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448章 刘一民慈善拍卖会

第448章 刘一民慈善拍卖会

第448章 刘一民慈善拍卖会 (第1/2页)

凌晨三点的华盛顿机场,航站楼和机场跑道上灯光明亮如昼。
  
  一起走下飞机的乘客,疑惑地看着欢迎的人群。直到看到刘一民走到人群前挥手示意,这时立即有两名华裔学生走上前向刘一民送上了鲜花。
  
  记者相机的闪光灯和补光灯开启,将跑道照得更加明亮。
  
  “一民同志,欧洲之行辛苦了!”大使冲着刘一民握手说道。
  
  刘一民笑道:“您客气,感谢大家的欢迎,辛苦了。”
  
  “一民同志,接下来就是咱们并肩作战了!”作协书记汤达成上前一步握手说道。
  
  刘一民离开燕京半个月,作协的新老权力交换已经完成。国家作协从张广年时代,进入到了汤达成、王濛时代。
  
  跟一些文坛老将相比,汤达成的革命经历很少,48年从沪市新闻专科学校毕业的时候,解放战争胜利的号角已经开始吹响。
  
  “汤书记,你还亲自来了?”刘一民来之前没听说过汤达成要过来。
  
  “叫我达成同志,我来给你壮壮声势,这是作协配备的翻译许孟雄同志,外国语学院的教授。”汤达成将旁边的许孟雄介绍给了刘一民。
  
  许孟雄年纪比汤达成大,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老人家的《论持久战》当时被他翻译成英文版,在外国影响很大。
  
  平时刘一民用不到翻译,只有在颁奖演讲的时候需要。
  
  “一民同志,这阵子我会做好我的翻译工作。徐驰同志我也认识,听他讲过你在美国的故事,我很期待接下来的日程。”许孟雄冲着刘一民眨了眨眼。
  
  刘一民依次跟欢迎的人群握手,并表示感谢。走到聂华令旁边的时候,聂华令神色有点复杂,不过还是主动伸手说道:
  
  “一民,欢迎你获得意大利诺尼诺文学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今年你是华人在世界文学界,最闪耀的文学家。”聂华令声音很大,像是为了掩饰尴尬。
  
  “聂女士,谢谢。”刘一民淡淡地说道。
  
  接下来是郑愁予等作家,其中有一位是宋希濂的统一促进的成员,他告诉刘一民宋希濂本来想来的,可惜年纪太大,凌晨三点实在是熬不住。
  
  “您帮我向宋将J问好。”
  
  “一定带到。”
  
  握手之后,刘一民在人群前发表了长约五分钟的演讲,再次对来欢迎的人表示感谢。
  
  一阵折腾,刘一民坐上车回到了酒店。
  
  在酒店,刘一民从四点睡到了上午十点,《巴黎评论》的编辑乔治给刘一民带来了最新一期《巴黎评论》的样刊。
  
  刘一民写作的《黑奴的自由》被刊登在了最新一期的《巴黎评论》上面,不过名字被改成了《黑奴的救赎》。
  
  《巴黎评论》跟刘一民交流过改名的事情,刘一民觉得名字改的不错。
  
  “‘救赎’在《新约》里的意思代表了痛苦、赎罪和解脱。黑奴通过自己的行动,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刘,这本的发表我承担了很大的压力。”乔治坦诚地说道。
  
  “讲一讲?”
  
  “这本揭露了南北战争的真相以及黑人的奴隶命运,讽刺了政治、政客的虚伪。黑人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漩涡之中,所谓的解放奴隶的宣言和人权自由的追寻都无法使他们获救,能救他们的只有他们自己。
  
  这跟此类作品对于奴隶宣言的正面宣传是冲突的,我们编辑部的意见分歧特别的大。不过我觉得这是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小人物对命运的抗争。”
  
