演的剧本,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世界的植树造林募集资金,我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要成为国际主义者,真正的将胸怀放到全球。”
话剧社的社长笑道:“我们也会采取自己的行动,我的朋友都说我的胸怀很大。”
“我想他们说的没错。”刘一民低头测量道。
12号颁奖典礼结束,13号开始在巴黎议会的演讲,刘一民在21号结束了欧洲巡回演讲。
手签字签的都是疼的,马赛丹尼教刘一民一个简单的办法,参加签售会的时候用纱布包着手,就说受伤了,没办法签。
“丹尼,你这是糊弄我的读者。我的读者都是最可爱的人,我不会糊弄他们的,用真心才能换来真心。”刘一民拍了拍丹尼的肩膀。
这阵子,除了文学奖的奖金外,刘一民挣了约一万五千美元的出场费。
“老吕同志,再见!”刘一民冲着吕同六说道。
“一民同志,祝你美国之行顺利!”
吕同六已经完成了文联交给他的任务,准备回国。吕同六累的腰酸背疼,刘一民让他在巴黎休息几天,他不愿意,出来半月想老婆了。
“一民同志,需不需要我给你的家人带点东西?”
“不用,等从美国回去的时候我再买吧。你需不需要外汇?买点东西回去?”
吕同六说道:“别,文联给我的美元,加上这几天各出版社给的点外快足够了,这还是占了你的便宜。”
吕同六作为代表团成员,跟着刘一民演讲,各出版社每天给约五十美元,手里有几百美元,他已经心满意足了。
送走吕同六,刘一民在巴黎休息一晚准备去美国。文联的另一个翻译,已经在旧金山等着了。
欧洲巡回演讲结束,各国的新闻媒体在报纸上对刘一民的欧洲之行做出了不同的评价。
法国《世界报》——《中国作家的法国之行,如上次一样犀利》
《费加罗报》——《文物归还为中法的交流打开了一扇新窗》
英国《卫报》——《一个敢于大胆吐露自己想法的中国作家》
《泰晤士报》——《他让欧洲民众再次了解中国》
德国《每日镜报》——《他改变了近年某些中国作家在欧洲留下的恶劣形象。》
讽刺漫画《查理周刊》——《你们应该行动!》
将刘一民和欧洲环保主义者以漫画的形式画了出来,上面夸张的动作让刘一民笑出了声。
意大利的报纸从刘一民走后风向开始变了,不得不让刘一民骂了一句,意大利可以做朋友,但不能做队友。
意大利不少人对诺尼诺文学奖的奖金发放标准提出了质疑,认为刘一民这样一个外国人拿的奖金过高,是国内获奖作家的两倍。
简直是意大利版的宁予外人,不予家奴!
这件事情随着刘一民的离去,在意大利吵的沸沸扬扬。
这种事情刘一民不会去理会,吵就吵吧,自己下场吵就跌了份了!
马耳他的留学生克俚福给刘一民来了封电报,送到了使馆。他当时以马耳他外交人员的身份参加刘一民的颁奖晚宴,本来想去打招呼的,可惜周围太多人,没来得及打招呼。
刘一民回了一封一切安好,友谊长青的电报。
“一民,祝你一路顺风,平安抵达旧金山。”曹大使笑着说道,旁边还有文物局的局长吕计民,他来负责文物交接事宜。
“一民同志,这文物价值很高,民国时期卖出去的,当时最少也值五万块大洋,另外一件金器则是当时抢到法国的。”吕计民还告诉刘一民,长城作为国内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已经得到了批准,即将正式公布,其余的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申请。
“你是功臣啊,我们此次来不仅跟法国接触,还要跟其他的欧洲国家接触。”
“祝大家追讨顺利!”
刘一民转身走上了飞机,刘一民通过使馆通知翻译到华盛顿使馆等自己。
从巴黎飞往华盛顿十个小时以内,要是到旧金山,还得再加两个小时左右。
飞机飞出欧洲大陆之后,就是茫茫的大西洋。刘一民第一次从空中看大西洋,三角贸易的航路在视野中开始清晰了起来。
旁边的黑人询问刘一民在看什么,刘一民说道:“我在看水下有多少来自非洲的灵魂。”
黑人顿时毛骨悚然,默默地离刘一民远了一点。
等到了大西洋中部的时候,黑人从报纸上看到了刘一民,仔细比对以后,激动地要跟他握手。
“虽然我是黑人,但从我父亲开始,也就是1945年,我们就是法国人了。”
刘一民点头道:“祝你们在法国愉快,你有几个孩子?”
“五个!”
“法国迟早是你们的法国。”刘一民别有深意地说道。
3月23号凌晨三点,刘一民正式抵达了华盛顿。
《巴黎评论》、《中国书刊社》、使馆、各个协会已经等刘一民很久了,刘一民在人群里竟然发现了聂华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