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Shame on America!(美国的耻辱) (第1/2页)
作协的主管部委是文联和文化部,文物局也是文化部下属的局委,属于文化部管辖,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总而言之,都是文化部的事情。加上来的都是文化人,知道文物的价值,看到文物流落海外,又是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革命,心情自然不好受。
酒店的房间内,气氛沉重。大家的行李都已经收拾好,但谁都没有动身的意思。
张光年作为团长,压力无比巨大,在房间内踱步一会儿之后说道:“我去领事馆一趟,联系一下部里,做个汇报。
你们也别闲着,在中国搜集信息不方便,在美国可以多搜集一下追讨文物的资料,看有没有什么合法的途径。”
两拨人分头行动,刘一民给李聪仁打了一个电话,李聪仁听到后立马来了兴趣:“刘,我带着一个律师朋友过去,他在这方面非常专业!”
“律师费多少?”刘一民问道。
“不用律师费,都是朋友。他对这方面很感兴趣,正好这个家伙最近没事。”李聪仁笑着说道。
徐驰给聂华令打去了电话,询问她对这方面有没有研究,可惜对方对这方面一无所知。
中午,李聪仁带着一名美国律师思诺赶了过来,思诺三十多岁的样子,从年龄看并不是一名非常高深的律师,不过对大家搜集一些浅显的资料已经足够了。
“思诺,你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斯诺先生,他将红色中国介绍给了全世界!”刘一民笑着说道。
李聪仁笑着给思诺讲了讲斯诺《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故事,思诺笑着说道:“如果能够我的知识能够帮助你们,我会十分高兴。”
“国际间的文物追讨,通常是如何进行的?”徐驰迫不及待地问道。
思诺摊开了一份文件:“这是197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巴黎通过的《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
凡是非法出口、贩卖到外国的文物,所属国有权提出返还或者归还的要求,文物流失到的国家应该积极配合。另外凡是在拍卖会上出现流失国的文物,只要流失国提供相关证据以及非法出口证明,就可以禁止其拍卖。”
王濛说道:“这个条约好!”
“可惜咱们国家目前还没有加入,这公约只适用于协约国。”刘一民说道。
“刘,你说得对,中国没有加入,所以就没办法通过条约,只能通过各国政府协商以及收藏家个人的国际主义精神了。”
思诺将文件递给了徐驰,徐驰将其中的条款给大家念了念。
“除了这种方式,就没有其他的方式了吗?”韦君怡叹气道。
“有,也没有。诸位,我实话给大家说,国际间的文物追讨本身就是一件难题,在文物贩子和收藏家的手里转来转去,其中的关系很复杂,很难打理。
但说容易也容易,那就是国家在世界的影响力,如果中国有朝一日强大起来了,文物追讨工作将变得更加容易。”
思诺起身站在酒店的窗前,看着现代化的旧金山转身冲着大家说道。
“又是混蛋的强盗逻辑!”徐驰骂道。
但刘一民知道思诺说的是真的,文物追讨历史上百年,也就是在21世纪后变得没有那么艰难,而2010年以前的这段时间,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大多是通过收藏家和国家拍卖拿回来的。
也就是自己买的,圆明园十二兽首,赌王买下了猪首和马首,猪首花了600万人民币,等马首的时候,已经翻了数倍。
公约?公约在利益面前就是一张纸。
09年,法国佳士得拍卖会,不顾官方和民间抗议,毅然拍卖兔首和鼠首。最后被蔡铭超高价拍得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13年后,法国皮诺家族将兔首和鼠首还给中国。
良心发现?刘一民想大概不是,是知道在中国政府的抗议下已经成了烫手山芋,已无法转化为利益而已。
张广年从领事馆回来后,看到几个人沉闷的样子,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从口袋里掏出一根烟自顾自地抽了起来。
抽完之后说道:“同志们,不要垂头丧气,挺起胸膛,这不是我们的悲哀,是他们的悲哀,是他们的无耻。
你们想不想知道部里面是怎么说的?”
几人抬头看向张广年,张广年继续说道:“部里面同意我们推迟回京,在签证最后到期之日离美,这几天我们要在这里看看美国的舆论是如何反应。
一旦美国报纸刊登,我们要利用我们的身份再造舆论。另外要联系华人团体,以及在美国有名望的华人和国际主义者,希望他们能够积极发声。
一民,你有什么想说的?”
刘一民扫视了大家一眼,笑着说道:“同志们,我们即使是一片树叶,落在美国也要溅起一朵浪花。即使这次不成,我们也能为下一次打一个舆论前站。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说得好,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文物追讨本身就是艰难的历史过程,我们做一个历史的推动者足矣!”徐驰爽朗地笑道。
刘一民和徐驰的话感染到了大家,大家都笑了起来。
“一民啊,你现在在美国民众间的影响力比我们强,所以你要多多发声,你跟徐驰同志好好的配合。王濛、君怡同志,你们明天到这个艺术馆,多拍点咱们文物的照片,陈元同志你跟我一起,多联系一下华人团体。
同志们,这是新的斗争!”
张广年仿佛找到了当年参加革命时候的意气风发。
晚上,领事馆的胡领事来到了酒店,跟大家见了个面,告诉他们,如果舆论反响好的话,他们将跟纽约的使馆一起,跟美国的官方沟通。
晚上,代表团的几个人都没睡好,也不知道美国报纸会不会发表。刘一民睡的很好,他觉得以美国报纸博眼球的那个尿性,肯定会发表。
隔天早上,《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这两大美国报纸果然刊登了这两篇文章,而且放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不仅如此,各自的报纸配发了短新闻《那个东方的年轻人向美国讨要中国文物》
报纸发表出去之后,美国一些电视台开始陆续刊发新闻,标题都是讲欧.亨利文学奖的获得者中国作家一民.刘为流失在美国的文物发声等诸如此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