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第一个目标 (第1/2页)
既然都要动手了何雨柱打算来点狠的,当然能不能成那就得看北美的官方反应,他也不敢保证。
在小满开始布局的同时,他给陈胜去了个电话。
“阿胜。”
“老板,请讲。”陈胜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
“英伟达你了解多少?”何雨柱道。
陈胜在电话那头快速回忆着英伟达得相关信息:“老板。互联网泡沫破裂后,他们的股价从高点回落很多。目前市值大约在十五亿美元上下浮动。公司主要业务集中在PC图形芯片,与我们的AMD存在竞争,但也有合作空间。您是想?”
“有没有可能把他们纳入麾下?”何雨柱问道。
“这个.我们要评估一下。”陈胜道。
“需要多少时间?”
“大概两个周。”陈胜道。
“那你再做一件事,还有一家公司也评估一下。”
“老板您说。”陈胜道。
“高通。”
“额好吧。”阿胜愣了下,老板还真会挑啊。
“怎么?很难搞?”
“高通是有点,他们是本土的,跟NeoComm是竞争关系,由于他是通讯行业的,您也知道这边政府会.”陈胜道。
“你先做分析报告,具体的等我看了报告再说。”
“好的,如果老板您没别的事我现在就去安排。”陈胜道。
“暂时没有了,你去安排吧。”
“是。”陈胜道。
大约十天后,陈胜发了一份邮件过来,当然是内部邮件系统,邮件的加密还是能保证的。
随后陈胜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老板,初步评估报告出来了。”
“英伟达方面,机会与风险并存。该公司在图形处理器(GPU)领域的技术独特性很强,市场前景被互联网泡沫拖累,目前确实处于估值低位。创始人团队技术导向明确,但对公司控制权看得很重,且与英特尔等巨头关系微妙。直接发起收购,难度极大,且极易引发强烈的政治和商业反弹。”
“高通的情况更复杂。他们在CDMA技术上的专利壁垒极高,是未来3G乃至后续移动通信标准的核心玩家之一。公司本身盈利能力尚可,股价虽受大环境影响,但根基稳固。更重要的是,它已被视为北美在通讯技术领域的战略资产之一。任何来自外部的收购企图,几乎可以肯定会被CFIUS(白头鹰的外国投资委员会)以国家安全为由否决。”
何雨柱在电话这头静静听着,脸上看不出失望,反而像是印证了某种猜测。
“也就是说高通,硬来不行,明着来也不行。”
“是的,老板。”陈胜确认道,“按照正常的商业并购路径,成功率极低,风险不可控。”
“那英伟达呢,不用理会英特尔和微软,能收不?”
“希望也不大。”陈胜回答得谨慎,“英伟达创始人团队对公司控制权非常看重,视公司为心血。即便目前股价低迷,他们抵抗恶意收购的决心会很坚定。而且,一旦我们流露出收购意向,很可能引发其他竞争对手的警觉,甚至促使他们寻求‘白衣骑士’介入,结果可能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我们付出巨大代价却未必能成功。”
何雨柱的手指在书桌上轻轻敲击着,发出规律的笃笃声。
他接着问道:“如果我们换个思路呢?不追求直接控股,而是通过市场手段,最大限度地削弱他们,同时壮大我们自己?”
陈胜立刻领会了老板的意图:“老板,您的意思是利用这次金融动荡的机会,在资本市场和业务层面同时施压?”
“嗯。”何雨柱应了一声,“AMD的图形处理部门,我记得你之前的报告说,经过这几年的投入和整合,技术上已经追上甚至在某些领域反超英伟达了,市场认可度和生态建设也在他们之上。”
“是的,老板。我们的Radeon系列在专业领域和高性能计算方面已经建立起不错的口碑,目前市场份额确实超过英伟达了。”
“那就让AMD的图形显示部门动起来,第一,集中资源,在接下来两个季度,针对英伟达的主力产品线,发起一轮价格战。他们现在股价低,现金流紧张,我们不亏本的情况下我给你权限随便怎么搞。第二,加大在游戏开发商和电脑制造商中的捆绑合作力度,尤其是那些之前与英伟达关系紧密的,用更有竞争力的价格和更好的技术支持把他们拉过来。第三,也是关键,让我们在北美的投资部门,趁着股价低迷,在二级市场悄悄吸纳英伟达的散股。不追求控股,但要成为有分量的股东,未来在董事会里有个能说话的位置,或者至少,能在关键时刻给他们制造点麻烦。”
陈胜快速消化着何雨柱的指令,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战略意图:“我明白了,老板。这是钝刀子割肉,既要让他们疼,又要避免他们狗急跳墙。AMD那边我会亲自去安排,市场操作也会同步进行。”
“嗯,尺度把握好。”何雨柱叮嘱道,“我们要的是它虚弱,而不是立刻把它逼到绝境去找‘白衣骑士’。”
“那高通这边呢?”陈胜问道,“这家更棘手,几乎不可能通过商业手段直接收购。”
“高通.”何雨柱念着这个名字,语气变得有些冷硬,“既然收不过来,也不能让它太好过。他们不是靠CDMA专利躺着收钱吗?那就动动他们的根基。”
他条理清晰地下达指令:“第一,让NeoComm的法务和专利团队立刻动起来,全面梳理我们手中拥有的、以及能通过交叉授权获得的通讯专利。寻找任何可能的机会,对高通的核心CDMA专利发起无效挑战,或者提起反垄断诉讼。他们拿到的专利应该没我们多吧?”
