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驴得水》卖的越来越好 (第2/2页)
“来燕大有的是时间!”万方笑着说道。
回去的路上,刘一民说道:“等这次话剧演出结束之后,您应该带着师娘去北戴河休息休息。”
“行!”曹禹看向意动的李玉如,笑着答应了。
李玉如扶着曹禹说道:“那我就等着你履行承诺了!”
四月底,《驴得水》正式上映了。朱得熊在电话里面跟刘一民通告了情况,拷贝卖的并不是很好。
《庐山恋》的电影拷贝卖了将近400个,可是《驴得水》的拷贝,卖了不到一百个,算是比较凉的电影片了。
在200个左右,属于是比较热门的电影。《庐山恋》400个,属于大爆款。
朱得熊在电话里面告诉刘一民:“大家都觉得这类片子欣赏的难度较高,观众不喜欢,所以各个地方的电影发行公司都不敢多买。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部电影是失败的,王严同志当时说得好,就算是一时没人看,不代表这个片子没价值。”
虽然看起来买的人少的,但是北影厂内部对这部片子的评价并不低,还靠着这部片子挣了不少钱。
从去年开始,中影提高了片子的最低收购价,一部从以前的70万到现在的90万。
《驴得水》只花了10万元就挣了80万块钱,这个利润在去年拍的片子里面,是最高的那一部。
有了这80万块钱,北影就能再多投资一部电影了。
王严也来信告诉刘一民,请他不要悲观,这并不是作品的问题。报纸上很多人也对《驴得水》进行了点评,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艺电影,里面的镜头和人物塑造的都非常好。
刘一民暗道,看来文艺片在八十年代也没什么市场。
不过至于伤心,刘一民还真没有,他之前也预料到了。
朱霖为了表示对《驴得水》的支持,买了好几张电影票送给朱父朱母或者是其她朋友。
隔天就要进入五月份了,《驴得水》的上映已经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刘一民早就没有关注了。
宿舍里,刘一民正坐在床上看书,刘振云走了进来,对着旁边的两个人说道:“邪了门儿,不都说《驴得水》看的人少吗?今天我去买票,怎么一张票都买不到?”
“你买票干什么?”李学勤问道。
刘振云没有说话,而是再次强调道:“重点是我买不到票啊!”
陈大志问道:“是啊,你买票干什么?”
“你们两个寺庙里面的和尚,关心这个干什么?”刘一民调侃道。
刘振云笑着看向两人,还是一民说话好听,听着心里面就舒坦。
陈大志和李学勤被呛的说不出话来,两个人支支吾吾,尽说着一些年纪轻轻,怎么能尽想着感情之类的话。
刘振云问道:“一民,你说为什么买不到电影票?”
“因为电影院放的电影少呗!”
刘振云心累的坐在床上,好不容易想买张电影票请师妹郭见梅看看电影,话一话老乡情谊,增进一下同学感情,这下可好,硬是买不到!
“你还不如想想,论文怎么写!”陈大志愤愤不平地说道,说完后颇有戳碎刘振云美梦的奇妙爽感。
刘振云生无可恋地说道:“怎么写?教授都不知道怎么写,你问我?”
马上就大四了,到了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了。以前论文借鉴的是苏联。
可惜现在要学习西方大学的毕业论文,很多教授都不知道西方的论文怎么写,格式还不太了解。
甚至一些工农兵身份留校的燕大老师,当时都没写过论文。
不过学校会马上引进一批西方的论文资料,提供给教授和学生们进行参考。
刘振云关于买不到票的事情,刘一民没有注意。等到进入了五月份,朱得熊的电话再次打给了刘一民。
“一民,我觉得《驴得水》这部影片在群众里面也是受欢迎的,79年我去了国外一趟。我发现国外的电影院都在记录上座率之类的数据,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
我最近和厂里面的同志也去外面了解了一下,我发现《驴得水》卖的非常不错,每一场的上座率都是百分之百!”
刘一民翻了一个白眼:“朱厂长,现在没多少电影看,哪场电影的上座率不是百分之百?”
朱得熊笑道:“你说的对,但是这不一样。一民啊,现在报纸上和观众都是在夸奖《驴得水》的。我看呀,大家都认识到了《驴得水》的艺术魅力,越来越看好!”
不出朱得熊所料,接下来报纸上关于《驴得水》的评论越来越多,燕大校园也有很多的学生在讨论这部电影。
大饭堂晚上也开始放映这部电影,每到傍晚的时候,燕大的学生就开始搬着自己的小板凳拿着电影票往大饭堂里面跑。
王严来信告诉刘一民,自己在川省拍电影的时候到旁边的几个电影院看了,县里面的电影院也都是满的,排片的场次越来越多。
不过另外一个情况让他稍微觉得有点失落,因为很多人将这部电影当做喜剧片在看了,而不是一部艺术片。
刘一民回信,这是正常的事情,不同的艺术欣赏水平造成人的审美不同。雅俗共赏,才是对一部电影最高的评价。
《驴得水》的电影票卖的越来越火,一些发行公司,甚至开始准备再采购电影拷贝,让汪阳兴奋了起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卖出的拷贝数量并不能提高收益,但是这能够提高北影厂的影响力。
哪个电影厂不想出几部好电影,出去好跟人吹牛。你要是没好电影,跟几个电影厂的厂长见面,腰杆子都挺不起来。
直到拷贝数量持续增长,最后拷贝数量来到了150个。跟刚开始卖的数量相比,简直是翻了一倍。
数量达到了跟中影的另一个分成标准,北影厂又赚了一笔,汪阳高兴地在全厂的会议上称这是一笔意外之财。
【《驴得水》让我们看到了好作品的力量,好的作品它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即使一时不显,观众会用心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