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四百六十七章:大明一定会爆发学运!

第四百六十七章:大明一定会爆发学运!

第四百六十七章:大明一定会爆发学运! (第1/2页)

“听说了吗,倭国向燕王献土献民呢!”
  
  “啥是献土献民?”
  
  “这都不懂!?就是把国土和百姓献给燕王殿下,从此倭国的国土就是燕国的国土,倭人也就变成燕人了。”
  
  “啊!倭人为啥这么做?俺只听说过两个朝廷打生打死,就从没听说,一个朝廷主动向另一个朝廷献土献民。”
  
  “嗨,这有啥好奇怪的,仰慕燕王、仰慕燕王燕藩的一切事情呗,其实俺也想变成燕王的子民,俺这段时间,就和家里人商量,是不是移民到燕藩内,这一眼望去,看不到一点亮堂的日子,俺是过够了。”
  
  “可不嘛,以前还没觉得,自从看见燕王燕藩治下的百姓,还能过上,这样一种,想都不敢想的日子,俺也琢磨着,是不是迁徙到燕藩。”
  
  ……
  
  小早川仲业走了。
  
  可献土献民之事,却在金陵城尘嚣喧上,倭国的献土献民,很快就演变成一股,对比燕藩和大明的大讨论。
  
  在这股讨论中。
  
  迁徙成了百姓热议的焦点。
  
  啪!
  
  吕府。
  
  吕本书房。
  
  黄子澄猛地拍手,激动起身,嚷嚷道:“看吧,看吧!太子爷就是心慈手软,就是太顾念和朱四郎的兄弟情谊了,看吧,现在好了!外面全都在议论献土献民,更有一群脑后生反骨的愚民,大肆讨论要不要迁徙到燕藩!”
  
  “这就是文明高度、文化正统之争失败的后果啊!”
  
  黄子澄激动的连连拍手。
  
  情绪激动时,口不择言道:“恩师,胡相,索性现在朱四郎身边的海军陆战队也不在了,要不然,咱们一不做二不休……”
  
  “住嘴!”
  
  当啷!
  
  吕本怒叱一声,手中端着的茶盏掉落在地。
  
  刹那间,书房寂无声息。
  
  所有人都看着吕本。
  
  吕本湿淋淋的双手,剧烈哆嗦着,脸无比苍白。
  
  其实,不光吕本。
  
  看着吕本的胡惟庸、齐泰,也脸色苍白无比。
  
  就连被呵斥息声的黄子澄,此刻情绪冷静下来,不想丢面子,努力保持冷静镇定。
  
  可任谁都能看出,黄子澄身子剧烈的哆嗦。
  
  安静中。
  
  胡惟庸起身,快步走到门口,确定整个书房所在别院,空无一人,暗暗松了口气。
  
  走回去,重新落座。
  
  端起茶杯。
  
  一手端着茶杯,一手捏着杯盖,撇去浮在上面的茶叶。
  
  杯盖和杯壁摩擦,发出的轻微响动。
  
  仿佛唤醒时间的特殊暗号。
  
  吕本三人齐齐回神。
  
  齐泰下意识往门口看了眼,确定无人,端起温热的茶杯,双手捧着,隐隐哆嗦。
  
  吕本忙拿出手帕,低头擦拭茶杯掉落,泼在衣服上的茶叶。
  
  黄子澄脸色阴晴不定变幻着。
  
  双腿没有一丝力气,努力了好一会儿,才颤颤巍巍坐回原处。
  
  哎!
  
  胡惟庸努力控制着颤抖的双手,把这一幕看在眼里,默默叹了口气。
  
  朱皇帝、朱四郎!
  
  这对父子都活着,给大家带来的恐惧太强烈了。
  
  现在除掉朱四郎,其实并不难。
  
  京营中,就有他们扶持的一位,最善练新军的‘新式将领’。
  
  弄点兵将、火铳出来,除掉朱四郎并不难。
  
  可朱皇帝活着,怎么收场?
  
  黄子澄情绪激动,口无遮拦,可他冷静后,也明显知道,现在杀朱四郎的后果。
  
  以朱皇帝现在对朱四郎的喜爱。
  
  朱四郎若是出事。
  
  就算把天翻了,朱皇帝恐怕也要彻查到底。
  
  他们这些人,九族都得被朱皇帝杀绝。
  
  甚至,因为他们这群人是太子系的缘故,就连太子都可能被牵连。
  
  这可不是他胡思乱想瞎揣测。
  
  即便太子没有参与。
  
  可太子系的人谋害朱四郎。
  
  太子一个御下不严跑不了。
  
  现在不是洪武九年了。
  
  朱四郎在朱皇帝心中的地位、分量重的很,大家一直怀疑,太子如今可能都比不上朱四郎。
  
  到时候,即便太子没参与,皇帝也可能迁怒太子。
  
  肯定倒是不可能虎毒食子。
  
  但太子这个储君,怕是做不成喽!
  
