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397章 即将登上中国话剧史教材

第397章 即将登上中国话剧史教材

第397章 即将登上中国话剧史教材 (第1/2页)

人艺的会议室里,桌椅被拉开围成了一个椭圆形,两边都坐满了人,会议室前方挂着“《天下第一楼》剧本座谈会”的横幅。
  
  一边是以曹禹、于是之、夏淳、欧阳山尊为首的导演和著名话剧演员;另一边是评论家和新闻记者为主,著名的戏剧评论家童道明、杜清塬、林可欢、田本相四人,此外《文艺报》主编冯木、《人民报》总编李壮、《中青报》主编佘世光等。
  
  整场会议由于是之主持,刘一民坐在曹禹旁边的位置,跟对面的人一个个打着招呼。
  
  自从坐下后,《中青报》主编佘世光的目光在刘一民身上就没有离开。
  
  刘一民冲着他微微颔首,佘世光笑着说道:“一民同志,咱们两个可是老熟人了,就是一直没有机会见面。”
  
  “佘主编,我对您也很了解,于佳佳同志经常在我面前夸您,说您到了《中青报》之后,咱们《中青报》蒸蒸日上,局面焕然一新。”
  
  刘一民的话让佘世光老脸上的褶子都笑到了一起,心里面在嘀咕于佳佳是不是真的夸了自己,毕竟于佳佳三番五次忘了引荐。
  
  姑且当真夸了吧,这小于同志,还不错嘛!
  
  《人民报》主编李壮说道:“一民同志,以后希望你多多在我们《人民报》上发表评论,我们的记者同志都说,一民同志对《中青报》情有独钟啊!”
  
  “李主编,我的文章放到《人民报》上,你们也不一定会刊发啊!”刘一民调侃道。
  
  《人民报》代表着方向,刘一民以往战斗力十足的文章要是发在了《人民报》上,文坛会不会猜测,这到底是谁的意思?
  
  李壮无奈一笑,不死心地说道:“一民同志走多远见得多,可以多写点自己的所见所闻嘛!”
  
  “其实一民最适合的是我们《文艺报》,我们就是刊登文艺评论,记录文艺界发生的大事的。一民同志,我代表《文艺报》向你约稿,你对西方文学很有见地,一定要多多发表自己的意见。”
  
  冯木迫不及待地插嘴道,并且举出了以往刘一民发表的评论和讲课的内容,又提到了最近的《宠儿》:“一民同志,要说魔幻现实主义,国内目前没有人比你更有发言权了。
  
  你的那个魔幻现实主义就是现实主义的提法,已经开始为更多的人所接受。以往认为魔幻现实不是现实的同志,也在转变心态。”
  
  座谈会很热闹,但是“偏题”了。于是之看到这场面,无奈地看了一眼曹禹,见曹禹没有丝毫急躁的样子,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过了一会儿,几个话剧评论家也加入到了话题讨论之中。
  
  于是之忍不住清了清嗓子:“同志们,今天是一民的剧本《天下第一楼》的座谈会,咱们回到正题吧!”
  
  评论家李可欢笑着道:“反正都是一民同志写的,一民同志是如今文坛结出来最大的一颗硕果啊。”
  
  “同志们,咱们还是谈《天下第一楼》吧!”刘一民说道。
  
  会议室内,大家听到刘一民这样说,话题终于回到了正题上。
  
  评论家童道明讲出了自己对《天下第一楼》的理解:“这部话剧是从话剧界对‘新戏’的推崇中走出来的,这说明我们的老戏也能获得成功。
  
  咱们对‘新戏’的推崇,也不能忘了老戏。我们研究《天下第一楼》,也不能只谈论《天下第一楼》。我们要聊作者的创作思想,要聊一民的《时代三部曲》,要聊老舍先生的《茶馆》和《龙须沟》后的传承,要聊一民文学血液里不断奔涌的现实主义生命力。”
  
  童道明说话时带着苏南口音,因为苍老声音略微有点沙哑,听起来却不刺耳,反而是清晰耐听。
  
  老头一连说了几个句子,层层递进,说到最后脸颊充血泛红。
  
  童道明去苏联留过学,他的话剧思想里面有很深的苏联烙印,比如最喜欢的是契科夫,喜欢人艺从外国学习到来的“新戏”(采用外国流行的叙事方式)。
  
  《天下第一楼》的成功,让他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国戏的魅力。
  
  “《天下第一楼》排练的成功,标志着我们的编剧和导演技术又达到了一个成熟期。人艺靠这个话剧,再次稳固了在话剧界的地位。”林可欢说到最后激动地拍了拍桌子:“立住了!”
  
