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四百六十六章:燕藩战争机器启动

第四百六十六章:燕藩战争机器启动

第四百六十六章:燕藩战争机器启动 (第1/2页)

倭岛火药桶?
  
  朱棣踱步琢磨着,要不要现在插手。
  
  毛骧这个倭国火药桶的评价很精准。
  
  镰仓幕府在元朝时垮台后,倭国的战乱就一直没有平息。
  
  大野五郎集团在他的支持下,进入倭国时期后,刚好是倭国南北朝合流的关键时期。
  
  后小松倭皇这个傀儡,刚刚接受了南朝倭皇敬献神器。
  
  可因为大野五郎集团在他的支持下,迅速于鹿儿岛崛起,刚刚平息的倭国南北朝诸侯们。
  
  再次开始乱战。
  
  现在,倭国这些诸侯,出于对大野五郎集团的痛恨。
  
  竟然直接杀了倭皇全族,以此凝聚人心,对抗大野五郎集团。
  
  这也倒是好理解。
  
  大野五郎集团,照搬了他的两个主张。
  
  这两个主张,对于普通百姓的吸引力很强。
  
  至少,根据军情司这些年的汇报,就是这个情况,倭国诸侯治下,因为大野五郎集团提出的两个理念,两个主张,频频发生百姓造反事件。
  
  毕竟,由于他的插手,这些年,倭国的情况十分不好。
  
  弹丸之地,三百万人口,相互灭族式仇杀,以及战争中饥饿、病死,总计死了百余万!
  
  对于这个伤亡数字,他一点儿都不奇怪。
  
  隋朝有六千万人口。
  
  可到了唐初,史书记载,只剩一千五百万人口。
  
  刨去隐匿依附士族的人口。
  
  隋末唐初的战乱,当时中原至少消失了三千万人口。
  
  大野五郎集团学习他们燕藩的两个主张,两个理念,对人心的蛊惑太大。
  
  倭国诸侯对此束手无策,无法凝聚人心,铲除大野五郎集团。
  
  而倭皇,虽然很多时候都是个傀儡。
  
  但这个傀儡,在百姓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通过杀倭皇全族,嫁祸大野五郎集团,凝聚上下人心,不得不说,这是个十分好的办法。
  
  上下同欲者胜!
  
  倭国的诸侯,显然明白这个道理。
  
  这样做的好处,不光能凝聚人心,没了倭皇,只要再铲除大野五郎。
  
  今后,倭国的诸侯争霸,胜出者,就再也不用挟倭皇以令诸侯了。
  
  自己就可以称孤道寡。
  
  绝万世一系这一招,可谓是一石二鸟。
  
  当然,此事对他也十分有利。
  
  倭皇全族自此传承断绝,倒是省了他兵入倭岛后,如何解决这个万世一系的麻烦了。
  
  当然,到底是谁杀了倭皇全族,令万世一系自此断绝,也不能仅凭小早川仲业说。
  
  他也不关心倭皇全族是谁杀的。
  
  但他必须考虑,是否要现在兵入倭国。
  
  现在兵入倭国,就要面对以为倭皇复仇心态凝聚起来的联军。
  
  虽然,他相信战争的结果,一定会以燕藩的胜利为终结。
  
  但他不能不考虑,将士们的损伤。
  
  现在兵入倭国,就要面对,被一群诸侯鼓噪起来,不知真相,为倭皇复仇的诸侯联军。
  
  甚至,打入诸侯境内,还要遭受普通百姓的游击骚扰。
  
  自从制定,吞并倭国,彻底掘倭国种脉后,他就从未小觑,很多时候,都当傀儡的万世一系。
  
  这万世一系若无足轻重的话。
  
  倭国这么长的历史中,早被其他诸侯给灭了。
  
  几代不同的幕府,都不敢灭万世一系,万世一系在倭国百姓心中的影响力,可想而知。
  
  亚洲境内,有两个地方,让他十分难受。
  
  一个倭岛。
  
  另一个,就是那个,有着严格种姓等级制度的次大陆区域。
  
  这两个地方很麻烦。
  
  处理不好,即便打下来,占据了,都会成为长在燕藩身上,不停腐蚀燕藩建康肌体的脓疮。
  
  最终,一定会把燕藩政权拖垮。
  
  ……
  
  蓝玉见朱棣很长时间沉默踱步,不由好奇问:“王爷在犹豫什么,这可是献土献民啊!”
  
  朱棣苦笑摇头,旋即把他的顾虑讲出来。
  
  “首先,我得为将士们考虑,现在的诸侯联军普通士卒,因为倭皇全族被杀,都红了眼,不止普通士卒,恐怕诸侯联军治下的百姓也如此,甚至,我怀疑,大野五郎集团治下都不稳定,梁国公你不清楚,倭国万世一系在倭国百姓心中的地位。”
  
  “一旦我们和大野五郎集团站在一起,不但要承受军事上的压力,更有可能,承受倭国土地上,四面八方百姓的游击袭扰。”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人民战争的威力。
  
  正面作战,在配合游击战。
  
  燕藩即便取得最终的胜利,也很难受。
  
  ‘百姓游击袭扰,有这么厉害?’
  
