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猎手就位 (第1/2页)
外面再热闹那也是别人的事,何雨柱近来正在筹划一个大东西。
他案头堆积的,除了集团日常报告,更多是来自海外各分公司、通过特殊渠道汇总的全球经济数据、行业分析报告,以及一些看似不相关的政治动向剪报。
根据前世记忆到了二零零二年,世界上还有的经济还会动荡一波。
北互联网泡沫破裂的余波未平,某些行业的过热迹象却依然明显;国际油价在低位徘徊,但地缘政治的弦正悄然绷紧;欧洲经济增长乏力,庞大的资金像焦躁的兽群,在全球寻找下一个猎物。
其实不用前世记忆,就凭多年的经验他的也能判断,这是场规模可能远超常人想象的风暴,正在平静的海面下积蓄力量。
这不是短期投机,而是一场需要提前数年布局、调动海量资源、精准把握时机的宏观博弈。
他将自己关在书房数日,勾勒出一份庞大的、跨越数年的全球资产配置与风险对冲计划草案。
其核心,是利用未来可能出现的区域性危机和全球市场联动,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多空操作,目标并非单纯牟取暴利,更在于锤炼黄河系在全球化金融风浪中的生存与扩张能力,同时为集团下一个十年的发展储备巨额资本。
草案完成后,他召来了远在香江的何耀祖。
“基本情况就是这样。”何雨柱向大儿子儿子阐述了这份计划的宏大框架、潜在风险与惊人体量。
“前期布局需要悄无声息,动用我们在海外所有的合法平台和资金通道。中期应对需要极强的决断力和灵活性。后期收割,则需要雷霆手段。耀祖,你觉得如何?”
何耀祖仔细聆听着,额角渐渐渗出汗珠。
他掌管黄河在香江及部分海外业务多年,并非没有经历过风浪,但父亲此刻描绘的这幅图景,其广度、深度和复杂度,远超他以往操作过的任何项目。
这已不是简单的商业投资,更像是一场以全球经济为棋盘的超限战。
他拿着草案看了好一会,才抬起头,脸上带着一丝艰难的神色:“爸,您的判断我从不怀疑。这份计划的战略眼光,我也能体会到一二。但是…实话实说,我感觉我接不住。”
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避免显得自己无能,却又必须陈述事实:“如此庞大的资金调度,涉及多个司法管辖区的合规问题,与华尔街那群豺狼周旋,还要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市场中抓住稍纵即逝的时机,我需要协调的资源、需要瞬间做出的决断,已经超出了我目前能力和权限能覆盖的范畴。一步踏错,损失的不仅是金钱,更可能将我们海外多年的经营置于险地。我不敢担这个干系。”
何耀祖的坦诚让何雨柱微微愣了一下,随即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并无太多责备。
他了解自己的儿子,稳重有余,锐气亦足,但面对这种量级的、近乎与虎谋皮的战役,感到力不从心是正常的。
“我明白了。”何雨柱缓缓点头,“那你觉得,谁合适?”
何耀祖几乎没有犹豫,脱口而出:“我妈。”
何雨柱目光一凝,看向儿子,等待他后面的话。
何耀祖解释道:“我妈虽然这些年退居幕后,主要精力放在家庭和孩子们身上。但关于资本运作,集团还是为人能及,因为我妈经历过的太多了,从七三年开始每一次经济动荡她都是黄河的金融总指挥。由她出面坐镇,协调集团内各方资源,包括我在内,无人敢不服,也最能贯彻您的意图。”
何雨柱当然知道小满的能力,只是这些年有意让她远离纷扰,享受平静。
如今
“你去跟你妈说。”何雨柱最终道,“看她自己的意思。记住,不要勉强。”
何耀祖找到小满,听完儿子的来意和那份计划的大致轮廓,小满并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跟大儿子一起去了何雨柱书房。
她进去后瞪了何雨柱一眼,径直走到书桌前,拿起那份厚厚的计划草案,快速地翻阅着关键章节。
何雨柱最近搞东西,她也知道,只是没想到搞得这么大。
她的阅读速度极快,看到里面的大动作,身上气势也变了,与平日里温婉的形象判若两人。
良久,她放下文件,抬起头,目光平静地看向何雨柱。
“柱子哥,这些都是你判断出来的?”
“你不是也在偷偷做分析。”何雨柱笑道。
“我可没有你这么大的大局观,还有你居然盯上这么多的行业和相关的企业,不怕我们黄河吃顶着了。”小满苦笑。
“放心吧,有些东西会有人给我们兜底的。”何雨柱意有所指。
“行吧,那我就勉为其难再当一次总指挥。”
“嘿,你这话说得就不实在了吧,我看你是跃跃欲试了。”何雨柱道。
“孩子啊还在呢。”小满埋怨道。
“我啥也没听到!”何耀祖忙道。
“.”
