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美国民主基金会的拉拢 (第1/2页)
百老汇给出的全利润分成标准要高于版权保底加利润分成的标准,演出大获成功且连演不断的话,肯定是全利润分成比较划算。
要是不达预期,还是保底加版权分成比较划算,至少能拿到一笔保底费用。
从这方面来说,刘一民跟人艺签订的合同就是保底加分成,只是这个分成是按场次多少钱来算的,不是每次挣多少票钱算的。
“刘,你选什么样的分成方式?”李聪仁问道。
刘一民看向李聪仁:“我倾向于选择全利润分成,我相信这两部话剧,在美国一定能够获得成功。不过还是要谈一谈,再聊一聊比例。”
下午,邦德和米勒再次前来,尼琪因为中国书刊社的事情,并没有过来。
刘一民笑着问道:“邦德,我想先看看你们的诚意。”
邦德看了一眼旁边的米勒开始说道:“如果按照利润分成的话,剧场和团队都要进行分成,刘,你能拿到利润的百分之四十。如果是版权费加分成的话,每部可以拿到一万五千美元加20%的分成。”
“邦德,你能给我讲一下什么叫利润吗?”刘一民问道。
邦德以为刘一民不懂利润的算法,直起身子讲道:“利润就是总营收减去经营成本,对于话剧的总营收就是票价。”
“经营成本包括分给剧场和演出团队那一部分了吧?”刘一民漫不经心地问道。
邦德一时哑然,旁边的米勒搭话道:“这是一个精明的中国作家,邦德,你还是坦诚一些比较好。”
李聪仁也说道:“刘在美国并非一无所知,他带我了解中国,我也带他了解美国,你们是在欺负他没有专门的版权运营团队。”
李聪仁的话音落下,邦德立即向刘一民道歉,并重新说出一个分成数字:“全利润分成为50%,版税保底加分成的比例,不能超过25%。刘,对于剧院而言,我们也承担着很大的风险。
我们的后面有投资人,如果业绩不佳的话,我们也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双方聊了很久,最终将分成敲定在59%,刘一民跟百老汇签订了版权合同,李聪仁找来律师,双方检查了一下确定没什么问题之后,刘一民在上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邦德握着刘一民的手说道:“刘,希望你能忘了我们之间的不愉快,现在,我们都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绿皮书》和《宠儿》在百老汇大剧院上演,我们会为它们找最好的导演和最适合的演员,希望明年你能登上托尼奖的颁奖台。”
“邦德,希望美国人能从话剧里面感受到力量和爱。”刘一民笑道。
邦德耸了耸肩没有说话,米勒跟刘一民寒暄了一会儿后,两人带着合同离去。
李聪仁看着米勒的背影,感叹今天竟然见到了美国著名的剧作家。
刘一民嗤笑一声,没有说话。
李聪仁看向刘一民的稿子,征求过他同意后,拿起稿子看了起来。
“长城?中国功夫?”李聪仁看完标题就觉得有意思,接着又向刘一民说道:“中国功夫在美国很火,很多美国人认为所有的中国人都会功夫。可惜,当时我没有去少林寺转一转,希望日后有机会再去。”
此时的少林寺还只是一座破庙,永信还没发力呢!释永信对少林的商业化发展起了不少的作用,但如果因此就认为,没有释永信就没有现在的少林寺,那就错了。
历史潮流在这里,没有释永信,也会有其他人推动少林的商业化。少林寺的火,在一定程度上是《少林寺》的电影和中国功夫推动的,释永信是各种因素结合的产物。
“以后有机会再到中国。你还记得穆拉土吗?他又要到中国留学了。”
“为什么?”
“因为他们国家发生了政变,美苏之间的争霸,导致埃塞的局势动荡至今。”
李聪仁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唉,希望他的国家也能够强大起来。”
“李,我希望你帮我寻找一些上个世纪美国种植园的的皮鞭和其他刑具,人艺要演出《宠儿》,他们需要一些详实的资料。他们想象不到,奴隶主是多么的残忍。”
“交在我身上,我出去一趟,我有个朋友喜欢收藏德州的物品,他那里会有。”李聪仁看了看时间,立即走出了房间。
“不用那么急,回国之前交给我就行。”
李聪仁说道:“我去问一问,他的脾气比较执拗。如果同意的话,我直接将物品通过航空邮寄到人艺,我想他们比较急。”
李聪仁走后,刘一民一个人在酒店呆着也无聊,坐在酒店咖啡厅的窗前,要了一杯咖啡静静地看着洛杉矶的落日以及广袤的太平洋。
坐了约半个小时,刘一民正准备离开,一个白人中年男人坐在了刘一民的面前,并给他重新点了一杯咖啡。
男人穿着日常休闲的条纹衬衣,头发呈白黄色微卷,看起来样子像有三四十。
“你好,请问你是?”
男人自我介绍道:“刘,我叫彼得。”
“你认识我?”
“只要你说出自己的名字,我想大部分的美国人都认识你。”
“可我没对你说出我的名字。”刘一民警惕了起来。
彼得点燃了一根雪茄说道:“我想给你交个朋友,我没有恶意。你对美国怎么看?高楼大厦?财富、地位、自由、民主.”
“或许还有厌恶,我讨厌不请自来的人。”刘一民说道。
彼得笑道:“我介绍一下,我是一名基金会的成员,听说你的研究所需要资金,我想资助你们。”
“为什么?难道你们的钱多的花不完了?”刘一民似笑非笑地说道。
“我们致力于资助全球范围内的学术研究,你没钱,我们有钱,我们可以提供充足的资金,让你可以研究一切想要研究的项目。”
“我要付出什么?”
“你什么都不需要付出,你只需要做自己的研究就行。教授.刘,我们基金会是愿意资助每一个有梦想的研究者。我们相信,我们对你的支持,一定能够让你走在学术研究、世界文学创作的前列。
有我们基金会的支持,你可以获得想要的名利和地位。”彼得用极具诱惑的语气说道。
见刘一民没有说话,彼得继续说道:
“你看到了吗?美国人拥有豪华的房子,汽车,甚至是游艇、漂亮的女人。在美国,有钱就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刘,中国是很贫穷的,你知道我这衬衫多少钱吗?三百美元,多少中国人一年的收入都没有三百美元。”
“你们是哪个基金会的?”刘一民问道。
“美国民主基金会。”
刘一民露出了然的神色,美国民主基金会是去年成立的,经费大多来自于国会的拨款,是一个臭名昭著的NGO组织。没想到自己这次来美国没多久,就被他们给盯上了。
“你们能给我多少钱?”
“十万美元的研究经费,之后还会有源源不断的经费进入。”
刘一民笑道:“钱呢?给我吧!”
彼得愣了一下后觉得刘一民上钩了,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只要敲定合作,经费马上到账?”
“合作,你们不是无偿献爱心吗?”
彼得说道:“是不需要做任何事情,但我们得确认我们是不是朋友。我们希望你的研究内容做一些改动,比如如何促进中美两国交流、教育合作、文化共享。我们希望我们有一些共同的价值观,我们想要有一个民主和自由的世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