  朱皇帝极有可能,直接舍弃太子,扶持太孙朱雄英克成大统。
  
  这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所以,朱皇帝活着时,杀朱四郎。
  
  不但他们要被灭九族,朱皇帝恐怕还会舍弃太子,直接扶持朱雄英。
  
  同时,还可能发疯利用此事,用血腥的手段,株连清洗掉保守派,为太孙朱雄英未来革新,创造局面。
  
  ……
  
  吕本擦干净衣服上的茶叶,手哆嗦着,攥着手帕按在桌子上,用这种办法,控制身体不受控制的颤抖,视线落在讷讷出神的黄子澄身上,“这样冒冒失失的话,以后就不要说了,你年纪也不小了,朱皇帝还活着!”
  
  “是是是,恩师,学生知错了。”黄子澄声音颤抖,连连点头,双手撑着椅子扶手想起来,可浑身无力,怎么也起不来。
  
  胡惟庸看了眼吕本,从吕本这番话,他就知道,吕本也把此时杀朱四郎的后果,看的一清二楚了。
  
  这很好。
  
  他就怕,倒燕联盟内部,有太多类似黄子澄这样的糊涂蛋。
  
  现在还不到时机。
  
  得等!
  
  等朱皇帝驾崩!
  
  这父子两活着时,对付任何一个人,都会引来地狱般灾难。
  
  可只要其中一人死了。
  
  另一人就好对付了。
  
  当然,朱皇帝驾崩后,绞杀朱四郎的时间段,也只有太子在位期间。
  
  若是抓不住这个时间空窗。
  
  等朱雄英继位,那就又会形成类似朱皇帝、朱四郎双龙同朝的局面。
  
  朱皇帝原本打算,让太子和朱四郎形成这样的局面。
  
  只是,后来发现,太子和朱四郎,无法形成,类似他和朱四郎双龙同朝的局面。
  
  于是,把所有的厚望,就寄托在朱四郎、朱雄英这对叔侄身上。
  
  事实表明,朱四郎和朱雄英这对叔侄,的确没有让朱皇帝失望。
  
  这就是他们一致认为,太子现在在朱皇帝心中,已经成为新旧大明过渡储君的原因。
  
  只要等到朱皇帝驾崩,倒燕联盟隐藏在太子的羽翼下,促使太子,发动整个大明的力量,绞杀朱四郎及其燕藩。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这群代表保守派的倒燕联盟要壮大。
  
  一旦太子驾崩,就解决掉继承人朱雄英。
  
  到时候,无论是扶持朱允炆,亦或是扶持其他皇孙,都由他们倒燕联盟说了算!
  
  胡惟庸收敛思绪,看向齐泰,“齐泰,你这个礼部右侍郎分工中,有负责国子监这一摊子,国子监是什么反应?”
  
  他特别需要知道,国子监的青年读书人,对献土献民有什么反应。
  
  齐泰放下一直端着,没喝一口的茶杯,“胡相,国子监的情况也不好啊,先有宋濂主动请求去燕藩,这几天,那个戏子杨杰的剧组团队,天天在国子监演新梁祝,这个新梁祝,太蛊惑人心了,我去看了几回,隐约觉得,根本就是披着儿女情长的皮,在批判东晋的门阀集团腐朽肮脏,甚至,我怀疑,这部所谓的新编梁祝舞台剧,就是在借古讽今!”
  
  “比如祝英台刚去书院和先生对答,安排座位的一幕,先生问乘坐几辆车来的?是牛车?马车?驴车?吃饭时吃几个菜,祝英台回答和书院山长家一起吃……”
  
  “加上几个配角的演绎,观看时令人捧腹大笑,可笑过后,我观那些正在看的青年读书人,全都沉默,甚至,隐隐露出感同身受之状……”
  
  ……
  
  胡惟庸唇角抽抽,脸各位凝重。
  
  他没去看。
  
  虽然朱皇帝下旨了,朝中官员,无论品级,以及已经不为官的都可以去看。
  
  可他为了争一口气,非但自己不去看,就连家里人,都严禁去看。
  
  虽然这些天,住在朱紫巷的孩子们,都在巷口叽叽喳喳,为了谁扮梁山伯、谁扮祝英台,谁扮大坏蛋马文才吵得叽叽喳喳。
  
  但他对这新编梁祝的内容知道的并不多。
  
  也并未特别重视。
  
  现在听齐泰描绘其中的一个片段,才真正意识到问题严重性。
  
  这个入学分派座位的片段。
  
  恰恰印证了,现在很多青年读书人,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因为出身高低,在课堂中被区别对待。
  
  同样折射出了,大明内部,严重的尊卑贵贱之分!
  
