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362章 让子弹飞一会

第362章 让子弹飞一会

第362章 让子弹飞一会 (第2/2页)

于佳佳是《中青报》恢复后的调来的,跟他自然是不熟。
  
  办公室里,佘世光拿着稿子看向于佳佳:“可以发,刘一民同志的文章,咱们《中青报》不发其余地方也会发,虽然言辞激烈了一点,但是也符合中央精神。”
  
  “刘一民同志喜欢快刀斩乱麻,不喜欢拖沓,所以言辞上就激烈了一点。”
  
  “我喜欢,你下次介绍我认识一下。听说你们关系很好?佳佳你要努力,多写出几篇精彩的报道,虽然你来咱们《中青报》时间不长,但是我看你过不了多久,完全可以独当一面。”
  
  佘世光慢悠悠地说完,于佳佳连忙表示自己一定努力。
  
  佘世光“嗯”了一声,显然对于佳佳的反应十分满意,手下就需要这种年纪轻轻的铁娘子。
  
  中午,刘一民就在四合院里陪着朱霖一起吃饭。
  
  翌日,《中青报》刊登了刘一民的文章。多数人都看的是津津有味,甚至看完之后还喊了一句大快人心。
  
  少数人看着上面的文章如同吃了苍蝇一般,气得大骂道:“这是扣帽子,他这是扣帽子,都什么年代了,还玩这一套!”
  
  上面的文字在脑海中一点点的放大,最后字在脑海中不断变幻,呈现出“汉奸”两字。
  
  “瞧他写的,现代青年人最大的问题是身体离美国太远,心离美国太近。”
  
  “别,可别带上我,我没觉得有问题,写的是‘有些青年人’怎么?这俩字被你吃了?我奇了怪了,刘一民同志踩到你的尾巴了?”
  
  “我没有没有,其实我觉得写的挺好的,刚才脑子有点不清醒。”
  
  事实证明,于佳佳的判断是有些问题的,隔天还是有报纸刊登了一些阴阳怪气的文章。
  
  总有一些人看不清形势,也总有一些人心向美国,也总有些报社编辑歪了屁股。
  
  不过音量上小了许多,说话没那么明目张胆了。而且题材也是以散文的形式写的,大多写的是自己初步踏上美国土地上的感受,讲美国的高楼大厦数量是中国的五六倍,美国的餐厅可以买到任何食物,美国的服务员认真地对待每一位客人,见到时会四十五度鞠躬。
  
  “四十五度鞠躬?日美串子?”
  
  【当飞机第一次降落洛杉矶的时候,走出飞机,闻到了海风里夹杂着的太平洋湿润季风】
  
  “航班只有到旧金山的,哪儿有到洛杉矶的,这又是心向美国的幻想文。”刘一民笑着对旁边的朱霖说道。
  
  “哈哈哈,地理知识没有学好呗!”
  
  朱霖坐在旁边的沙发上,吃着西瓜乐不可支。
  
  刘一民挥笔写下一行字——《狂热的西方幻想曲》。
  
  这次刘一民没有写很长,大约写了一千五百字,将几篇文章里面的漏洞给指了出来,并指名道姓的骂了几家报社编辑部。
  
  【就这种漏洞百出的玩意儿也能通过审核?】
  
  这一次,佘世光看到于佳佳手里的文章后对刘一民的评价是:“狂!这年轻人忒狂了,连几家地方报社都给骂了,我看了大多是南方沿海的报纸,这不成了捅马蜂窝了?”
  
  “主编,啥马蜂窝啊,刊发了这样的文章,还不得羞愧死?”于佳佳抱着膀子,说话像是挑事一般。
  
  “嗐,发,这次苦一苦兄弟单位了!”
  
  文章一发出,顿时几家报纸沦为了读者嗤笑的对象,宛如跳梁小丑一般。
  
  几家报社被一顿狂讽后老实了许多,不过报社最大的优点就是脸皮厚,把脑袋一塞当啥事儿没发生,事情过去后再摇身一变成了正义的化身。
  
  万籁俱静之后,徐驰打电话给了刘一民:“一民啊,精彩啊,精彩,还是你这年轻人战斗力强,这两天我是看了一出好戏,这半个月你去哪儿了,我还以为你认输了,给你打电话也没人接。”
  
  “嗐,老徐同志,这事儿以后有时间再说。我也没想到,这么不经打,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些‘不可抗力’的原因!”刘一民说道。
  
  “我姐夫还夸你呢,说你这嘴不去当外交官真是可惜了。我给你汇报一下翻译工作,估计到八月底就能翻译完成了。这次跟着杨绛先生和钱锺书同志学到了不少东西,本来想去看你的,但是这两天走不开,等翻译完我请你喝酒。”
  
  徐驰用的是姐夫的电话,他还没讲完,电话那边就传来了他姐夫的声音。
  
  “刘一民同志,你两次来家里面都不凑巧,等有时间来家里做客,听说你象棋下的特别好,老首长都夸你呢。”
  
  寒暄几句后挂断电话,对这徐驰说道:“这小同志真是挺有意思,说话客里客气的,不像是那么凶的人,柔中带着刚嘞。”
  
  “刚柔并济!”
  
