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重生2013:超级科技帝国 > 第293章:生产力变革策马加鞭前进

第293章:生产力变革策马加鞭前进

第293章:生产力变革策马加鞭前进 (第2/2页)

很多分析机构都预测,嘉宁市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会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制造业城市,人口规模也有望成为千万级大都会。
  
  因为这会儿,嘉宁市的户口成为了全国的香饽饽,很多人都想在嘉宁市落户。
  
  张总率先采购到了3000个机器人,不但要替换所有的工人,还选择了扩大经营规模,他的公司生产车间,原本需要一千多号工人的组装线。
  
  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动作精准、不知疲倦的机器人在流水线旁高效作业。
  
  如今只剩下寥寥数十米名级技术员负责巡查和维护,这些员工都是高薪岗位,而且在人力资源市场上是香饽饽,这样的高级人才反而是稀缺的。
  
  与此同时,裁员潮也不可避免的到来了。
  
  失业的工人们聚集在厂区外,或是在社区的茶馆里,面色复杂地讨论着未来。
  
  抱怨与茫然之后,是务实的计算。
  
  “老李,你失业登记了吗?”
  
  “登记了。还能咋样?一个月1500,加上老婆那份,3000块,要是有个孩子就好了,各项补贴两口子也能有6500块。”
  
  “那不赶紧要个孩子?”
  
  “正有这个打算,不过现在3000块钱,保障房租金听说才两百,社区食堂吃顿饭也就十块八块,紧巴点,也够活了。”
  
  “是啊,再去跟那些铁疙瘩抢工作也抢不过啊!电子厂都不要人了,别的厂子我看也差不多。”
  
  “高级技术岗倒是紧缺,待遇也贼高。”
  
  “高级技术工?咱这岁数学也学不动了,那些高技术岗位,得要文凭,要证书,咱没有,还要会写软件,搞不了搞不了。”
  
  ……
  
  其实,生活在当下时代最爽的一点就是,普通人只要不刻意去硬吃苦,就真的没有什么苦可以吃。
  
  不管是房子,食物或者是出去玩儿。
  
  只要愿意接受它的档次够低,就可以用足够低廉的价格买到它。
  
  这次嘉宁市面临下岗失业的工人们,在机器人大浪潮时代之下,被机器人抢了饭碗的人也逐渐悟了,接受自己平庸的事实。
  
  大多数的欲望都是被刻意勾出来的,把欲望降低一点儿,跟着活就行,每天吃吃喝喝随大流,其实也可以活的很舒服。
  
  很多人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其实没啥意义,每天瞎活就行,啥也不用去想,也不要去瞎折腾。
  
  人生一共不过三万天,多活一天赚一天,舒服一秒赚一秒,这样就不容易生病,不生病就是在赚钱,别给自己整那么多压力,也别太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真的不重要。
  
  人的一生也不过麦子几十次熟了,所谓功名利禄在时间面前终不过一堆黄土,什么活法都不如按照自己喜欢与舒服的方式度过这一生来的划算。
  
  尤其是当下,有国家强力的兜底保障机制。
  
  一番合计下来,大多数被机器人替代下来的普通工人发现,在嘉宁当前的形势下,主动选择登记失业,依靠保障体系过一种“低消耗、高保障”的生活,反而成了一种理性且可行的选择。
  
  尤其是对于那些技能单一、年龄偏大、再培训困难的群体而言。
  
  嘉宁市各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服务大厅,一下子变得门庭若市。
  
  前来咨询和办理失业登记的人员排起了长队。
  
  工作人员忙碌地审核材料、录入信息、解释新法新策。
  
  屏幕上滚动的失业登记人数,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攀升。
  
  这并非传统经济危机下的失业潮,而是一场由技术变革、生产力巨变和顶层设计共同引导的一种带有“主动退出”色彩的劳动力结构的再重构。
  
  在这股迁徙的人潮中,一个更为显著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学研究学者们的注意——农民工的“逆向流动”。
  
