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美术厂的困境 (第1/2页)
第二天文研所的会议主要研究的是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夏言既是文研所的所长,又是文化部主要负责电影工作的首要领导。
会议上,八一厂的刘佩然和北影厂的汪阳两人可以说是滔滔不绝,文研所给两人提供了一个跟夏言坦诚交流的平台。
汪阳大声地讲着电影要想发展,首先电影市场要活起来,要提高电影厂创作的积极性,总而言之还是要多给电影厂分钱。
“电影厂要更新设备,学习先进的拍摄手法等都需要用到‘钱’,关键的问题是咱们电影厂目前没有那么多的钱。文化产业要做大,优质的片子是核心,没有优质片子,咱们电影、电视市场早晚会萎缩。
如何产生优质的片子?那必须激励电影厂的文艺工作者,提高大家的创作积极性。”汪阳说完后看向众人,期望大家给他点回复。
夏言轻轻地拍了拍桌子:“你们两个啊,眼光要放长远一点,让你们进文研所,是要你们考虑整个文化产业的,不是让你们打自己厂里那点小算盘的。”
夏言这话很像你向老板提工资,但老板说你没格局,要从大局出发。
“沈老,电影厂是文化产业重要的一环,是生产者啊!”汪阳赶紧说道。
“汪阳,你们不要只顾着讲自己钱少,你们要考虑一下整个体系,中影厂都快揭不开锅了,电影厂这几年靠着提高拷贝收购价没少挣钱。中影厂如果提议以后好的片子多给分成,卖不出去的不分成,你们电影厂该怎么办?”夏言问道。
汪阳和刘佩然两人面面相觑,一句“那怎么行”差点脱口而出。
夏言乘胜追击道:“你们不要觉得中影分了你们的大锅饭,你们内部是不是也在吃大锅饭?你们不要总是看到别人头上的虱子,自己身上的也要看一看。”
夏言的话让汪阳和刘佩然悻悻地闭上了嘴,再也没有吱声。
刘一民先出来和了一下稀泥:“部里有统筹的考虑,毕竟钱涉及到各个部门,涉及到无数人的生计问题。每一次的改革,都不能光想着大刀阔斧,也得小心翼翼。
汪厂和刘厂在一线工作,知道一线的的困难,要多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和完稀泥后,刘一民又指出两人应该多站在文研所的角度进行一下学术研究,暗示两人不要将文研所简单的当成为电影厂争取利益的地方。
简单聊完之后,刘一民再次跟大家聊了聊以中国功夫为核心的电影。
汪阳不愧是电影厂厂长,在刘一民讲完之后,立即拿出了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
“今年以来,香江拍摄了《少林小子》《锦衣卫》和内地电影厂合拍的《木棉袈裟》等电影,不仅在香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全球市场上也赚了许多钱。所以,我很认同一民讲的以中国功夫为招牌,创作一大批此类的电影。
香江拍出来的武侠片跟咱们内地拍的风格很不一样,严格来说,我认为画面、服装、道具都没有甚至说他们没想过还原真正的历史背景,只想低成本拍出能赚钱的商业片。
我们要拍此类的电影有天然的优势,内地依靠几千年的历史背景,大量的素材可以获得,另外内地的电影厂和导演对于电影的真实感或者说是现实主义有很深的情节,两者结合可以拍出大量优秀的电影。
天时地利都有,但政策和剧本方面的支持力度都不够。”
这次汪阳提政策对电影厂支持时,夏言并没有再打断,而是认真的听。
“咱们拍此类电影,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国内的观众需求,另一方面是想走出国外。国内的电影分成尚且不论,国外呢?另外电影的出口权全部在中影的手里面捏着,这是不是不合理?”
汪阳说完,刘佩然立马跟上:“我认为中影可以拿出口代理权,但电影制片厂也要有一定的话语权,另外对电影厂的分成比例要高一点。电影厂拍出一部好电影,靠在海外挣钱补国内,这才能激发电影厂在这方面进行创作。”
讨论终于到了正轨,刘一民脸上的笑容多了许多,也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意见,包括对这类电影进行补贴,满足优秀影片标准的时候文化部单独奖励,对涉及到出口的问题,跟两位电影厂厂长保持相同的意见。
夏言笑着说道:“你们将意见整理成文件嘛,我让大家好好看一看,讨论一下,大家讲的都很好。另外还有一点,我想你们没讲出来,那就是好的剧本,没有好的剧本怎么行呢?
我们要鼓励一批编剧尝试这方面的内容,风格不一定要去学习香江的,我们也要有自己的风格。”
会议中间休息之时,大家吃着水果和零食补充体力,聊的更为放松。
“沈老,咱们国内文化产业要想发展,电影工业也得发展啊!国外各种电影技术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咱们不说跟上,但也得慢慢走。”刘一民笑道。
“是啊,但咱们目前在这方面投入不了多少钱。”夏言无奈地说道。
“不挣钱,是没人愿意搞,只能靠国营厂子搞。”
电影的事情聊完,又开始聊动画,在动画片领域,戴铁郎最有发言权。
戴铁郎说道:“我作为一个美术厂的导演,而且在美术厂工作了半辈子。我觉得对于美术厂最大的问题是,美术厂的资金不足。动画片的制作比拍电影更难,一个导演不紧不慢,在剧本够的情况下,拍三部电影都不难。
但动画片不行,一年一个导演加一个团队不一定能做出来一部,成本居高不下。”
戴铁郎听汪阳和刘佩然诉苦了那么久,心里也嘀咕了很久,跟美术厂比起来,电影厂可以说是富得流油。
美术厂是上影厂旗下的,但美术厂是单独划拨预算并制定生产计划,上影厂的大部分资金肯定是朝着故事片的生产倾斜。
“我个人认为计划模式下的动画片生产也有好处,就是我们可以放心打磨作品,不用担心市场反响。我们跟西方和日本的同行交流,他们就很担心市场反响不好,存在急功近利,急于挣钱的倾向。”
夏言说道:“国内对动画片的制作和故事片制作的重视程度是有所不同,毕竟两种片子的观众群体规模不一样。但一民的话,让我们都意识到了动画片的重要性。孩子是会成年的,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啊。
铁朗同志,你们今年的《黑猫警长》第一集就很好看,我孙女很喜欢,你再多讲讲具体的困难?”
戴铁郎讲了许多,主要有两个,一是缺好的动画片剧本,第二则是缺钱。
“我们现在制作的动画片大部分是国内神话故事或者历史改编的动画,纯原创的动画内容还是太少。”
夏言问道:“咱们国内最近出现不少好的童话作品,这些都没有改编潜力吗?”
“所长,这些童话作品都是短故事,没有办法改编成电影或者是电视剧。”戴铁郎苦笑道。
刘一民说道:“这确实是个问题,主要是童话作品在整个文学创作中也不是主流。真正能写出好童话作品的作家是少数,而大部分人认为的童话作品就是几页,不成体系。”
“钱的问题也是个大难题。”戴铁郎再次哭穷道。
夏言说道:“部里面可以在这方面倾斜,但厂里也要找出多种挣钱的办法。以前一民说过外国动画片卖玩偶啥的,咱们也可以多想想办法。你们文研所就是要研究嘛,研究如何才能多挣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