几天后,黄河集团总部顶层的专用会议室里,小满身着剪裁得体的深色西装,头发一丝不苟地挽起,端坐在主位。
她的回归在集团核心层,重新执掌金融部,在集团内部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但更多的是敬畏与期待。
毕竟,乔总今仍是传奇。
何耀祖、何耀宗,以及被特意召回的何凝雪,分坐两侧。
三人脸上都带着些许紧张,又难掩兴奋。他们知道,母亲这次不仅是重新出山,更是要给他们上一堂前所未有的实战课。
“资料都看过了?”小满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看过了,妈。”何耀宗率先回答,他负责通讯和互联网业务,对数字最为敏感,“初步测算,前期启动资金和保证金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需要多线操作,分散在几十个账户和离岸公司里,合规和风险控制的压力非常大。”
何耀祖接着补充,他在香江和海外经营多年,更了解国际市场的诡谲:“最关键的是时机和保密。华尔街那群鲨鱼鼻子灵得很,我们大规模调兵遣将,很难完全瞒过他们。一旦被察觉意图,他们很可能反过来围猎我们。”
何凝雪虽然主要负责地产和部分国内实业,思维却同样敏捷:“妈,爸这份计划里,涉及做空的目标行业和公司,很多是国际巨头,甚至与某些国家的经济命脉深度绑定。我们动手,会不会引发不可预测的政治风险?”
小满耐心听完子女们的顾虑,脸上没有任何波澜。
她轻轻敲了敲桌面上的计划书:“你们说的这些,都是问题,但都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你爸敢制定这个计划,是基于他对大势的判断,而且肯定要先于那些财团很多,而我们要做的,是把判断变成现实。”
她目光扫过三人:“从现在起,你们三个,加上我在北美、欧洲安排的另外几组人手,将是彼此独立、甚至在某些阶段是对手的关系。资金通道早已铺设多年,化整为零,通过不同的贸易结算、投资并购、甚至文化基金的名义流动。耀祖,你负责东南亚和部分欧洲的布局,利用你的商贸网络做掩护。耀宗,你那边通过软硬件采购、专利授权支付来调动资金,技术背景是你的保护色。凝雪,你负责的基建和地产项目,与国际建材、工程款支付结合,调动资金不易引人注意。”
她停顿了一下,让三人消化这个分进合击的策略。
“至于时机,”小满继续道,“没有绝对的完美时机,只有相对的最佳窗口。我们会设定多个触发条件和退出机制,像下棋一样,走一步看三步。你们的每一个操作指令,都必须有足够的、公开市场可查的‘合理’理由。我们要做的,是混在羊群里的狼,而不是冲进羊群的狮子。”
“那协调呢?”何耀祖问,“各自为战,如何保证最终能形成合力?”
“我坐镇这里,就是大脑。”小满指了指自己的太阳穴,“你们是四肢。每天会有一次简报,只汇报关键数据和异常情况,不汇报具体操作。除非遇到计划中明确规定的重大变故,否则我不干预你们的日常决策。我要锻炼的,就是你们在迷雾中独自判断、承担责任的能力。”
她看向何凝雪:“关于政治风险,你考虑得很对。所以,我们选择的做空目标,主要是那些基本面存在泡沫、内部问题重重,即便崩盘也被普遍认为是市场自然出清的对象。我们不是去掀桌子的,是去接过即将掉下来的刀,再轻轻推一把。记住,我们的核心目标是获利和锻炼队伍,而不是去挑战某个国家机器。”
接下来的几天,小满带领着这个临时的家庭指挥部高速运转。
她重新梳理了黄河系遍布全球的资产和资金脉络,其熟悉程度令何耀祖都感到咋舌。
一些他几乎忘记的、多年前以不同名目设立的投资基金、贸易公司,都被小满精准地调动起来,成为庞大资金网络中的一个节点。
她亲自与陈胜、白毅峰等海外负责人进行联络,敲定关键环节的配合。
而陈胜和白毅峰则是兴奋的很,他们至今还记得几十年前在香江金融市场叱咤风云的时候。
在她的指挥下,一笔笔资金如同溪流汇入江河,再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支流,悄无声息地注入全球各大金融市场。
有的通过购买看跌期权和结构性衍生品布局,有的则融入正常的商业活动进行伪装。
何耀祖、何耀宗、何凝雪三人,第一次如此深入地参与到这种层级的全球资本运作中。他们按照母亲划分的领域和权限,各自紧张地操作着。每天面对海量数据和瞬息万变的市场,做出买入、卖出、持有或观望的决策,再在加密简报中接受母亲的质询和点拨。
小满的指导往往一针见血,她能从一份不起眼的财报附注、一条看似无关的行业新闻中,嗅出潜在的风险或机会。
她不再事无巨细,更像一个严格的教练,看着孩子们在风浪中学习游泳,只在可能溺水的边缘才抛出救生圈。