  刘一民翻看杂志,《黑奴的救赎》被放到了头栏,里面还插了几幅图。
  
  《巴黎评论》认为这本的市场巨大,提前印刷了四十万册,是春节刊首印数量的两倍。
  
  恰好在此期的发行是在刘一民领奖之后,趁着文学奖颁奖的热浪,乔治觉得四十万册满足不了全球的市场。
  
  但他也不敢赌,只能根据情况加印。
  
  《黑奴的救赎》写了约十万字,根据一个字15美分的价格,刘一民总共得到约一万五千美元的稿费,缴纳完美国的税后,只能拿到一万出头。
  
  乔治刚聊完,中国书刊社的尼琪紧跟着来了,询问刘一民欧洲之行如何。
  
  “总体来讲还是非常愉快。”
  
  “欧洲巡回演讲,你为那些书商挣了不少钱吧?刘,我从英国BBC电视台里看到了你受欢迎的画面。”尼琪坐在沙发上翘起了二郎腿,尼琪的话里带着羡慕。
  
  刘一民靠在沙发上以一个极为舒服的姿势面向尼琪:
  
  “尼琪女士,奥运会期间,我也在加州做了不少的演讲。”
  
  刘一民在英法德意、比利时和卢森堡的演讲为书商提高了不少销量,但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刘一民在几个国家的影响力,这将影响后续的书籍销量。
  
  真要算单场活动挣多少钱的话,书商赚的并不多。场地费、人员费、出场费都是一笔开销。
  
  法国出版商挣的最多,有多个市政部门的采购。这几笔采购里面,市政采购的价格完全就是书籍的标价,比市场真实卖价都高,多出来的利润都给各级的史密斯专员了。
  
  “刘,真高兴你获得了美国图书奖,今年的竞争很激烈。你是第一个获得这个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也是第一个华人作家。
  
  你知道吗?斯蒂芬.金今年也竞争了这个奖,可惜没有拿到。”
  
  刘一民说道:“那有点可惜,我还是挺喜欢他的《肖申克的救赎》。”
  
  尼琪又提《纽约客》询问刘一民是否能接受他们的采访,不过并不是面对面的采访,而是跟在身边记录刘一民的美国之行。
  
  “他们想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记录你在美国的行程,并写一篇非虚构新闻。”
  
  “有趣,记者是谁?”
  
  “希莫尔·赫尔什!他是一位非常著名的记者,曾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普利策新闻奖的得主来采访图书奖的得主,我想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尼琪看向刘一民,她觉得刘一民会同意。
  
  果然刘一民答应了尼琪,希莫尔·赫尔什名声大噪是因为写了一篇关于美军在越战中屠杀手无寸铁的村民的文章,叫做《美莱村屠杀》。
  
  另一篇报道让他名声大噪的是《本拉登之死》,他认为美国海豹陆战队击杀本拉登是一场戏。
  
  美国情报部门早就跟巴基斯坦的情报部门合作了,巴基斯坦将本拉登软禁在安全屋之中,美国人只是去摘了果子。
  
  这是一场政治表演,并不是军事实力的体现。
  
  这篇报道的真假不论,这记者绝对是喜欢搞爆炸性新闻的记者。
  
  希莫尔已经在外面等着了,尼琪将他带进来后,希莫尔率先伸手说道:“刘,你难道不怕我对你写一些不好的报道吗?”
  
  “中国有句老话叫身正不怕影子歪。”刘一民大声地说道。
  
  希莫尔高兴地说道:‘放心,我会拿出我的全部本事的,我一定会写一篇诚实且精彩的报道。”
  
  之后,希莫尔开始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刘一民接下来的行程了。
  
  刘一民重新跟大使、各协会代表见了一面,下午刘一民将乘坐美国国家图书奖评奖委员会的专车前往纽约,今天距离25号颁奖也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
  
  去纽约的路上,希莫尔坐在刘一民的旁边,时不时地观察着刘一民。
  
  “刘,我看了你在意大利的发言,你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充满了信心?”
  
  “当然,希莫尔,你如果是个商人的话,我一定会劝你去中国投资,那里是你暴富的机会。”刘一民笑着说道。
  
  “可惜我不是,即使我是,我想,我也没有看到我暴富的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