“是的,NeoComm确实要多一些。”
“第二,”何雨柱继续道,“通知我们在华尔街的操盘手,开始逐步建立针对高通股票的看空头寸。他们目前股价虽然比高点回落,但相对于其盈利能力,估值依然不低。等到我们专利诉讼的消息放出去,或者未来移动通信标准出现任何不利于他们的风吹草动,市场信心必然会受影响。”
陈胜补充道:“老板,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下业内的情绪。高通高昂的专利授权费早就引起了很多手机制造商的不满,只是敢怒不敢言。”
“那我就要问问你们为什么不拿下这块市场份额了?”
“老板,他们有政府支持,NeoComm虽然是欧洲牌照,可对这边来说还是外来户。”
“行了,不用跟我诉苦,还是做的不到位,阿胜你近些年退步了,少了闯劲。”
“是,老板说的是。”
“我不希望这种事情我再说第三次,微软是第一次,高通是第二次,如果再有下次,你就让位吧,让给有闯劲的年轻人。”
“明白。”陈胜额头已经冒了汗了。
“对高通的策略是,要让它在前进的道路上多摔几个跟头,延缓它技术迭代和市场扩张的速度。”
“好。”
“立刻去安排,制定详细的操作方案,给我发过来。”
“是。”
何雨柱挂了电话,靠在椅背上,闭目思考。
陈胜跟了他很多年,能力是有的,稳重也是真的。
早年在香江、在北美开疆拓土,没少经历腥风血雨。
可这些年,随着摊子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稳,那股子锐气和闯劲,似乎真被磨平了些。
最近两年,面对微软的竞争,应对不够果决;对高通这样的潜在威胁,也显得有些束手束脚,总是强调客观困难。
这不是他何雨柱用人的风格。
他需要的是能在他划定的方向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先锋,而不是一个事事求稳、畏首畏尾的守成之将。
北美市场,尤其是高科技领域,是未来集团战略的重中之重,更是与对手交锋的前沿阵地,这里的掌舵人,必须足够敏锐,也足够强硬。
想到这里,他不再犹豫,拿起那部加密的卫星电话,接通了白毅峰的线路。
“老板。”白毅峰的声音传来。
“老白,交给你两件事。”何雨柱道。
“您吩咐。”
“第一,动用你的人,在不惊动陈胜的前提下,详细查一下他近两年的情况。重点是工作状态、决策倾向、与总部及其他分公司的协调配合,还有个人财务和社交往来有无异常。要快,要细。”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两秒,可见他心内的震撼,不过很快白毅峰就给了回应:“明白,优先级?”
“最高。”
“是,第二件事?”
“第二,把你手上掌握的,北美分公司及关联公司内部,所有总监级以上、三十五到五十岁、有潜力的管理人员简历,整理一份给我。要附上你个人的评估,尤其是关于他们的开拓精神、抗压能力和对集团战略的理解程度。”
“我来整理么?”白毅峰再次确认。
“对。”
“那范围是仅限于我们直接掌控的公司,还是包括AMD、New-Vison这些关联企业?”