“耀祖,你在东南亚的橡胶期货头寸暴露太多了,分散一部分到北美农产品上去。”
“耀宗,科技股泡沫破裂的传导效应没那么快,你那边对欧洲半导体设备的做空步子可以再缓一缓,等下一个季度的产业数据出来。”
“凝雪,澳洲矿业的布局不错,但要注意他们和某些大宗贸易商的长期协议,那可能是变数。”
时间在紧张有序的布局中悄然流逝。
外部世界依旧喧嚣,互联网泡沫破裂的阵痛仍在持续,地缘政治暗流涌动。
而黄河系这艘巨轮,在其看似平静的日常业务之下,一支由老板娘亲自率领的金融舰队,已经悄然驶入了深海,张开了无形的巨网,等待着风暴的来临,也等待着收获的季节。
何雨柱偶尔会来到指挥部,但他从不干涉,只是静静地坐在角落,看着小满运筹帷幄,看着孩子们在历练中成长,眼中流露出欣慰和信任。
期间,何雨柱让老范准备资金,并且给老范圈定了几个敏感行业的一些公司,老范又不是搞金融的,他表示需要请示。
(这段不是胡写,现在其实有很多,就我知道的信息,具体什么公司就不方便说了。)
何雨柱告诉他要快一点,不然错过这次机会,要等很多年。
几天后,老范再次来到了九十五号院,这次他没在书房干等,而是直接转去了后厨。
果然,何雨柱正系着围裙,对着灶台上一口砂锅细细调味,一股浓郁的菌菇混合着火腿的香气弥漫开来。
“我就知道在这儿能逮住你。”老范自己找了个小板凳坐下,顺手从旁边的筐里拿了根黄瓜,在衣服上蹭了蹭就咬了一口,“你上次说那事,有眉目了。”
何雨柱没回头,用勺子撇了撇汤面上的浮沫,语气平淡:“上面怎么说?”
“还能怎么说?”老范嚼着黄瓜,含糊道,“你何大老板开口,又是指明要动用的特殊经费,还画了那么些个圈子,几个相关部门连夜开会,吵得不可开交。主要分歧在于,一是风险,这笔钱不是小数目,投到海外市场,还是你说的那些敏感领域,万一打了水漂,谁担责任?二是必要性,按部就班发展,是不是更稳妥?”
“稳妥?”何雨柱轻笑一声,关小火,盖上砂锅盖子,这才转过身,用毛巾擦了擦手,“老范,你跟我也不是认识一天两天了。我什么时候拿没影子的事诓过你?错过了这个窗口,等人家把篱笆扎紧了,价格抬到天上,你再想伸手,花的可就不止这点钱了,而且人家给不给你还是两说。”
他走到老范面前,目光沉静:“名单上那些公司,看着五花八门,细看都有共性。要么是掌握着某些关键基础材料的生产工艺,要么是在精密加工设备上有一手,还有些,是未来通讯、能源领域绕不开的专利大户。现在它们估值不高,有的是因为行业周期,有的是被更大的巨头挤压,还有的,是自家战略出了问题,暂时陷入了困境。”
老范放下啃了一半的黄瓜,脸色也严肃起来:“这些我们都初步分析了。问题是,即便有机会,我们直接出面收购,审查这一关就极难通过。”
“谁说要直接收购了?”何雨柱走到窗边,看着院里那棵老槐树,“通过二级市场分散吸纳股份,成为有影响力的股东即可。或者,支持一些和我们有默契的第三方基金、离岸投资公司去操作。目标不是控股,是获取技术授权、建立战略合作、分享发展红利,甚至在关键时候,能有一个说话的渠道。这笔投资,短期内看是财务行为,长期看,是为未来的技术合作、供应链安全埋下钉子。”
他转过身,看着老范:“资金通过正规的QDII渠道出去一部分,其他的,利用我们在海外的贸易结算、技术引进、甚至文化交流项目做掩护,化整为零。具体操作,小满那边可以协调,她熟悉国际金融市场的规则。但前提是,你们得尽快下定决心,把资金和授权准备好。市场不等人,那些秃鹫鼻子灵得很,等他们嗅到味儿围上来,成本就不是现在这个数了。”
老范沉默了片刻,重重吐出一口气:“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这事关重大,不是我一个人能拍板的。不过,”他站起身,拍了拍屁股,“我会把你的原话,还有我们内部的评估,一起带回去。力争最快速度给你答复。你也知道,流程要走,该有的论证一点不能少。”
“论证可以,但要快。”何雨柱强调,“有些机会窗口,是以月,甚至以周计算的。”
“我尽力。”老范点点头,走到门口,又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那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砂锅,“这汤.给我留一碗?”
“赶紧办你的事去。”何雨柱摆摆手,“办成了,请你喝一锅。”
老范笑骂了一句,转身匆匆走了。
接下来的几天,何雨柱并没有催促老范。
他知道体制内的决策有其固有的节奏和流程,过犹不及。
他一边处理集团的日常事务,一边通过加密渠道,与小满和海外团队保持着沟通,进一步完善着计划的细节,确保一旦资金到位,能在最短时间内启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