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中文系之殇 (第1/2页)
“朱教授,你说一句你女婿,我什么都知道了。”北理工王丽老师笑着说道。
谁不知道啊,燕大中文系的副教授,本科毕业立即当副教授,目前除他之外,全国再无他例,各大文学奖拿到手软。
跟着女排的脚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喽。
刘一民跟王丽老师握了握手,王丽老师说道:“刘教授以后有时间来我们北理工开个讲坛,我的那些学生可喜欢你了,都是你的读者。”
“有时间一定,一定。”刘一民笑着说道,接着看向朱父:“爸,我走了啊。”
这一声“爸”让朱父甚是满足,非常有威严地“嗯”了一声,冲着刘一民摆了摆手。
刘一民离开后,朱父笑着对王丽说道:“王丽老师,走吧,一起上课去。”
“朱教授,您身为刘一民同志的岳父,应该为咱们学校做点贡献啊,邀请他来咱们学校讲一讲。”王丽老师跨上自行车说道。
“我这女婿最近忙,又要编教材又要写作,等有时间再说吧,唉,我这个老丈人,不仅要考虑学校,也要考虑女婿啊!”
朱父摇了摇头,得意地朝着学校骑去。不过想到昨天的事情,不由得快步骑了几下,将两辆自行车的距离给拉开了。
刘一民赶到学校,杨诲正一脸得意的坐在办公室里面,旁边站着几个教授,一一传阅着他的手稿。
杨诲笑着说道:“一民,拉美部分编写的差不多了,你看看。”
严家炎冲着刘一民说道:“杨老师编的很好,昨天晚上我就看过了,拉美部分真是充斥着杨老师的心血。”
旁边的几个教授看完之后,纷纷夸赞了起来。
“一民,你跟老朱看看有什么问题,要是有问题就去通知我,我改。有点累了,我回去休息会。”杨诲脸色有点疲惫,准备起身回去。
刘一民说道:“我送您回去。”
“不用了,不用了!”杨诲摆了摆手。
刘一民还是坚持送杨诲回去,杨诲没有骑自行车,而是走着来的。
刘一民准备骑摩托车送杨诲,杨诲指了指路说道:“既然出来了,咱们就走一走吧!”
刘一民扶着杨诲朝着燕东园走去,杨诲冲着刘一民讲起自己的一生,讲起如何从一个穷小子成为燕大的学生,又讲着自己在燕大的生活。
“你瞧,我一个东北人,却是个矮个子,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小时候太穷,吃不饱饭的缘故。腿短没关系,我动作快点就行,因为战火跑遍了大半个中国,解放后终于安定了,后来学校乱了,我被学生从教室抬出去
家炎明年就是中文系的系主任了,估计要从副教授转为正教授,家炎是有能力的,你作为中文系最年轻的副教授,以后要好好帮家炎分担一下压力。
文人最喜欢空谈,咱们中文系要少教出点空谈的人,要多教出来一些干实事的人,空谈误国啊!”
送杨诲走进燕东园的别墅,刘一民说道:“杨教授,我知道了,您多多休息!”
刘一民跟姚东打了一个招呼,转身朝着学校走去。杨诲透过临路的红木框玻璃,再次冲刘一民摆了摆手。
回到办公室,几个教授都还没有走,还在议论着杨诲编的教材部分。
朱光遣嫌弃人多有点乱糟糟的,于是说道:“都出去吧,等我们全部编好了,你们再赞叹不迟。”
刘一民将已经编好的内容整理了一下交给严家炎,这算是阶段性成果了,必须让出资方看一看,投入的钱没有打水漂。
“一民,今年准备举办本科生的论文答辩,你到时候参加不参加?”严家炎看完后将资料重新递给了刘一民,丝毫不谈经费的事情。
刘一民说道:“不参加了吧,79级学生我都没教过,也没指导过论文,我就不参加了。”
“行吧,不过到时候毕业颁发毕业证,你得参加,出去吧!”严家炎也没打算让刘一民参加,只是不想让刘一民开口要经费而已。
“严教授,我还有个事情。”
“不,你没事情了,出去吧!”严家炎不耐烦地说道。
“严教授,有人挖我去他们学校。”
“去吧去吧!啥?”严家炎“腾”的一下就站了起来。
“瞧您一惊一乍的,跟您开个玩笑,当然也不是问你要经费,你别害怕。”
“我害怕什么?中文系这点经费.还真是拿不出来。”
领导可能都这样,刚开始的时候说大力支持,可是真到要钱的时候,可就抠抠搜搜了。
“刚才啊,杨教授跟我讲,您以后就是名正言顺的系主任了,我提个小小的建议。”
严家炎喝了一口茶,淡淡地说道:“讲!”
“刚才杨教授还给我讲,说咱们中文系要多培养实干的人,不能培养空谈的人。我有个小想法,就是将解放前的《毕业歌》作为咱们中文系的毕业歌,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好,这是个好事儿,同意了,到时候毕业颁发证书的时候,你带头唱。”严家炎说完,看向刘一民问道:“还有事儿吗?”
“您不让我说啊?”
“说吧,搞得咱们中文系没民主似的。”
“就是经费的事儿!”
“出去!”
“好!”刘一民拿着资料转身走出了严家炎的办公室。
中文系的阶梯教室,崔道逸受邀回来跟学生讲发表的分享会,主要是讲如何写作,如何发表,最重要的是写出来找谁发表。
刘一民作为崔道逸亲的师弟,自然得来捧个场。
“同学们,要想发表,立意要好,立意好了情节不好可以修改,但要是立意不好,修改都修改不了。
这两年改革文学和军事题材的逐渐增多,改革文学都不陌生,提出者就是咱们燕大的教授,在后面坐着呢。大家可以观察自己身边的变化,去写,去记录时代.
最后中文系的同学们,我作为大家的师兄,愿意当大家前行路上的垫脚石,写好的可以让师兄帮忙看看,争取能够发表到咱们国刊《人民文艺》上。
刘一民副教授,第一篇就是发表在咱们《人民文艺》上,接着开启了他那波澜壮阔的写作生涯,一篇又一篇,篇篇攀高峰。”
等讲完课后,刘一民邀请崔道逸和李书去办公室:“师兄,你讲你的,提我干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