“所有,只要是能在北美那边挑大梁的人选,都在范围之内,当然最好是华裔,如果没有合适的,那我再考虑别的人选。”
“明白了,老板。我会尽快办妥。”
“注意保密。”
“您放心。”
结束通话,何雨柱放下卫星电话,目光投向窗外郁郁葱葱的院落。
他心里清楚,查陈胜,多半也查不出什么原则性的大问题。
陈胜的忠诚他是信得过的。
他真正要评估的,是陈胜是否还适合待在北美负责人这个关键位置上。
而物色后备人选,既是未雨绸缪,也是对陈胜的一种无形警示。
他打开电脑,点开那封邮件,看起了那份报告,翻到AMD与英伟达的市场份额对比、NeoComm与高通的专利纠纷简述上,何雨柱看得很仔细。
同时心里也下了决定,北美那边,确实需要一把更锋利的刀了。
几天后,白毅峰的报告发了过来。
关于陈胜的部分,正如何雨柱所料,没有发现任何贪腐或背叛的证据。
报告指出,陈胜工作勤勉,生活规律,对集团忠诚度无可指摘。但在工作风格上,确实趋于保守,尤其在面对微软、高通等拥有深厚政治游说能力的巨头时,倾向于规避直接冲突,更多通过商业谈判和有限度的市场竞争来应对,缺乏早年那种敢于在规则边缘试探、甚至主动塑造规则的锐气。
与AMD、New-Vison等关联公司的协同上,也更多地扮演了“协调者”而非“驱动者”的角色。
附带的另一份备选人员名单则罗列了十几位中层管理者和技术骨干的资料,白毅峰在每个人的评估栏里都做了简练的点评,着重标注了几位在开拓新市场、应对专利诉讼或推动技术整合中表现出较强攻击性和执行力的候选人。
何雨柱花了一个下午仔细阅读这些材料。
他放下报告,心中已有决断。
陈胜不能再留在北美总裁这个位置上了,不是他不好,而是这个阶段,北美需要更强势、更具侵略性的领导者。但如何调整,需要稳妥进行,不能引发内部震荡,也不能让外界,尤其是潜在的对手们察觉到黄河内部的战略转向。
他拿起内部电话,接通了香江的何耀祖。
“耀祖,是我。”
“爸,您说。”
“北美那边,业务盘口越来越大,涉及的技术和市场竞争也越来越复杂。我考虑对那边的管理结构做一些调整,加强战略协同和执行力。”何雨柱语气平稳,听不出太多情绪,“陈胜跟了我很多年,劳苦功高。我打算把他调回集团总部,担任高级副总裁,负责协调全球的技术专利和标准事务,这是个重要的职位,需要可靠的人坐镇。”
何耀祖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他立刻明白了父亲的意图。
调离一线,明升暗降。
“爸,陈叔他能接受吗?”何耀祖谨慎地问道。
“他会理解的。”何雨柱淡淡道,“你准备一下,近期去一趟北美,以视察业务的名义。我会先跟陈胜通个气。你过去之后,负责主持一段时间的北美全面工作,同时考察一下名单上的几个人。”
何耀祖心中一凛,知道这是父亲对自己的考验,也是让自己去稳定局面。
“明白,爸。我会处理好。”
“记住,平稳过渡。对外,陈胜是升职重用。对内,你要尽快熟悉情况,把新的战略意图贯彻下去。”
“是。”
挂了电话,何雨柱沉思片刻,又拨通了陈胜的直线电话。
“阿胜,是我。”
“老板。”陈胜的声音传来。
“有个事跟你商量一下。”何雨柱开门见山,“集团接下来要在全球技术标准和专利布局上投入更多资源,这块工作繁杂,牵扯面广,需要一位信得过、又有全局观的人来牵头。我考虑了很久,觉得你是最合适的人选。想调你回总部,担任高级副总裁,主管这方面的工作。你觉得怎么样?”
电话那头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
陈胜不傻,他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北美总裁是封疆大吏,权柄赫赫,调回总部看似升职,实则是被剥夺了直接指挥权。
他喉咙有些发干,心里五味杂陈,有失落,有不解,也有一丝隐约的释然。
最近几年,面对北美越发复杂的局面,他也确实感到心力交瘁。
“老板我服从集团安排。”陈胜最终沉声道,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好。”何雨柱语气缓和了些,“阿胜,你在北美的成绩,我都记着。这个新职位同样关键,甚至更重要,关系到集团未来十年的技术护城河。耀祖会过去暂时接替你的工作,你跟他做好交接,带带他。”
“明白,老板。您放心,我会站好最后一班岗,全力配合耀祖。”陈胜表态道。
“嗯,辛苦了。具体任命文件很快就会下发。”
结束通话,何雨柱靠在椅背上,轻轻叹了口气。
人事调整,尤其是动功臣,从来都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但为了集团的未来,他必须这么做。
几天后,集团内部发布了人事任命通知:陈胜升任黄河集团高级副总裁,负责全球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与战略合作;何耀祖暂代北美地区总裁职务,全面负责北美及周边区域业务。
消息传出,在集团内部引起了一些议论,但总体平稳。
外界则普遍认为这是黄河集团加强内部整合、提升技术战略地位的正常人事变动。
何耀祖很快飞抵北美。
陈胜展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积极配合交接,将各项业务、人脉关系以及正在进行中的重要项目向何耀祖做了详尽介绍。
在一次只有两人的私下谈话中,陈胜坦诚地对何耀祖说:“耀祖,北美这边的情况比看起来复杂。有些领域,我们之前可能过于求稳了。老板这次让你来,是寄予厚望的。你年轻,有冲劲,放手去做,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这边的游戏规则.有时候不那么单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