  来自嘉宁市下辖一个乡村的农民工章建平夫妇,在嘉宁一家制衣厂打工已近十年。
  
  他们是典型的夫妻档,省吃俭用,将大部分收入寄回老家,供养在成里上学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
  
  机器人普及和失业保障政策出台后,他们也被波及下岗失业了,但他们仔细算了一笔账。
  
  在嘉宁市,两人都登记失业,作为已婚有孩家庭,每月合计可以领取总共7782元,因为他们是二胎,一胎的话是6500元左右,如果已婚无孩那两人就只有3000块钱。
  
  在嘉宁市租个保障房租金约400元,社区食堂或自行开火约一家子开支1500元,其它杂项开支约2000元,花在孩子身上的教育开支大约是2500元。
  
  合计下来,一个月的开支6400元左右,月结余大约在1380元左右。
  
  如果返回老家农村,两口子同样可以领取7782元的,因为这项政策确保保障金随人流动,反正就是定期直接打款到银行卡上的。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套新的分配机制,利好的是农民农村户口。
  
  农民通常不被视为失业人员,因为务农是第一产业活动,农民通过耕种土地获取土地收入维持生计,因此农村户籍默认职业就是农民。
  
  但新规是直接覆盖到了农民群体,同时明确规定了农民群体的定义范畴,富农不在其中,而是面向只耕种自己分配到的土地的农民群体,如果农民承包了除自己名下之外的土地,则不在其中。
  
  比如一个农民,他包了很多土地耕种,还有很多果园之类的,那就不再保障范围之内。
  
  以后的社会形态,机器人是生产者,人是消费者。
  
  农民群体占了很大的人口比重,这个庞大的群体在未来抑制过剩危机至关重要,所以必须要激活这个群体的消费潜力。
  
  所以直接覆盖到了这个群体,这个群体在机器人时代吃到这份红利,也是时代的必然。
  
  机器人生产出来的商品无人消费,就会面临过剩危机,必须要有强大的消费者市场,而消费是需要人的,所以人越多越好。
  
  章建平夫妇一合计,离开嘉宁市回农村老家更划算。
  
  宅基地住房没有租金,蔬菜粮食可以自留地种植,大大降低了食物开销,每个月的食材采购可能仅需300块钱左右就够了。
  
  水电等杂费更低,自己打一口井买个水泵的事情,水费直接免了。
  
  甚至都不用自己打井,村里有一口天然的露天水井,直接买个水泵和水管放到露天水井取水就行。
  
  最大的支出就是孩子的教育开支,要去城里上学。
  
  但总体算下来,每个月的总开支不超过4000块,其中接近3000块还是孩子上学的各项教育开支。
  
  即便如此,每个月也能结余3500元左右。
  
  “回去!回村里过日子!”
  
  章建平的妻子算了这笔账后果断地说道。
  
  “在城里挤着,累死累活,一年到头也存不下几个钱。现在国家给发钱,咱们回老家,自己种点菜,养几只鸡,日子轻松,还能有更多的时间陪陪孩子老人,每个月能稳当存下3500多块钱,比在城里厂里打工强多了。”
  
  留在嘉宁市每个月顶多能存1300块钱,回农村反而能存更多的钱,足足多了2200块钱。
  
  若是回到农村,城市里的基础设施服务就享受不到了,比如社区食堂、低租金住房这些福利就吃不到了。
  
  因为都回村里了,有自建房当然没理由去租房,而社区食堂是不可能建到村里的,未来物质条件更丰富才会到这个程度,但至少当下阶段没有这个资源条件。
  
  不过农村户口在机器人时代吃了红利,相对于那些城镇户口的失业者要好多了,起码可以自己种地,城镇户口的失业者可就没这个条件,但相对的他们也能享受到对应的城市服务。
  
  总之,各有各的好,也得互相取舍。
  
  章建平夫妇最终决定离开嘉宁市,回农村老家安居乐业,过惬意的慢节奏田园生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