  于是之扫视了一眼全场,最后冲着童道明笑道:“刚才老童说的我很赞同,当年《狼烟北平》出来的时候,我就有《茶馆》的感觉,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狼烟北平》和《天下第一楼》,《传奇大掌柜》次之。”
  
  《文艺报》的冯木笑着说道:“《狼烟北平》当时我也看了三遍左右,文三儿这个人太有特色,值得去仔细的研究。从《狼烟北平》到《天下第一楼》,表明了一民同志写作不是旁观式的,是真正的融入到了人物和时代的命运里面。
  
  对生活的观察和时代的透视达到了一种入微的地步。”
  
  刘一民坐在曹禹旁边,拿着笔无聊的在本子上画来画去。听到这些话,刘一民也不好意思抬头,怕忍不住笑出来,他得扮做宠辱不惊的大家风范。
  
  曹禹瞥了一眼刘一民写的东西,老脸差点绷不住。
  
  【童:已夸、冯:已夸、田本相:没夸、杜清塬:一言未发】
  
  没发言的下面画着重重的圈,搞得跟生死簿一样。
  
  曹禹将目光收回,加入了夸刘一民的讨论场,现场讨论的氛围更加的热烈和融洽了。
  
  会议的服务人员,时不时地走进来给大家倒茶。
  
  欧阳山尊低声对刘一民说道:“你猜《天下第一楼》演够五十场需要多久?”
  
  “三个月?”刘一民说道。
  
  “两个月左右应该差不多,三个月太久。”欧阳山尊笑道。
  
  两人低语了一句,立马不再说话,而是专心听座谈会上众人的讨论。
  
  佘世光说道:“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这一副对联写出了时间变化的沧桑之感,一民同志年纪轻轻,就能有这种沧桑感,实属难得,一民同志,你讲几句嘛!”
  
  “一民同志,讲一讲对目前话剧的理解,我们都想听听,你怎么看待新戏和老戏?”田本相开口道。
  
  刘一民沉思了一下说道:“不管老戏和新戏都得观众理解才行。话剧本身讲的就是人在场下,心入剧内的空间一体体验方式。
  
  搞得大家云翻雾绕的看不懂,怎么能做到沉浸体验呢?有的话剧追求新,观众看不懂,还说是观众水平的原因理解不了导演,那不是扯淡吗嘛!”
  
  “咳,一民同志,咱们都是知识分子。”
  
  “不好意思激动了,但是确实扯,有的话剧易于理解,有的稍微有点门槛,但门槛太高只有编剧和导演两个人懂,那就是编剧和导演的问题了。
  
  这就是我对新剧和老剧的看法,谢谢大家。”
  
  曹禹听到后,满意地点了点头:“让观众看得懂,必须是我们人艺导演和编剧所遵循的方针之一。这两年我们为了创新剧本,出现了不少问题。学习可以,但是不能走火入魔。”
  
  中午座谈会结束,大家一起到餐厅用餐。全聚德经理给大家送来了烤鸭,让大家在“肚子”里深入体验一下《天下第一楼》。
  
  一点左右,大部分人茶足饭饱离开了人艺。评论家田本相却留了下来,在办公室里说出了自己的真实目的。
  
  “万院长,最近我看国内的话剧教学,竟然没有发现有中国话剧史这门课程,更别说教材了。
  
  研究话剧,连话剧的历史都不了解,那怎么能行?”
  
  田本相最近想好好的采访一下曹禹,话剧史研究是不可能绕过曹禹的,就像研究现代文学史绕不开鲁迅一样。
  
  “另外,作为您的学生一民同志,我也想好好的采访一下。我要编写的话剧史,要从起源到现在,一民同志也不能不讲。”
  
  刘一民听到提到了自己,不由得出言说道:“田教授,有必要现代到我这儿吗?”
  
  田本相今年刚到中戏担任教授,发现堂堂中戏竟然没有话剧史的课程,于是萌发了建立话剧史研究体系的念头。
  
  “当然有必要,光一个《天下第一楼》就很有必要。我要编写的话剧史,第一个出现的人物是万院长,那最后一个人物肯定是你。”
  
  曹禹看向田本相说道:“田教授,你在中戏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尽管开口。希望写书的时候,能够客观一点,不要因为我万家宝的身份有所偏驳。
  
  另外你要研究一民的话,我想有一点我要说明,一民的成就不是我培养的结果,而是他自己的努力的结果。”
  
  田本相说道:“万院长,您太谦虚了!”
  
  “不,我一点都不谦虚,确实是如此!”曹禹说道。
  
  田本相说道:“万院长,一民同志,我会客观研究的。”
  
  隔天《人民报》、《文艺报》、《中青报》都刊登出了“《天下一楼》”召开研讨会的消息。
  
  三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研讨会的内容进行了报道,以三家报纸在社会和文艺界的分量,成功将《天下第一楼》在话剧界的地位给树立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