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进中海 (第1/2页)
《宠儿》是一篇长达十二万字的长篇,徐驰拿到稿子的时候,一夜没睡将它给看完了。
白天到鄂省作协上班的时候,就开始想如何翻译。
徐驰向刘一民讲述了翻译难有三:第一、长篇,翻译比短篇耗时更长;第二、植根于美国种族歧视的历史,翻译需要看大量的资料以及学习历史、种族宗教词汇的专业表述。
第三、最为困难的是写作的跳跃性很难把握,时间、空间的来回跳跃,一不小心翻译出来会丧失这种跳跃感,直接将的艺术价值打个对折,这是徐驰不能忍受的事情。
“一民,这么优秀的,要是因为我老徐翻译出了问题,那我可就是中国文学界的罪人啊!”
徐驰从包里将自己翻译好的内容递给刘一民,他拿过一看,徐驰上面只翻译了的第一段,稿纸上有大量的涂改重翻的痕迹。
刘一民说道:“老徐同志,辛苦了。很多翻译都是翻译团队来完成的,让你一个人来确实有点为难你了。”
“老头子我现在是半秃,要是一个人翻译完直接可以上少林寺出家了。”徐驰摸了摸光秃秃的脑门说道。
刘一民搂着徐驰的肩膀将他带进书房:“哈哈哈,老徐同志,到时候我给你买顶假发戴一戴。这样吧,我给你找个合作伙伴怎么样?”
“好啊,你先讲是谁,要是我觉得不行,那还是算了,还不如我一个人翻译,一人独行比有人拖后腿轻松多了。”徐驰走进书房,感受着书房里的纸香和信封的味道。
“你肯定满意,钱锺书钱院长,钱教授!”刘一民笑吟吟地说道。
“钱锺书同志?他翻译水平还行!”徐驰点评道。
水平还行钱锺书?
刘一民无语地看向徐驰:“老徐同志,你是不是有点自大了?人家可是翻译了老人家的诗词。”
徐驰背着手神气地说道:“哈哈哈,调我到翻译组,我也行。钱锺书同志会答应吗?我听说他现在可是难见的很,几乎处于闭门谢客的地步。”
“老徐同志,其实锺书同志找过我,他想翻译这本书的,当时我拒绝了。”这下轮到刘一民神气了。
“拒绝了?为什么?因为我?”
“你说呢,老徐同志,咱们可是最亲密的战友,一有好事儿我就想着你!”
刘一民一番话把徐驰感动地几乎要到了飙泪的地步了,徐驰拉着刘一民的手感动地说道:“一民啊,你如此待我,就算是折了我这条老命,我也一定要把这篇给翻译出来。”
徐驰的心里面翻山倒海,想不到自己古稀之年还能寻得一位知己。
“可别,慢慢翻译就行,不急不急。”
“不行,咱们现在就去找钱锺书同志,尽早开工,争取到秋天翻译完毕。”
“老徐,你这阵子就留在燕京?”
“留在燕京,作协平常没多少事,更别说地方作协了,况且我还是副的。”
刘一民骑着摩托车带着徐驰前往钱锺书居住的南沙沟高知楼,本来刘一民想提前打电话沟通一下,徐驰非要当个不速之客。
徐驰跟钱锺书认识,但两人的关系说不上多么的亲密。
骑着摩托车到了高知楼下,刘一民第一次来这里,没想到这里的公寓楼异常的多。
红砖公寓楼足足有四五十座,楼下绿树成荫,有不少人坐在树下乘凉。南沙沟居委会的门口挂着红色的镰刀斧头旗,门口有一个光荣榜,上面写着为儿童捐款的住户名单,钱锺书和杨绛的名字正列在上面。
他们顺着楼号找到钱锺书所在的公寓楼,顺着楼梯走了上去,钱锺书家在三楼。
楼道内,徐驰笑着说道:“你猜开门的人是谁?咱们两个打个赌,谁输了谁请吃饭。”
“我猜是杨绛先生。”刘一民率先说道。
徐驰的脚步立马停了下来,一脸憋屈地看向刘一民:“不赌了!”
到了三楼,敲响房门,里面好久没有开门。徐驰正纳闷是不是没人时,门被打开了。
徐驰后悔不已,因为开门的是钱锺书。
钱锺书一脸惊讶地看向刘一民和徐驰:“是你们啊,我还以为是记者,我家夫人不在,开门晚了些。”
钱锺书以为是记者,不愿意接受采访,所以迟迟不想开门。
“钱教授,我跟徐驰同志不请自来,打扰您清静了。”刘一民笑着说道。
钱锺书笑着让两人进来:“你们能来,我很开心,快进快进。”
“锺书同志,咱们也好久没见了。”徐驰笑道。
“是呀,徐驰同志,你离开《诗刊》工作以后,咱们就很少见面了。”
钱锺书的会客室是在书房,书房里面摆着两张书桌,一张是钱锺书的,一张是杨绛的。
“你们两个坐,我给你们倒茶。”
倒上茶,刘一民没有过多的寒暄,直接谈起了来意。
徐驰接话道:“锺书同志,一民这篇写完整之后,我再看,觉得一个人翻译难度很大,所以想邀请您跟我一起翻译,您觉得怎么样?”
“咱们两个一起翻译?好,好啊!”钱锺书高兴地起身在书房里面踱步:“我还以为这本要跟我失之交臂了,你们不是为了成人之美才这样做的吧?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可不同意,君子不夺人所爱。”
徐驰起身道:“锺书同志,这篇你也看了,从长度和写作手法来说,翻译起来都是困难重重,我一个人翻译的话,难度实在是大。”
“好,我同意!”钱锺书立马答应。
此时,杨绛也买菜回来了,手擓着篮子,里面有芹菜和肉。推开门的时候,听到客厅里面有人说话。
杨绛放下菜篮喊道:“锺书,谁来了?”
钱锺书笑着走出书房:“徐驰来了,我给你介绍个新朋友,这就是咱们经常谈论的一民,刘一民同志。”
杨绛头发已经白了,衣服的颜色淡雅,打眼一看,就知道是一位江南女子。
“一民?欢迎来我们家做客,我们时常念叨你,就怕你不来。徐驰同志,咱们也好久没见了。中午就在这里吃吧,我给你们烧饭,我烧的红烧肉可很好吃,锺书经常吃的狼吞虎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