  7月29号,刘一民正式将《横空出世》写完,写好之后马不停蹄的到人艺让曹禹看。
  
  曹禹看到因为科学家和战士们吃不饱饭的时候潸然泪下,掐手指算了算那个时间段:“那时候国内正好困难,我们还不知道有这样一群人在挨饿呢。”
  
  “当时农村也很苦,那几年我的印象并不深,但是我爹娘想起那段时间,仍然是难受。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他们还是连馍花都舍不得浪费,掉地上也要捡起来吃了。”
  
  “要是知道,我们文艺界的一人省一口吃的,也够他们吃了。”
  
  “不过基地缺粮,主要还是运输不便,天气造成的。”
  
  曹禹看完之后,立即让刘一民将手稿拿给老首长看。
  
  “一民,你来吉安所找我吧,我正好在家!”
  
  刘一民花了十分多钟的时间就来到了吉安所,李秘书热情地给刘一民打招呼,并冲着他竖了一个大拇指:“骂的真好,首长在书房等你。”
  
  刘一民走进书房,老首长正在批阅什么文件,看到他后将文件放在了柜子里面。
  
  “你这前几天在报纸上骂的很凶嘛,这说明我们国家目前确实有这样一股子人,心向西方,恨不得认贼作父。”
  
  老首长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有人愿意主动将双手举到头顶。
  
  “我们以前想了那么多办法,可就是没想过投降。现在这人啊,不知道怎么想的。”
  
  “很正常,不管什么时候都有这样一群人。当然,我们也要谨慎,是西方故意在国内如此宣传。”
  
  老首长听到刘一民的话皱着眉头说道:“咱们这媒体都是咱们自己的,西方借用我们的媒体,应该不会吧?”
  
  “老首长,向钱看的风气越来越浓,身子不动,但屁股挪一挪,偏一偏还是能做到的。”
  
  刘一民坐在椅子上,一边讲一边演示了一下。
  
  “唉,这群人真是可恶!我们不能为了建二层把地基都扒了,是该积极行动。你的这本,也是我们的行动之一嘛!”
  
  老首长说完,指了指秘书端过来的茶让刘一民喝茶,自己先看。
  
  《横空出世》这本刘一民写了约九万字,九万字看完最快也得两个多小时。
  
  看刘一民无聊,老首长对着外面说道:“小李,带着一民同志去看电视,或者你们两个找点事情做。”
  
  “去吧,我看完叫你!”
  
  刘一民一个人坐在电视前,看的是一个东欧和苏联拍的传记片《卡尔·马克思的青年时代》,长达七集。
  
  这片在中国上映,也是中苏关系缓和的一种标志。
  
  苏勋宗勃列日涅夫去年去世,中苏关系开始出现转机。
  
  这片子倒是能补一补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知识,由于比较考究,对于后世研究马克思主义也是重要的参考资料之一。
  
  看到马克思流亡的时候,老首长走了进来。
  
  “写的很好嘛,我看呀,你这是要让老张得意了,他看到里面的冯石就是看到了自己,让他沾了大便宜。科学家陆光达和冯石是里最有魅力的人,尤其是那句‘NO,去你妈的’,听着都来劲。
  
  你准备发表到哪家杂志上?”
  
  “根据我的习惯,应该在《收获》上!”
  
  “习惯?”
  
  刘一民给老首长讲了讲《收获》和《人民文艺》的故事,老首长听到后笑道:“你这小同志,投稿也讲究个雨露均沾。”
  
  “一个师兄一个师姐,不能厚此薄彼啊!”
  
  “《收获》也行,在读者群体中影响力很大。我立即找人通知机场,要求机组携带手稿前往沪市,并亲手交到李晓林同志手里。争取八月中旬这一期就能出版!”
  
  说完老首长就让李秘书给机场拨电话,拨通之后告诉了情况,对方表示有一架前往沪市的飞机半个小时后起飞。
  
  “李秘书,你跟司机现在开车前往机场,必须在不耽误正常航班的情况下送达!”
  
  “是,首长!”李秘书一听表情顿时凝重了起来,将手稿装进档案袋封好后跑着坐上停在门口的车上。
  
  “一民,八月一号是个特殊的日子,时间是赶不上了,只能尽量赶在八月内发表了。让大家明白,我们不再是一支草鞋军,敲一敲一些人的骨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