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中国出了个国际一流作家 (第2/2页)
毫无疑问,各大美国媒体都以“震撼、惊讶”的词汇报道了这篇。
《纽约时报》头版大字发表了题目为——《一部关于自由与代价的史诗》的评论。
《时代》杂志称《宠儿》以极端和复杂的手法呈现了种族压迫的复杂性。
《巴黎评论》在一周之内在全美卖出去了十万册,成为近年《巴黎评论》最畅销的一期杂志。
甚至《巴黎评论》的主编在私人公寓举办的作家舞会上称:“这是一部在美国历史上载入永久回忆的,而他的作者是一名来自东方的中国人,中国已经出现世界一流作家!”
第二天,全美各大报纸以此为题,对刘一民再次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各种各样的标题记载着他的不同的方面。
有相当多的消息源来自中国的留美学生,通过各种消息的拼凑,加上刘一民在82年在美国的表现,美国人逐渐拼凑出了这个东方作家整体面貌。
但不乏有许多争议的方面,有人认为一民.刘是一名热爱和平和自由的国际主义者;有人认为刘一民是狂热的民族主义者。
唯一有共识的点是,这个东方作家口才和文笔俱佳,作品种类丰富,产出极高。
尼琪.诺伊斯自从《巴黎评论》发表之后,一直在关注着电视和报纸上的动静,经过半个月的观察,让她看到了《宠儿》巨大的商业价值。
黑人在接受电视记者采访的时候,将《巴黎评论》这本杂志放在胸口。马丁路德.金的墓碑下,放着《巴黎评论》,《宠儿》这一页夹着一朵玫瑰花,象征着爱和自由。
尼琪.诺伊斯再也坐不住了,当即找到领事馆办签证,买上飞机票朝中国飞。
中国书刊社出版刘一民的几本都挣了不少钱,《绿皮书》和《凯旋在子夜》《老人和狗》销量最高,尤其是《老人和狗》的故事让无数美国人泪目。
不少环保组织拿着这本书,告诉美国政府,告诉中国在保护环境这方面是多么的努力,多么的不顾一切,不惜代价。
《老人和狗》一度反超《凯旋在子夜》和《绿皮书》连续几月成为美国最畅销的书。
尼琪.诺伊斯和哥哥亨利.诺伊斯几个月前就认为,刘一民在美国的影响力已成,接下来的只要问题不涉及到美国政府出版禁令都可以出版。
如今看到《宠儿》,他们已经确信《宠儿》会成为美国历史上最畅销的书之一。
这种畅销并不像《绿皮书》这种畅销,而是遥遥领先的畅销。美国文学市场不大,但也会出现数十万上百万的畅销书,只是不多而已。
到时候乘着“魔幻现实主义”的东风,一定能在全球出版市场大放异彩。
想到这里,尼琪到燕京的心更急迫了几分。
因为她手上拿着《宠儿》这本,旁边的乘客看到后忍不住找她搭话。
“女士,我也看了这本,我觉得这本简直可以当历史教科书,它探讨了奴隶制对个人和集体的伤害。我为我的祖父曾经伤害到黑人而感到难过,我的祖父曾经也为他祖父的罪行感到忏悔。”旁边的乘客说道。
尼琪看着旁边的白人,感同身受地说道:“我们伤害了太多的人,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为他们做过什么。”
“我们家族是善良的,早就为减轻奴隶的痛苦而努力。据我祖父所说,他为了减轻种植园里奴隶的痛苦,将他们每天摘取的棉花数量减少了五分之一,并且不再用鞭子抽打他们,而是改为棍子,你知道,鞭子可比棍子打人疼多了。”
尼琪看了看白人的年龄,算了算时间,他祖父继承种植园的时间应该在南北战争之后了。
“先生,你的祖父可真够善良的。”尼琪讥讽道。
“女士,这在当时绝对是最仁慈了,附近其它种植园可没这么善良了,他们会让黑人女人怀孕,当着他们丈夫的面对她们进行羞辱,并打掉她们的孩子,皮鞭在上工之前都要在辣椒水里面泡一遍。”
尼琪.诺伊斯将头扭向窗外:“先生,你别说了,我的头皮已经开始发麻了!”
“好的,女士,我不说了,但我不说它依然存在。都说上帝会帮助好人,可我的祖父对待黑人如此善良却没得到善报,他成为他们那里最先丢失家业的白人农场主。因为其它白人农场的棉花成本更低,用的人更少,比我祖父有优势。”
尼琪已经不再听了,只想等飞机落地就找到刘一民,签订下来《宠儿》的出版协议。
白人在沪市就下了飞机,尼琪从沪市到燕京的这段时间过得无比安静。
尼琪在想这个白人究竟是种族平等主义者还是白人至上主义者,他的话语里好像充满了对祖父的怨恨,要不是祖父破产,他可以继承一大笔家业。
到了燕京,尼琪感受着燕京的寒意,忍不住打了一个冷颤,这燕京可比旧金山冷多了。
尼琪到了燕京饭店,率先给刘一民打了电话,正在院子里忙活的刘一民听到尼琪的声音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刘一民放下手中的活骑着摩托车赶到了燕京饭店,尼琪正燕京饭店的餐厅里吃着菜。
“尼琪女士!”刘一民冲尼琪打了一声招呼。
尼琪请刘一民坐下吃饭,笑着说道:“我的爸爸告诉我,到了中国就要请中国人吃饭,这样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好做一点。”
“这中国菜,你还吃的惯吗?”刘一民问道。
“我好像有中国基因,我在美国也特别到华人餐馆吃饭,在中国吃到的更正宗。”
尼琪吃完饭,询问中国人都在干什么,来的路上好像都很开心。
“中国的新年要到了,大家当然开心。”刘一民说道。
尼琪开心地说道:“那我一定要好好感受一下中国的春节。”
接下来尼琪从包里面掏出几张报纸,上面都是关于《宠儿》的新闻。
刘一民笑着说道:“原来你是为了《宠儿》来的啊!”
刘一民今天刚收到《巴黎评论》寄来的稿费,总共给了他五千美元的稿费,并在信里面再次向刘一民约稿,称赞他是最具国际视野的中国作家。
“对,这本在美国如此受欢迎,我恨不得立马坐飞机过来,可惜签证耽误了很久。”尼琪说道。
“按理说你应该跟领事馆关系很好,不至于等很久啊!”
“领事说申请的人太多,不少华人办临时签证回国,所以我的就晚了。”
尼琪希望刘一民再次将《宠儿》的版权给他们中国书刊社,刘一民沉吟片刻之后,向她提出了提高版税的要求。
尼琪苦笑道:“刘,你的已经很高了。”
“尼琪女士,我想我的还不是最高。《宠儿》这本可是花了我很大的心血啊,我不是计较于几个百分点的差别。而是一名有实力的作家,不允许我比同等实力作家低。
我想《宠儿》发表之后,我有资格从实力地位出发跟你们谈判。当然,出版社也要对作家给予尊重。”刘一民翘起二郎腿靠在椅子上说道。
尼琪沉思片刻,比例只要在通用的范围内,出版社总是有的赚的。
“15%就15%!”尼琪咬牙说道。
刘一民再次说道:“尼琪女士,简装书是百分之15,如果是精装书的话,我要求20%的分成。你们在美国独家出版《宠儿》。”
尼琪看向刘一民没有说话,而是自顾自地给自己倒了一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