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黑奴的自由》(求月票) (第2/2页)
郭薇薇心疼地说道:“老郑,咱尽心就行,也不用真的到以死相报的程度。”
“薇薇,你去做饭吧,我到书房写,最近有很多的想法。我不吃不喝,也得把创刊号的文章写出来。”
华侨公寓,书房里除了刘一民之外,坐着几名西装革履的家伙,他们是亚洲几个国家的出版社的代表,分别是日本、韩国、新加坡三个国家。
他们联袂而来想要跟刘一民签订授权出版协议,日本和韩国都是希望在本国出版,而新加坡出版社想要整个东南亚的市场。
“一民,我们出版社在马来、印尼、菲律宾都有渠道,我相信以我们出版社的实力,足够帮你完成在东南亚岛国的作品推广工作。”新加坡出版社负责人吕文说道。
吕文一口流利的汉语,第三代东南亚华人,跟国内人长得一模一样,除了那一副精英打扮。
见刘一民没说话,吕文继续说道:“东南亚华人众多,华语出版市场空间巨大,我们还能满足英语、印尼语、马来语出版。”
“东南亚可以交给你们,只不过版税比单一国家授权要高一两个点。”
吕文笑道:“我们来的时候已经打探过了,我们可以接受。”
要真光授权坡县,那点地方也不够刘一民费劲的。
三家出版社跟刘一民全部签订了所有书的出版授权,期限仍为五年。
“我的书在你们各自国家出版,如果需要修改的话,必须通知我一声,要不然我有权收回授权。”刘一民说道。
吕文没有说话,他知道刘一民是对日韩讲的。新加坡完全没有必要修改刘一民的书,而小日本有可能修改抗日的内容,韩国为了适应国内出版,也有可能。
三家出版社全部同意,并在合同上加上了这一条。日韩的版税分成都为平装本16%、精装本20%,新加坡则平装本为17%,精装本为22%。
东南亚加东亚签下后,刘一民出版基本上可以说是做到了全球出版,主要市场都有他的书了!
日本的代表井边签订合同后并没有走,希望刘一民帮他引荐一下史铁生。
“我们准备出版一部《现代中国文学选集》,我们想在里面收录史铁生的《我遥远的清平湾》、《午餐半小时》等作品。”
“好啊,不过你既然通过我引荐,给铁生的稿费得按照我的走。”刘一民说道。
井边非常难为情地说道:“刘君,他的名气不如你,最多能给10%。”
“13%!”
“我想先见到人。”
这方面刘一民拿捏不住井边,毕竟不通过刘一民,他通过其他人也能找到史铁生。
索性就带着井边到了史铁生的家里,史铁生听到可以在日本出版,心情微微有点激动,毕竟他羡慕刘一民能在外国出版很久了。
史铁生准备答应,刘一民拦住了,让井边讲一下版税分成。
“刘君,最多11%!”井边说道。
“13%,铁生是很有灵气的作家,你们现在打好关系,以后还会选择你们出版社,要不然..”
史铁生对11%很满意,差点就脱口而出答应了。
“刘君,我们出版社也是要挣钱的。”
刘一民说道:“就差两个百分点!”
“好吧,当交个朋友。在《现代中国文学》收录的中国作家里面,刘,你是最高的,史君是第二。”井边点头同意。
“那你们可赚的太多了!”刘一民冷哼道。
井边摊了摊手说道:“我们如此大规模的出版中国作家的文章,成本很高,有的作家估计卖不出多少。”
“你们是按卖出的份数算钱,怎么算钱都赔不了。”
井边走后,史铁生激动地向刘一民表示感谢,刘一民笑道:“没事,主要是你写的好,要不然小鬼子也不可能会买。”
刘一民想走,史铁生拉着刘一民的手要请他吃饭,六点多史父回来之后,听到这个好消息也激动不已,跑到邻居家买了一只鸡,煮了一锅鸡汤。
“我吃饱了,真得回去了。”刘一民拍了拍肚子,示意自己已经吃的肚圆了。
“一民哥,你都没吃多少!”史岚笑道。
刘一民说道:“两个鸡腿我吃了一个,还少啊?你还挺大方哈哈哈。”
史家三人将刘一民送到胡同口,直到摩托车声音听不到才转回去。
回到家,一家人都坐在客厅里面看电视,刘一民瞧了瞧都在看《传奇大掌柜》:“都看几遍了,还没看够啊?”
“我们几个又没事儿干,两个小家伙看的认真呢!”杨秀云笑着说道。
刘一民吐槽道:“我看两个小家伙支支吾吾的要说话了,别看的太多了,到时候第一句话说的是‘太君’!”
一家人笑了一阵,刘一民转身回到书房。
元旦前,远在美国的《巴黎评论》已经等不及了,看到刘一民还没有交稿的迹象,又给刘一民发了一封电报询问进展。
刘一民拿着电报看着写了一半都不到的《黑奴的自由》,无奈地给《巴黎评论》回了一封信让他们再等等。
《黑奴的自由》改编于美国电影《解放黑奴》,这一部电影以美国南北战争、林肯《解放宣言》为背景,不少在南方蓄奴州的黑奴看到了自由的希望,纷纷逃亡北方。
一名叫彼得的黑人为了自由离开了种植园、离开了妻子。他身上伤痕累累,都是平日种植园主人鞭笞的。
但逃离之路异常艰辛,前面是危险的沼泽地,身后是负责追逐黑人的猎人,他们靠抓黑人领赏。
彼得靠着对自由和上帝的信念,终于来到了北方。他的经历获得了无数人的同情,法国等西方国家看到彼得身上的伤痕,纷纷拒绝购买南方州的棉花,指责南方州太过残暴。
西方人的虚伪让刘一民感到可笑,英法等国有什么资格站出来当圣人?不是你们,黑人能到美国当奴隶吗?
之后南北战争爆发,黑人加入联邦军,为了自由冲向南方。
刘一民对里面的内容作了改动,影片虽然宣扬了黑人遭受的苦难,但更多宣扬的是美国为黑奴解放做的努力,整体是一部内宣片。
在文章中写出了为什么林肯愿意解放黑奴,是因为北方发展工业需要工人,而黑奴都在南方,林肯解放黑奴是为了跟南方抢夺劳动力。
嘴上全是正义,背后都是生意。
通过彼得祖父对他的谈话,引出了英法、西班牙、葡萄牙等西方国家为了金钱而进行的黑奴贸易。
“我们的家园在大西洋的另一端,而我们为什么会在种植户园里?如果上帝是全能的,他为什么对我们的苦难视而不见?”
将彼得对自由的向往以及最后冒险走出南方的主要原因,归咎于他自身强大的意志力。
而通过他的思考,让读者知道黑人要想自由只能靠自己,而不是靠白人的怜悯和上帝的慈悲。
政客通过彼得向世人宣告南方种植园的残忍,回到富丽堂皇的别墅里却在讨论如何用黑人的苦难赢得战争的胜利,言语间充满对黑人的鄙视。
当英法站出来当圣人的时候,彼得再次问出了那句“我们为什么会来到这里?”戳破白人虚伪的谎言。
书里面加入了冒险等元素,更适合现在美国读者对于猎奇的需求。
刘一民快马加鞭,预计在一月底能够完成创作。
“刘老师,你看我给大哥、大嫂、咱爸买的衣服和礼物怎么样?”朱霖抱着一大堆东西走进书房问道。
ps:感谢巴卡拉卡喵大佬打赏五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