  蓝玉微微愣怔,错愕看着神色凝重的朱棣。
  
  朱老四的能力他当然清楚。
  
  可现在,朱老四竟然害怕百姓游击袭扰?这个打法,真这么厉害?
  
  朱棣并不知道,蓝玉如此小瞧人民战争,继续说道:“另外,我们燕藩的军队,是一支有思想,有理想的军队,一旦我们进入倭国领土,遭受到倭国百姓的进攻,将士们的思想会动摇,会质疑自己的理想信念,质疑我们一直宣传,造福天下所有百姓的信念。”
  
  军队的信念动摇,太可怕了。
  
  会让一支强军,很快变得毫无战斗力。
  
  对燕藩长远的损害,远超得到倭国的收益。
  
  身为上位者,他可以演戏。
  
  就好像对待倭国。
  
  他根本就不是进行什么造福事业。
  
  就是要撅其根,亡其种。
  
  但他一直以来,都得把这件事,打扮装点成正义的事业。
  
  就连在倭国搞情报的军情司成员,都以为他是真的扶持大野五郎等人,造福倭国百姓。
  
  虽说,用思想、以及崇高理念武装出来的军队。
  
  对于上位者开疆拓土,进行了限制,不能随心所欲。
  
  但在他看来,这不是坏事。
  
  兵者,国之大事。
  
  古往今来,凡事军事行动,都要有个借口,有一面旗帜。
  
  即便是虚伪表现出的,也得立这样一面旗帜。
  
  毕竟,普通的将士,哪怕是没有用崇高思想武装的普通将士,都有普通百姓那种对弱者的同情心。
  
  如果没有立一面,制造一面正义的旗帜。
  
  杀戮中,任何普通将士,都会对弱者产生同情心里。
  
  尤其是中原百姓,数千年的德教、礼教,即便是目不识丁者,都深受影响。
  
  他也做过一名普通的战士。
  
  他能理解普通战士,深埋心中的那份质朴。
  
  “当然,此时插手倭国战乱,也不是没有好处,首先,万世一系灭绝,对我们来说是件好事,其次,如果帮助大野五郎集团,一统整个倭国,从大野五郎集团手中,接过一份献土献民投献书,我们燕藩统治倭国就有了不可动摇的正当理由,同时,献土献民也能把我们燕藩的文化、文明在短时间内,推到一个很高的高度,这有利于,形成四海之上,以燕藩为中心的文明、文化中心。”
  
  话中,朱棣含笑看向蓝玉,“到时候,恐怕世界文明的中心,也会从大明向燕藩转移,这样的情况出现,必将引起一群中原有为读书人,尤其是青年读书人的奋发,有利于促进中原革新。”
  
  蓝玉笑了。
  
  献土献民对中原文明中心地位的损害,他当然清楚。
  
  他早已不是昔日的蓝玉了。
  
  他之所以支持此事。
  
  就是希望,燕藩文明、文化吸引一批人,扩大大明境内的革新势力。
  
  不过,他也得提醒燕王,“王爷,献土献民也会刺激到一大批保守派,这些人,只会更加痛恨燕藩……”
  
  朱棣不在乎的摆了摆手。
  
  忽然神色坚定道:“走吧,不管做什么决定,先回金陵,听听小早川仲业怎么说。”
  
  ……
  
  就当朱棣一行人,结束土桥村之行,快马加鞭返还金陵之际。
  
  东宫。
  
  太子书房。
  
  胡惟庸、黄子澄、齐泰、吕本联袂觐见,并且将事情原委讲于朱标。
  
  书房内格外安静。
  
  所有人都看着朱标。
  
  某刻,朱标收敛思绪,看向站在左右的朱允炆、朱允熞,“允炆、允熞,对此事,你们怎么看?”
  
  说实话,这件事,他即心动,又有很多顾虑。
  
  稚子童言,他想听听两个孩子怎么想的。
  
  朱允炆微微抿唇,看了眼朱允熞,作揖回答道:“父亲,献土献民影响太大了,这是古往今来,衡量一个文明,一种文化,最高的标准了,孩儿知道父亲顾虑与四叔的情谊,可父亲同样是大明的储君,身为大明储君,父亲就首先要为大明的利益着想!”
  
  “然后才是情感,二者不可兼得时,身为储君,必须承担起储君的责任和义务,孩儿想,四叔即便知道,也会明白,父亲这样选择的苦衷。”
  
  其实,这番话不是他想出来的。
  
  他这个年龄,怎么可能把责任、感情分的这么清。
  
  是姥爷等人来见父亲之前,先通知了他,并且把这番话教给他的。
  
  据胡惟庸说,有两个目的。
  
  一、主要是通过他这个稚子之口,说服父亲。
  
  二、胡惟庸说,这番话能加重他在父亲心中的地位。
  
  朱标笑着点点头,扭头看向朱允熞。
  
  朱允熞一时有些着急。
  
  他就是来替娘亲,非父亲送点心,无意间碰到了这件事。
  
  从小长这么大,他就从未接受如此重要的考校。
  
  甚至,在娘亲的管束下,他都不准经常来缠着父亲。
  
  娘亲说了,父亲的父爱,只能是大哥一人的,因为大哥是太孙。
  
  这么重大的事情,父亲突然询问他的意见,这不是难为他吗?
  