  蛊惑性太强了。
  
  怪不得,方孝孺这个革新余孽,想要把这梁祝舞台剧,照搬回中原。
  
  对许许多多青年读书人的鼓动性太强了。
  
  即便很多士绅人家出身的读书人,在这个尊贵卑贱等级无处不在的环境中。
  
  求学过程中。
  
  也总会遇到,比他们身份更高的同窗。
  
  也受到过这样那样的委屈。
  
  以前大家都习惯了。
  
  所以每个人,都削尖脑袋,争着做人上人,以求地位高一点、再高一点。
  
  可燕藩给出了另一种出路。
  
  所有人都要被制度框架,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
  
  没有人的身份特别高。
  
  民间社会的整体风气中,没有那种强烈的尊卑贵贱。
  
  他虽然没去过燕藩。
  
  这些年,也一直关注。
  
  据说,有钱人家雇佣的仆从,都不叫仆从家丁了。
  
  叫雇工!
  
  至于那种常驻雇主家的仆从,大多都是同姓、同村。
  
  在家里面,雇主也不会对这些人非打即骂了。
  
  雇主家的家人,会称这些人吴嫂、王婶之类的带有尊敬的敬称。
  
  因为如果燕藩的富人,学大明这样对仆人非打即骂,大多数人,没人干!
  
  因为人家去工厂能拿身股、做农民,乡土村社百姓地位现在也不差,官员不敢把百姓当牲口对待,并且,搞乡土村社也能富裕。
  
  这么多出路,谁还愿意给别人当仆从。
  
  燕藩特殊政体制度下。
  
  百姓出路多,政经地位的提高。
  
  发展形成了一种,迅速消灭尊卑贵贱,人与人之间,关系较为平等,社会风气平和的特殊人文环境。
  
  一部梁祝舞台剧,唤醒青年读书人求学路上所遇,不公正区别对待的委屈,而燕藩又在削尖脑袋做人上人之外,给出了另一条出路。
  
  一群愣头青,看了这样一部舞台剧。
  
  可想而知,会发生什么!
  
  这就是邪端啊!
  
  妖风邪气,真的要弥漫进入大明了!
  
  恐怕,到时候,很多愣头青青年读书人,哪怕出身士绅,都会造自家的反!
  
  太可怕了!
  
  可现在根本无法阻止,方希直和太子同为宋濂的关门弟子,若是太子不是皇子,还得称呼方希直一声师兄呢!
  
  太子庇护方希直。
  
  而朱皇帝又支持方希直搞。
  
  虽然离开金陵城,到了地方上,地方保守派能给方希直设置障碍。
  
  但终究无法直接将此事扼杀。
  
  此等妖风邪气一旦蔓延开来,必将蛊惑一大批青年读书人。
  
  ……
  
  胡惟庸一边思索,一边听着。
  
  “据杨杰团队预告,几天后,大年当天,他们的舞台剧就要来到最高潮,也是整个舞台剧最为精华、精彩的一部分,祝母与梁山伯的矛盾。”
  
  “现在,国子监的读书人都盼着这一天,而且,据传,陛下已经对外宣布,大年这一天,陛下不会在宫里看了,也要去国子监看看,我猜测,陛下也已经察觉,这部舞台剧针砭时弊,借古讽今的内核,也想在这个剧情高潮处,去看看国子监读书人的反应。”
  
  齐泰略微停顿,看了看吕本三人,见三人脸色很不好,还是继续说道:“至于献土献民这件事传出去后,的确在国子监引起很大震动,对于百姓来说,献土献民之事让他们更向往燕藩,很多人生出迁徙燕藩的念头,他们只是想着吃饱吃好,可对于国子监的读书人来说,却十分清楚,这献土献民能在周王朝灭亡之后几千年重现,意味着什么。”
  
  “可以说,国子监的读书人已经明悟了,这场文明高度、文化正统之争,燕藩已经略胜大明一头。”
  
  “同时,也恰是献土献民之事发生后,促使国子监的读书人,更加重视这部新编梁祝,更加喜爱这股妖风邪气。”
  
  哼!
  
  微哼声响起。
  
  众人齐齐看向吕本。
  
  吕本环视众人,冷笑道:“献土献民?咱们都知道,大野五郎叛乱集团,现在只是掌控了倭国三分之一的疆域罢了,本身代表不了倭国,其次,他朱四郎也极有可能,在出兵倭国这件事上,狠狠栽个跟头!”
  
  胡惟庸眉角微挑,忙追问:“吕大人是听到了什么风声吗?”
  
  吕本含笑点头,抚须,得意洋洋道:“这也是我今天召集你们来府的主要目的,前天,也就是送走小早川仲业的第二天,朱四郎造访了东宫,和太子提及,希望由太子,通过王美人联络高丽国,他出兵倭国,需要在高丽借用一个港口,作为后勤补给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