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他这是如何算到的?(求月票) (第1/2页)
林正弘先是一惊,接着眉头紧锁。
“详细说来。”
“是这样……”
待身着蓝色长衫的粮行主事讲完,林正弘眉头舒缓了一些,语气不满的说:
“几个乞丐的话,可信?”
“哼,我看是有人看粮价涨得厉害,故意捣乱。”
粮行主事犹豫片刻,“老爷,若此事是真的……”
林正弘抬起手打断他:“真的又如何?”
“可是……”
“别可是了,我问你,咱们这次从冀州拉来的粮食作价多少?”
粮行主事明白过来,苦笑说:“一石细粮,不足一两。”
林正弘闻言哼道:“那你慌什么?”
“纵使吕九南真的没死,也不过是打消了婆湿娑国那帮马匪来袭的顾虑。”
“别忘了,那位流落蜀州的蛮族世子可还没被寻到呢?”
说到这里,他拿起茶盏抿了一口,神色放松下来,悠哉悠哉的说:
“即便真的遇到最坏的状况,这次我林氏粮行一样赚,不过是赚得多与少的问题。”
粮行主事看着他那副样子,眉头不经意的皱了皱。
沉默片刻后,他轻声说:“你父亲若是知道你如今模样,怕是会气得从棺材里跳出来。”
林正弘一愣,讶然地看着他。
好似第一次认识他一般。
“你……大胆!”
林正弘重重的放下茶盏,茶水茶叶洒出一滩,怒瞪着他:
“李三元,你竟敢辱及先父!”
“你是欺我刚刚掌管林家,想造反不成?!”
粮行主事李三元神色不再是先前那样唯唯诺诺,缓缓挺直腰杆。
“都说虎父无犬子,我看,也未必。”
他看着林正弘嘲弄道:“你真的以为这林氏粮行是你林家的?”
“难道林怀安死前没告诉过你,他来蜀州身上肩负的担子?”
林正弘站起身刚要继续呵斥,蓦地想到了什么,脸色微变。
“你,你是……冀州,不,我是说商行的人?”
见他反应过来,李三元哼道:“还不算太傻。”
说着,李三元抬脚走上前去,将林正弘逼到一侧,施施然坐到他的位置上。
然后他轻轻抚平膝上的长衫下摆,一手搭在太师椅上,神色恢复平静,双眼直直地看着林正弘。
“你既是知道‘商行’,想必也该听说过‘平正堂’的名号。”
说着,他便从袖口里亮出一块黑铁令牌,上面写着“平正”二字。
“在下冀州商行平正堂巡风使李三元,冒昧了,林家主。”
言语虽是有“冒昧”,但他的眼神却比先前倨傲许多,直直地盯着林正弘。
反观林正弘此刻脸色已然有些苍白,脑门上溢出汗水来。
“在,在下,不……是,是小的确实听父亲提及过平正堂,您,您见谅。”
他不由得想起林怀安临死前的告诫——
冀州商行全名乃是“冀州五府合源商行”,最初的确是由冀州境内几个家族创建。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其内成员早已隐匿暗中。
便连那最初创建“冀州五府合源商行”的五个家族都不知去向。
或者他们都隐姓埋名了。
但是商行内部的组织结构还延续保留。
从上层的五府老堂、大掌柜、堂主,到账、镖、稽核、工、运、客六房,再到各州的掌柜、坐柜,一应俱全。
除此之外,冀州商行还成立了极特殊的“一房”,名“平正堂”。
意为“平定风波、拨乱反正”。
据林怀安说,平正堂堂主眼里不揉沙子,“大错特惩小错大惩”都是常有的事。
在冀州商行内部,素来有“活阎王”之称。
因而“平正堂”也被商行内的人称为“阎罗殿”,被他们盯上的人,不死也得脱层皮。
而李三元便是平正堂里除了堂主之外的清风使、巡风使、听风使中的巡风使。
专司州县级商行堂口的监察之职。
除此之外,平正堂的“三使”还能够在关键时候,介入堂口内的行商事务。
一般这种境况之下,基本表明该堂口的掌柜、坐柜都要受罚。
林正弘惧怕的就是这一点。
李三元盯着他看了许久,直看得他汗如水下,方才微微颔首。
“人嘛,最怕的就是没了敬畏,对天地、对朝堂、对父母都是如此。”
“你能对商行心怀敬畏,也算是一桩好事。”
话音一顿,他语气上扬转而道:“不过若不是林怀安意外身死,商会在蜀州谋划事大,凭现在的你远不够晋为‘掌柜’。”
林正弘闻言俯身应是,一边快速擦着额头汗水,一边低声道:
“您,您教训的是。”
“正弘还有许多不足,还望,还望巡风使大人多多包涵。”
李三元看了他一眼,招手示意道:“坐下说吧。”
“是。”
待林正弘屁股沾上椅边,脑子总算有了些念头,挤出一抹笑容问:
“大人,您,您是想说吕九南之事?”
联想起先前发生的事,他哪里还能不明白李三元拿出令牌亮出身份的缘由?
定然是因为他刚刚对“吕九南没死”的消息不屑一顾,惹得李三元这位“巡风使”不悦了。
李三元看了看桌上的茶盏,语气平静的说:
“你父亲死得太快,没教你商行的规矩,也没传授你一些行商经验,我本不该罚你。”
“但‘小错大惩’的规矩,是堂主定下的,我等亦是不敢违背。”
“所以……”
李三元轻声说:“此事之后,我会上报商行,由堂主亲自定夺。”
以他的身份当然也能对林正弘做些惩罚,但毕竟林正弘是林怀安的儿子。
或许商行那边会看在林怀安的面子上,对林正弘减轻些责罚。
“大人,这,这……”
林正弘神色惶恐的看着他,只觉得身上绵软无力。
好半晌,他回过神来,认命道:“我甘愿接受大人责罚。可,可……”
“可是大人,您能否告诉在下,究竟是何地方做得不对?”
李三元瞥了他一眼,“让你死个明白。”
“粮食乃是商行的,不是你林家的,此错一。”
“你为林家谋小利,忘了商行的大利,此错二。”
“你得知‘吕九南没死’的消息,却不做些‘规避风险’的准备……”
李三元一字一顿的说:“此错三!”
林正弘闻言苦笑着摇头,他只听说商行规矩众多,却没想到会这么细致。
他当然清楚那些粮食都是冀州商行的,但关起门来说成“他林家的”,又有什么错?
谋小利一说同样不成立,赚到的银子又不是不上交给商行。
再有“吕九南之事”,这……
想到这里,林正弘咬牙道:“在下没有谋私利的想法,更不可能违背商行规矩。”
李三元看出他心中不服,继续以教训口吻说:
“似你方才那般说法,好不容易涨上去的粮价,便可能会卖个低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