  ‘大哥呢?若是大哥被父亲这般询问,会如何回答?’
  
  朱允熞不知该如何回答,立刻站在雄英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反正,他喜欢大哥,大哥的意见,就是他的意见。
  
  吕本瞧着朱允熞满脸焦急,六神无主,嘲弄笑意隐晦一闪而逝。
  
  “父亲……”朱允熞有些结巴紧张,作揖道:“孩儿认为朝廷不应该参与,倭国使节团已经表述的很明白了,献土献民的对象是四叔,孩儿认为,保持和四叔的亲近关系,维护双方的亲近关系,比倭国一块贫瘠的土地更重要。”
  
  大哥若是在。
  
  肯定也会反对吧。
  
  毕竟,大哥和四叔的关系,不是父子,胜似父子。
  
  怎么可能支持父亲插手此事。
  
  而且,娘也经常说,四叔这种并不威胁父亲统治,且才华横压当世的人,不应该得罪,应该想办法维护好彼此的关系。
  
  关系好了。
  
  燕藩有什么好东西,大明也更容易得到。
  
  朱标同样点点头,高兴笑笑。
  
  虽然两个孩子的想法,并没有解决他的犹豫心理。
  
  但他都满意。
  
  一个出发点是为大明。
  
  一个更看重亲情。
  
  孩子们能有这种想法,都很优秀。
  
  这证明,他对孩子们的教育,也不差。
  
  “允熞殿下,这可不光是一块贫瘠土地的问题。”黄子澄急切道:“若是燕王攻打占据倭国那块贫瘠的土地,说实话,朝廷根本瞧不上,可现在不是土地的问题,而是献土献民的问题!”
  
  “允炆殿下刚才说的就很好,献土献民已经涉及到,衡量、评价一个文明、一种文化的最高标准,现在,争的不是一块土地,而是文化高度之争,文明正统之争!”
  
  话罢,黄子澄转身向朱标,郑重一拜,恳切道:“太子爷乃大明储君,不光代表着大明利益,更肩负着,大明正统文明,万不能被亲情所影响,否则,就是对中原文化,中原文明正统的背叛,若是不争,后世当如何书写这段历史?”
  
  “请太子爷以中原为重!”齐泰起身。
  
  “请太子爷以大明为重!”胡惟庸、吕本齐声抱拳。
  
  书房再次安静的落针可闻。
  
  朱标沉默许久后,唇角动动,打破沉寂,“替孤传召倭国使节团,孤想见见倭国使节团。”
  
  吕本、胡惟庸等人相互对视,眼中激动难掩。
  
  虽然,太子没有明确表态。
  
  可肯见倭国使节团,就是一个好的征兆。
  
  “遵旨!”四人领命后。
  
  黄子澄急切道:“臣这就去为太子爷传召倭国使节团!”
  
  必须要快!
  
  快!
  
  一定要抢在朱四郎知道消息赶回金陵前,让此事尘埃落定。
  
  争夺文化正统之余。
  
  还能让朱四郎狠狠失落。
  
  如此,朱四郎恐怕会把这不舒服,牢牢记在心中吧!
  
  ……
  
  半个小时候。
  
  黄子澄带着小早川仲业来到朱标书房。
  
  朱标摆了摆手,“其他人都下去吧。”
  
  “是!”胡惟庸等人行礼告退。
  
  吱呀!
  
  侍女上茶后,书房门关上。
  
  朱标指了指左侧摆放的椅子,儒雅示意道:“贵使节请坐。”
  
  “谢太子。”
  
  小早川仲业谢恩后,小心翼翼坐下。
  
  朱标审视打量着,一副燕藩服饰、发饰打扮的小早川仲业。
  
  小早川仲业也审视打量朱标。
  
  明太子的仁义贤名,他早听说过。
  
  不过,他更好奇,到底是什么样一位大明太子,能让燕王这种才华横压当世的雄杰,放弃在大明争储夺嫡,甘愿出走海外。
  
  拼荆斩棘,白手创业。
  
  如何与继承大明如此庞大的江山相比?
  
  咚!咚!咚!
  
  就在此时,朱标身后左侧,一人高的精美座钟,刚好到了整点,钟声响起。
  
  小早川仲业被声音吸引看去……
  
  朱标顺着小早川仲业的视线扭头,指着精美座钟,笑道:“这是我们家老四,从燕藩给我们带回来的礼物,称之为钟表,计时用的。”
  
  “下臣是从燕京而来,在燕京已经见过了。”小早川仲业收回视线,含笑道:“下臣去燕京时,燕京正在世纪大桥北边海岸边,施工建造一座钟楼,据说,这座钟楼的基座,以水泥钢筋铸造,高十丈,顶部四周,要安装这种精准计时的工具,到时候,整个燕京百姓,无论在燕京任何地方,只要抬头就能看到这座钟楼,听说,也有这种报时的声音,每当整点时,钟声将会响彻整个燕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